倫敦火炬

從2004年開 blog 以來,幾屆奧運都寫了關於火炬的文章。其實如果 2000 年時本棧已經存在,我一定會寫好多篇關於奧運開幕禮的文章。畢竟,在現場觀看奧運開幕的經驗,一生中不可能再有太多次了罷。 今晨五時許爬起床收看倫敦奧運開幕禮,很喜歡導演 David Boyle 安排的表演,在連場歌舞之間輕鬆地表達出多項英國人對全人類生活的貢獻,包括工業革命、醫護專業、以及互聯網,表演中多次提及很多表演者都是義務演出的普通市民,並沒有那些代表高壓訓練的機械式千人操,而當中穿插的 James Bond, Mr Bean, Mary Poppins 和 Harry Potter ,亦看到了半世紀以來雖然大不列顛國勢江河日下,但它在文化娛樂方面的輸出,仍然對世人影響深遠。當我在奇怪為甚麼沒有 Beatles 的時候,才發覺 Paul McCartny 是火炬燃點後的壓軸表演者,全場在合唱 Hey Jude 的歌聲中作結! 誰人燃點火炬,每一屆都是高度機密。但今次的安排,實在令我拍掌。首先是拿著火炬跑進場的,是 1984-2000 年間代表英國連續五屆參加奧運划艇項目,亦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五連霸奧運金牌得主 Steve Redgrave 。他進場的時候夾道歡迎他的,是 500 位有份興建奧運場館,戴著頭盔的建築業者,換了是某些別的地方,大概站的,會是跟權貴有關係的人物吧?建築工人,說不定都已經全被趕出主辦城市,回鄉去了。 當大家都以為大概會是由 Steve Redgrave 直接燃點火炬的時候,忽然見到他將火傳給七位少年運動員,這七位都不是國際知名的體壇明星,反而是由前奧運獎牌得主提名,認為他們會是未來的奧運選手,帶出了薪火相傳的意義。他們接力拿著火炬繞場一週後,將火分開燃點到每人一支火炬,再點起放在地上,圍成圓圈的銅製花瓣。每片花瓣早前伴隨每一隊選手入場,代表著二百多隊。火就從最先燃點的七片蔓延開去,點亮了所有花瓣後,每一片下的枝幹就慢慢升起,將二百多個火種匯成照亮奧運主場的大火炬,代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會合到倫敦。 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有心思的安排,比起那些飛天遁地個人show,實在好看得多。 延伸觀看: 燃點火炬一刻 (0分52秒)

用內褲燃點火炬

響應公園仔發起的 Blog Torch 08 活動 火就是火,其實一直都不知「聖」從何來。 一連親眼看了2000和2004兩屆的奧運火炬傳送,兩次都經過了我家附近,今年他們不經雪梨,我沒機會看,也不打算看。2000年雪梨奧運期間,傳媒找出了不少舊的奧運趣聞,其中包括了1956年第一次在澳洲舉行的墨爾本奧運會的火炬傳送,途徑雪梨時的事件。 話說當年雪梨一小撮(9個,真的是一小撮啦)異見人士,其中包括了雪梨大學學生 Barry Larkin ,他們認為火炬傳送活動是納粹德國1936年在柏林奧運發明的東西,並不是奧運固有的傳統,他們反對繼續這個活動,覺得火炬已經過度被吹捧,應該來侮辱一下。 當年沒有電視直播,沒有警察組成人牆,沒有防彈巴士保護火種,在雪梨市中心的大會堂石階前,當年的雪梨市長等待迎接火炬,致詞之後就會再交給下一棒的運動員傳送。Larkin 將一隻木凳腳髹成銀色,上面裝了一個聖誕布甸空罐頭,裡面放了兩條浸滿火水的舊內褲。這兩條內褲據說是某人服兵役時穿著過的,順便也宣泄一下反戰情緒,火就這樣地燃點起來。Larkin 穿上了白衣白短褲,就像運動員一般地跑進雪梨市的街道。因為他比真正的傳送者早到,在市中心奉命等候的警員也以為他是真的,沿途保護。最後他跑到大會堂前,將火炬交給市長 Pat Hills ,市長不虞有詐,接過火炬就開始致詞,說了一半,有官員發覺火炬有點不妥,跟他耳語了幾句,他才發現手中的火,是用內褲來燃點的。這個時候,Larkin 已經混入人群,逃去無縱了。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 1. 反對火炬傳送的活動,歷年都有。2000年雪梨奧運也發生過有人意圖搶火炬和用滅火筒噴火炬事件。 2. 甚麼奧運精神、「聖」火之類,也不是甚麼普世認同的價值。 3. 歷屆奧運,要多政治有多政治,難道你沒有見過人搞體育外交? 4. 各地的糊塗高官,都喜歡借奧運出鋒頭。 預定接下棒的朋友,或者其他有興趣在此搶火炬的朋友,也許可以寫寫,如果你接了一支假的,用內褲來燃點的火炬,你有何對策呢? 以上部份資料翻譯自維基百科英文版 Barry Larkin 條目。 Stannum 澳洲雪梨 Olympic City 2000

火炬

雅典奧運的火炬在今晨抵達上屆主辦城市雪梨,在歌劇院燃點火炬之後,傳經雪梨多個區分,然後再環遊全球數十個城市。 上次在家附近看火炬傳送的情境依然歷歷在目,彷如昨日,但原來不經不覺間已經四年了。 人群一如上次般聚集在馬路兩旁,小朋友們搖著主辦機構派發的旗幟,大家都很興奮地等待。在警車及花車開路的背後,拿著火炬而來的是一位長者,就在我們眼前提起火炬,燃點起接棒的壯年人手中的火炬。在閃光燈中,壯年人繼續前行……這就是這火炬背後薪火相傳的意義吧! 在一片歡呼及拍掌聲中,我卻忽然想起另一時空,一個神像手中的火把……

奧運十週年

十年前的今天,Sydney 奧運開幕。 因為有幸抽籤買到開幕禮門票,我跟媽二人下午時份出門,乘搭火車到奧運公園,見證這一項盛事的開始。記得在現場看節目很是震撼,無論倒數開 show 前玩的人浪,開端一幕的駿馬奔騰,陣容龐大的運動員進場,以至由土著女運動員 Cathy Freeman 用火炬在水中點火,然後整個火圈在她四週冉冉上昇,這一幕幕都令我至今難忘。 那年頭,911 尚未發生,防範恐怖襲擊的措施還未如今天般緊張。那些表演,仍然用傳統的佈景燈光效果,而不像今天這類大型表演那樣,著重虛擬影像。 散場後,我們二人排著長長的隊,跟著其他所有觀眾魚貫乘搭火車回家。本來興高采烈的我們,突然在車程之中有點感慨,覺得1993 年和我們一齊知道 Sydney 申辦奧運成功的外婆和父親都已不能親身看到奧運,實在遺憾。 今天,回想起這一個小片段,發覺母親已經不能在這十週年的日子,親身跟我分享那一天的回憶。對比起來,原來當年的感慨實在只屬輕微。承接上一篇文章,我又在想,如果再來一次大型體育活動,而我又抽到門票兩張,我應該與誰一起去好呢?

10年1覺

這陣子整理了電腦上的數碼照片,我把從 1998 年起,用 Floppy Mavica 拍的所有數碼照片都按年份,按日期排得整整齊齊,截至今天,一共 23732 張。 過程之中,當然不免看到這些舊日影像。 曾經,拍到水上閃閃生輝的玻璃藝術品。 曾經,去參觀奧運場館。 曾經,看過火炬的傳遞。 曾經,在砵蘭街拍攝當年的彩色光管招牌。 曾經,駕了幾個小時車就為了去看一座建築物。 曾經,在農展會拍攝吃奶的小豬時被取笑在自拍。 曾經,在墨爾本當時的最高點居高臨下。 曾經,在盛夏的南天寺捕捉含苞的蓮花。 曾經,站著看人工湖上的一對天鵝。 曾經,傻傻地等待不願開屏的孔雀。 曾經,在迴轉木馬上拍。 後來,也曾經,在前面說過的某些地方重遊再拍攝景物了。 就這樣。

你火我都火

再次響應公園仔發起的 Blog Torch 08 活動 香港有火炬手名單,澳洲也有火炬手名單。不過公佈後引起的回響卻截然不同。 澳洲今屆的火炬手名單,早於一月底,即是上星期在坎培拉傳送前三個月公佈。八十人的名單包括: 5位2008坎培拉傑出市民獎得主 4位2008傑出澳洲人(全國得主3位和坎培拉區得主1位) 1位2008傑出澳洲長者得主 2位2008地區英雄獎(全國得主1位和坎培拉區得主1位) 1位2008坎培拉傑出青年市民獎得主 1位傷殘人士權益維護者 16位由澳洲八個省╱地區首長提名,每區兩名 18位商業贊助商提名(三星電器,可口可樂,聯想集團各提名6位) 5位由北京奧委會提名 27位由澳洲奧委會提名,九成是奧運或殘奧選手,還有幾位是學生和一位對奧運有貢獻人士。 這個名單公佈後,完全聽不到有任何異議。上列頭14位傑出人士,來自每年都會選出的獎項,而且一早選出,公開公認的。而各區首長提名的16人中,亦有近一半是運動員,其餘很多是義工、對社會工作有貢獻的人。尤其有趣的是連商業贊助的提名,也不見得完全是生意夥伴,明星名人,機構總裁等等。當中普通市民佔的比重亦不少,例如可口可樂就提名了4位各省農民,聯想和三星都各提名了一些病後重生的康復人士。 這,才是社會的縮影呀,霍生。

墨爾本英聯邦運動會

昨晚看完墨爾本英聯邦運動會的開幕典禮。從天而降的有翼電車,火炬從一面面國旗連成的連環浮台沿河傳送,Delta Goodrem 的歌聲,渾身噴煙花的溜冰團……不錯不錯。整個典禮設計充份利用了墨爾本市沿河而建的優點,也突出了圓形的 Melbourne Cricket Ground 與橢圓形的其他奧運場館的不同之處。 這個運動會,香港傳媒大概不會太熱衷於報導了。畢竟,英聯邦對於香港,已經是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