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火炬

從2004年開 blog 以來,幾屆奧運都寫了關於火炬的文章。其實如果 2000 年時本棧已經存在,我一定會寫好多篇關於奧運開幕禮的文章。畢竟,在現場觀看奧運開幕的經驗,一生中不可能再有太多次了罷。 今晨五時許爬起床收看倫敦奧運開幕禮,很喜歡導演 David Boyle 安排的表演,在連場歌舞之間輕鬆地表達出多項英國人對全人類生活的貢獻,包括工業革命、醫護專業、以及互聯網,表演中多次提及很多表演者都是義務演出的普通市民,並沒有那些代表高壓訓練的機械式千人操,而當中穿插的 James Bond, Mr Bean, Mary Poppins 和 Harry Potter ,亦看到了半世紀以來雖然大不列顛國勢江河日下,但它在文化娛樂方面的輸出,仍然對世人影響深遠。當我在奇怪為甚麼沒有 Beatles 的時候,才發覺 Paul McCartny 是火炬燃點後的壓軸表演者,全場在合唱 Hey Jude 的歌聲中作結! 誰人燃點火炬,每一屆都是高度機密。但今次的安排,實在令我拍掌。首先是拿著火炬跑進場的,是 1984-2000 年間代表英國連續五屆參加奧運划艇項目,亦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五連霸奧運金牌得主 Steve Redgrave 。他進場的時候夾道歡迎他的,是 500 位有份興建奧運場館,戴著頭盔的建築業者,換了是某些別的地方,大概站的,會是跟權貴有關係的人物吧?建築工人,說不定都已經全被趕出主辦城市,回鄉去了。 當大家都以為大概會是由 Steve Redgrave 直接燃點火炬的時候,忽然見到他將火傳給七位少年運動員,這七位都不是國際知名的體壇明星,反而是由前奧運獎牌得主提名,認為他們會是未來的奧運選手,帶出了薪火相傳的意義。他們接力拿著火炬繞場一週後,將火分開燃點到每人一支火炬,再點起放在地上,圍成圓圈的銅製花瓣。每片花瓣早前伴隨每一隊選手入場,代表著二百多隊。火就從最先燃點的七片蔓延開去,點亮了所有花瓣後,每一片下的枝幹就慢慢升起,將二百多個火種匯成照亮奧運主場的大火炬,代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會合到倫敦。 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有心思的安排,比起那些飛天遁地個人show,實在好看得多。 延伸觀看: 燃點火炬一刻 (0分52秒)

熱辣辣的奧運公園

見冬冬寫了一篇《冷冰冰的中央公園》,忍不住便把今天到 Sydney Olympic Park 的照片上載,以作對比。 座落於 Homebush Bay 的奧運公園,實在久違了。曾幾何時,工作上參與了奧運公園附近的大型項目,常常要到地盤開會,那條久違了的公路,兩旁熟悉的店舖和景致,雖說已經七年,但依然改變不大。在97-99年間,無論是寒是暖,每星期五都要在早上八時正到達地盤,多少個冷冰冰的早晨,駕車途經奧運公園,看這場館一點一滴地建築起來,回想起來都很感動。 其實,建築設計之所以迷惑我,就是自己的設計可以變成別人的生活。有時見到城市裡華燈初上,經過自己設計的樓宇前,會想,自己替這些住宅選的燈,正在照亮這麼多居民的黃昏,設計的廚房,正在預備他們的晚餐……看到這樣的情景,工作上的任何困難和麻煩,都變得微不足道了。 今天先到了近來才建成的 Brick Pit Ring,有點宗教儀式般地繞了一圈,也到了久未重遊的箭術中心和渡輪碼頭,也一償了登上 Wentworth Common Bay Marker 頂的心願。雪梨雖說是秋天了,但在烈日之下,沿著螺旋狀的路徑向頂峰行,到達時依然汗流浹背。在頂端,四方眺望,發覺原來可以看到自己曾經參與的項目,興奮得就坐在草地要拍照留念。 按此看相簿

倫敦2012﹒雪梨2000

在電視上看到倫敦贏得2012年奧運的主辦權,新加坡場館內的歡呼和英國街頭的慶祝情形,令我想起了12年前雪梨的情景。那一個九月的晚上,因為要趕功課,邊繪圖邊看著電視直播在本地時間凌晨兩三點的投票情況。雪梨勝出後,興奮得不能入睡,熬了一個通宵。 記得那時北京和雪梨成了最後兩強,最後雪梨以45:43兩票之微勝出。其實北京一直於早幾輪投票領先,到最後關頭淘汰了英國曼徹斯特,大部份他們的票都轉投雪梨,我們才能勝出。記得有傳說道:當年「九二共識」達成不久,兩岸關係不錯,中華台北隊本來想以支持北京的一票來換取他們支持台北舉辦02年/06年亞運,最後談不攏,那一票就落在雪梨手上……這個傳聞是真是假,難以求證,但如果北京多一票,以44:44 打成平手,就會由主席薩瑪蘭奇投決定性的一票,看他當年的傾向,很大機會會選擇北京。 雪梨當年險勝,帶動了經濟走出谷底,也使城市的市容煥然一新,令偏處一隅的雪梨擠身國際城市之列。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也與當時奧運帶起的地產熱潮有關,如果不是這份工作,也許我也隨香港來的同學回流香港,投進九七前的地產泡沫了。不過爆破之後,就…… 可見千里之外的一票之差,對個人的影響之深之遠……倫敦的居民,如果你十年之後重看今天,也許就能領略到我說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