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還記得那一天很熱,很熱,本來要帶遠方來的朋友去動物園看樹熊。出門口前電視傳來了梅艷芳逝世的消息。 車程中,我將 MP3 調到隨機播放梅艷芳的歌曲。當然,當中不包括這一首張學友悼念她的歌曲。 近一小時的車程,車廂中大家都無言。我緊握著軚盤,太陽穿過車窗將手臂曬得灼熱。 當日的回憶,竟然就只剩歌聲,以及那一天,熱得有點歹毒的太陽。
五年了,還記得那一天很熱,很熱,本來要帶遠方來的朋友去動物園看樹熊。出門口前電視傳來了梅艷芳逝世的消息。 車程中,我將 MP3 調到隨機播放梅艷芳的歌曲。當然,當中不包括這一首張學友悼念她的歌曲。 近一小時的車程,車廂中大家都無言。我緊握著軚盤,太陽穿過車窗將手臂曬得灼熱。 當日的回憶,竟然就只剩歌聲,以及那一天,熱得有點歹毒的太陽。
染上了流感,過去幾天都很不舒服,臥病在床。身體感覺寒冷,疼痛,但因為吃了藥,精神卻是帶點超現實地清醒,日間完全睡不著,只好在床上躺著,一時看看電視,一時捧著手提電腦上上網。 讀到網上新聞說梅艷芳的遺產現金緊缺要將物業加按,想起原來她已經走了接近五年,在 Youtube 找到了不少她最後的演唱會與其他歌手合唱的片段。 重聽兩首她的合唱歌《心仍是冷》和《有心人》,想起很多過去的事。 《心仍是冷》推出在90年,就是離開香港的一年;而《有心人》則是96年,自己畢業後正式工作的一年。 年輕時代周遭環境的大變動,就算身邊一切,整個生活模式都改變,都大無畏地去面對。移民時,整個人際關係,感情生活都連根拔起,為的是一片自由的天空,為的是可以開展自己喜歡的職業。放棄了的,也就是無可奈何,但到今天,想起故人,還有「對你仍著緊 但痛心 無奈愛在最後最終轉交別人」的感覺。 我從來都不容易愛上人,但卻總是熱衷於那一種一剎那的火花感覺,然後,就著迷了。一些人勸說,這把年紀了,還在找 有 feel 的?不如現實一點,考慮一下誰誰誰吧,然後列舉出幾十個理性,現實的優點。《有心人》的歌詞說「但願我可以沒成長 完全憑直覺覓對像 模糊地迷戀你一場 就當風雨下潮漲」 我的情況是,不用「但願」,這些年來,就好似根本沒成長過,我還在尋覓這種被強烈感情淹沒的感覺,如果一開始沒有發生這種動情的感覺,就根本沒法開始。 也因此,這個初春,仍是冷。
看完 Music and Lyrics ,最記得的是那一首仿 Careless Whisper 的 Meaningless Kiss。一聽那個似是而非的前奏,實在令我會心微笑。 我在1984-1985年開始聽歌,雖然我大都只聽中文歌,但紅極一時的 Wham! 又怎會沒聽過?尤其當年改編歌當道,香港唱片公司對一首紅得發紫的英文歌當然不會放過,1985年初,還來了鬧雙胞的兩個版本。 記得先聽到的是梅艷芳的「夢幻的擁抱」,標榜百變的她以男裝出現,領取「似水流年」的十大勁歌金曲獎。那個年頭,得獎歌手除了唱得獎歌曲之外,還可以唱多一首新歌或舊歌(比較一下今天獎項倍增,反而得獎歌曲只可以唱半首的時代,便知道今天的金曲有多金了)。之前沒想過這首歌可以由女聲唱,不過 Anita 的中性聲音,較硬朗的演繹風格,又竟然與 George Michael 的陰柔男聲有異曲同工之秒。梅艷芳的演繹比 George Michael 感情更澎湃,可能是因為詞義的情感比原曲更強烈。歌詞由鄭國江填,內容極為簡單,但卻非常配合原曲的前奏,真正有隨著音樂在 disco 舞池跳舞的感覺。而詞中保留了原曲令人印象最深的 I’ll never gonna dance again 歌詞,又與中文詞連成一體,真的很不錯。這是梅艷芳的第四張唱片,之前的「心債」、「赤色梅艷芳」、「飛躍舞台」由慢歌到快歌,展現了她的可塑性。這張以中性形象出現的同名大碟是是她步向最 top 女歌星的重要一步,碟中的歌曲普遍偏慢,又收錄了多首電視劇歌曲,其中「夢幻的擁抱」和「蔓珠莎華」都大熱,又收錄了新版本的「似水流年」,可以說是開創了85-87年她的巔峰時期。 另外一個版本是蔡國權的「無心快語」,收錄於「一生愛您一個」大碟之內。這也是蔡國權的第四張唱片,前幾張唱片都以他擅長的小調歌曲,如「不應再猶疑」、「是誰在我耳邊唱」等等為主打。承接84年與譚詠麟合唱輕快歌曲「風中勁草」受歡迎,或許唱片公司認為可以作一點風格上的改變,才選唱了這一首比較入時和西化的歌曲。歌詞由蔡國權自己填,他差不多直接翻譯了原曲名,但內容卻與原曲十分不同,完全沒有了跳舞的成份,反而變成了月下談情時說錯了話。無論感情上、精神層次上都比不上原曲,甚至「夢幻的擁抱」的歌詞。演繹方面,蔡國權本來與 George Michael 的聲音都偏高偏柔,前半感覺尚算不錯,但後半他卻做不到 George Michael 般的激情,令到全曲起跌不大,平淡了很多。尤其是有原曲珠玉在前,加上有其他粵語版本比較,很容易便給比了下去。而且,向來喜歡他小調歌曲的歌迷也不是十分接受,變成了一次不算成功的嘗試。 蔡國權和梅艷芳都是1982年出道,當年都是 up and coming 的歌手,但這首歌卻彷彿是他們的分水嶺,梅艷芳繼續向上,成為天后;但蔡國權卻跳不出自己小調歌曲的框框,之後的唱片又回歸小調的舊路,到後期小調歌曲不再流行,他便唯有退居幕後和拍拍電視劇了。 不過,最令人唏噓的是,22年後2007年的今天回看,梅艷芳已離世幾年,蔡國權車禍腦部受傷,聽聞在老人院孤獨過年。反倒是原唱者 George Michael ,到今天,還在唱。 讓我們記得,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