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好想擁抱一個人,誰都好不要緊?

《黑眼圈》播放時,有人中途離場,大概是嫌電影太靜、太悶吧? 我看電影尤其喜歡看故事,看情節。如果故事比較弱,我會看風景、看攝影、思索惹人思考的意像、或者感受打動人心的感情。 蔡明亮的電影主要都是一些生活片段的 montage ,故事性比較弱。個人覺得《黑眼圈》是蔡明亮比較容易懂的作品。《黑眼圈》裡面用的大部份意像都很明顯,沒有其他蔡明亮前作那樣,一定要觀眾猜謎語。不過,也許是太明顯了,直接得不用猜測,就像故事裡的性交場面一樣,立即就來;沒有那追逐猜測後得到的過程,興奮程度就弱了。我一直帶著這種感覺看到片末,最後的一幕,卻打破了連續了個多小時,不太正面的評價。這最後一幕,竟然帶出了超乎想像那麼多的疑問,我以為先前看懂的,卻又似乎不對了。步出影院後,竟然帶動了一系列對人生中所追求的東西的思考。影片帶來的餘韻,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 《黑眼圈》雖無對白,但肢體動作已經把人物的所思所想清楚表露。片中大部份角色的性格、思想、行為都只有一個層次,從頭到尾都無甚麼大變化。李康生的角色小康(會動的那個,不是植物人的那個)是唯一有經歷的角色,被毆受傷,到被南亞外勞 Rawang 收留照顧,到搭上琪和她的老闆娘,但他除了逗琪時出現了異於平日的感情之外,對周遭的冷漠始終如一。Rawang、琪、餐廳老闆娘都視小康為性對象;相反,李康生分飾的植物人卻被嫌棄,雖然肉體一模一樣,也同樣不會說話,但受到的對待卻有雲泥之別。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英文片名延伸出:如果怕寂寞,就找一個甚麼人來擁抱入眠吧。但,事實上,是否只要有一具軀體來擁抱,就能夠安然進入夢鄉,不用再有黑眼圈呢?片末超現實的一幕,我們見到二男一女躺在浮床上舒適地同眠。安靜的配樂,寧蘊的環境,似乎在說,這就是 Rawang 與琪所追求的烏托邦。但因為有植物人作對比,我不禁要問,他們是否只要一個可以一起睡的軀體?二人又是否可以共同分享這個軀體呢?如果琪要的,就只是一個可以同眠的身體,她為甚麼不要植物人呢?分別,會不會就是性能力?小康可以忍受極度污染的空氣,也要卸下口罩與她接吻性交。但,對於 Rawang 呢?他在性方面,分明不會得到小康,對他的付出也完全得不到回報,但依然留住他,希望他能夠睡他身旁。是單純肉體的吸引力嗎?如果是,他是不是只要植物人就好了? 想到這裡,我忽然想到,影片刻意把感情跳拍掉,不讓我們看到。是不是要觀眾自己反思,找出 what is missing ,得出這樣的結論:就算有一個肉體來擁抱,就算 no longer sleep alone,如果沒有互動,沒有相愛,黑眼圈,還會在。 (通篇都是個人體會,未必與導演原意雷同)

三峽好人—努力興建.盡情破壞.彼此也在捱

昨天在雪梨電影節看了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網上長長短短的影評多的是,談高清攝影、談半紀錄片的形式、談反映實況已經讀得太多。 身處異地寫電影,因為上映時間先後有別,常常跟大伙兒脫節,很多時總是不知寫甚麼好,澳洲先上映的,大家都不知道我在談甚麼,我又怕寫得太多內容令各位有機會看時興味索然;澳洲後上映的,寫甚麼都好像拾人牙慧。我想,還是一些因為個人經歷而感受到的體會,比較好寫。 關於建設與破壞 因為在建築界工作的關係,這個議題我日常談得太多。當然,如果全世界都不建設,我可要吃西北風了,但因著發展、建設而將舊的拆毀,又是否有照顧到受影響居民的生計、回憶、感情呢? 作為中國內地出品的電影,大概不會明目張膽地對三峽工程抱批判的態度,但電影中卻不斷藉情節,旁敲側擊地帶出問題。問題本身,與要用如此的手法來帶出問題,同樣令人感到無奈。主角韓三明拿著十六年前的舊地址要找妻女,原來街道都已淹沒在江底;旅館老闆的營生物業被當局噴上「拆」字,能夠說的,竟然就只是一句:「怎麼不先打聲招呼?」他搬走以後就只能擁著舊招牌懷緬;至於那些到甚麼辦公室吵鬧的民眾,談來談去都只是賠償多少,壓根兒沒有誰想過,決定建設這項工程時,是考慮過甚麼因素呢?對這項影響千萬個人生的大工程,大家眼裡只能有的,難道只是無奈?

沉迷光影

新增:雪梨電影節的大本營:State Theatre (在 Flickr 找到的一些照片),這些年來,我多數都是在這裡看雪梨電影節。另外一個場地,就是歌劇院附近的 Dendy Opera Quays (在 Flickr 找到的照片) 雪梨電影節明晚揭幕,又開始了每年一度的「黑暗」雙周。如同往年,我又是買了十場套票,希望用得完吧! 今年的初步選擇如下,看不看得成就要看時間了: After the Wedding (婚宴背後,丹麥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hkifflink Belle Toujours (青樓紅杏40年,葡萄牙片,Manoel de Oliveira)hkifflink Climates (氣候,土耳其片,以氣候喻感情)hkifflink Flanders (天人之戰,法國片,康城 Grand Prize of the Jury)hkifflink The Home Song Stories (澳洲片,陳沖主演,六十年代華僑生活)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黑眼圈,台灣片,蔡明亮)hkifflink The Jammed (澳洲片,揭露墨爾本陰暗面,亞裔演員主演) The Last Dining Table (最後之食桌,韓國片,盧景泰)hkifflink La Leon (阿根廷片,黑白片) Me…

遊走都市中—A Perfect Day

雪梨電影節看了兩齣主角不斷在都市裡面浮動的電影,包括這齣黎巴嫩片 A Perfect Day (完美的一天)和南美片 Play 。因為職業關係,我看電影時常常留意各地城市的影像,希望從中對這些城市的實況了解多一些。這兩齣電影都將觀眾很真實地帶到了當地——貝魯特和智利的聖地牙哥。前者比較沉重,後者輕鬆得多。現在先談談前者,因為四月香港國際電影節曾上映,HKIFF 網上筆記連線的主持之一 K 也撰文談論過。 中東的城市,半世紀來傷痕纍纍。A Perfect Day 呈現的不單是主角個人的故事,而是兩代人給戰爭動蕩折磨的故事。電影中的時間只有一天,但裡面包含的時間坐標,卻長得多。男主角 Malek 在這一天內,步行,駕駛,坐車,在城市中不斷流動。我們利用他的眼睛,看看充滿傷痕的城市,有繁囂的幹線,有人情味的街坊,有紙醉金迷的夜生活,但對於 Malek ,這充塞著各種麻煩事情,卻空虛難耐的一天,竟然給套上「完美」這個形容詞,著實諷刺。 不少來自非歐美地區的電影,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將自己的城市和鄉村的特別之處無限放大,塑造成一個獵奇景點。很多中國電影將鄉村習俗奇異化;就算不少澳洲片,也將沙漠紅土風光當賣點。彷彿不這樣做,就不能吸引觀眾。但我覺得,無論甚麼背景和產地的電影,這些枝葉都是次要的,角色的感情與互動才是真正能夠吸引人的東西。 A Perfect Day 的手法沒有特別強調異國風情,而角色之間的互動性也不強,但他們之間卻有種莫名的張力,母子之間,Malek 和 Zeina 之間的關係都一直繃緊和膠著,所以從開始到結束,情緒起落不大,全片調子比較低沉(電影中有零星幾個「笑位」,但其實也在反映著人生的荒謬)。不幸,電影最終也沒有為主角提供從低谷中逃生的路。也許,如何解脫,要靠觀眾自己參透。

黑白難辨的對手戲—Hard Candy

雪梨電影節上映了美國片 Hard Candy,這一齣戲有著很複雜和富爭議性的課題。訂票冊子如此形容:「Hard Candy is a gripping and often disturbing movie on the theme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 part serious drama, part shocker and wholly unlike anything you’ve ever seen.」 早前看的時候,一晚看了兩齣戲,但由於在不同戲院放映,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趕下場,差一點就趕不及看開場了。電影可以說是屬於懸疑驚慄片,看簡介就給它吸引了。不過,多年來被這些冊子騙得多,也不敢期望太高了。不過,散場後步出十度以下的冷空氣中,回想起這一段的形容,真的極度貼切,一點也沒有誇張。 電影差不多完全是男女主角二人的對手戲,其他配角的戲份少之又少。男主角 Patrick Wilson 飾演32歲的攝影師,而女主角 Ellen Page 雖然已經19歲,但飾演14歲少女卻是說服力十足。本片的攝影很有特色,用了極多的大特寫鏡頭,兩位演員對這些極近距離表情和眼神的處理,水準甚高,臉上的每一寸肌肉的移動,都在加強戲劇的效果。兩人對話時,鏡頭曾多次繞著二人轉,令觀眾誤以為自己有一個全知觀點,但其實都是導演和編劇願意給觀眾知道的觀點而已。隨著劇情步步推進,正邪不斷互相顛倒,令人出乎意料之外。

53年的光影

雪梨電影節今年已經是第53屆了,近幾年聽聞連年虧蝕,有人歸咎年中不斷舉辦的各國電影節,有些更有各國領事館大力資助,除了分薄客源,更削弱了電影節參展電影的份量。今年的景況,令人更不樂觀。向來雪梨電影節都是在六月中女皇壽辰假期前後兩星期舉辦,但今年卻遇上了世界盃首輪賽事。澳洲隊闊別三十二年終於可以晉級,由於實力所限,很有可能在第一圈就遭淘汰,澳洲隊的幾場賽事就恰恰落在電影節期間,身兼球迷影迷的朋友實在不少,而且很多非英語片的捧場客都是說法、德、意、西、葡語人士,來自南美和歐陸各個世界盃參賽國家的移民。在半夜「睇波」睡眠不足下,要在下一天看電影節,實在不容易。為了減低影響,主辦機構也對電影的編排作出了特別安排,南美電影盡量避開南美球隊賽事;法國片就避開有法國隊的日子。另外,更一早預售套票,希望大家先付了款,疲倦也得去捧場。 一如往年,今年我也已購了彈性套票,不過還未收到訂票小冊,昨天見片目上了網,但似乎沒有太多非看不可的電影,早前在「虛擬訂票表格」說過的 House of Sand 和 A Perfect Day 有可能會去看。 House of Sand 在香港電影節連線看到小鳴寫得很吸引;A Perfect Day 在香港電影節上映後,似乎不少人看了此片,但沒有人寫過甚麼,用 Google 找尋片名竟然回到了我的「虛擬訂票表格」!如果各位中有誰看過的話,可以給點評語嗎?其他的選擇,還得看上映時間、撞期情況、自己的工作安排和影友的選擇等等,才作決定了。

一九886 – Right Now

六月份雪梨電影節看的五部電影,我寫了四部。在完全遺忘之前,是時候將自己對最後一部「一九886」 Right Now (À tout de suite) 的感覺記下。 故事有點單薄,男女主角的感情完全不深刻。一起看的朋友說黑白片令到電影有種另類的格調,但我卻沒有同感。電影毫不另類,故事並不引人,裡面的愛情不感人,也沒有甚麼社會性,而且不覺得有諷刺與批判。究竟電影想表達甚麼,我看完還是一頭霧水。迷惘的感覺,非常「配合」那不知何解的中譯名。886,我猜是「拜拜咯」的意思,大概是想觀眾聯想到女主角離家出走和男主角在異地拋低女主角。至於「一九」,真的想不透是甚麼意思。也許是我離開香港太久,這是某種流行語吧?如果有朋友明白譯名的含義的話,請留言賜教! Right Now 開展於七十年代中葉的巴黎。在我的認知中,七十年代,無論怎樣算,也不應該是黑白的。那時電影、電視、照片都已經進入彩色時代。用黑白來表達往昔,應該止於六十年代中期。如果不是用黑白來表達「懷舊」,那麼,為何要將後半段摩洛哥的藍天、白雲、沙灘、碧海都簡化成深淺程度不一的灰色呢?

感官樂園 3-Iron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雪梨電影節看的第四齣電影。英文片名是 3-Iron ——用這支常藏起而用途最少的高爾夫球桿,來比喻女主角的花瓶生活。她就像一件擺設,被丈夫困在偌大而有品味的家中。這個「三」字同時又扯上男主角,女主角和丈夫的三角關係。 在這齣個多小時的電影中,男女主角之間連一句對白也沒有。男主角全程沉默,女主角只在最後向丈夫(以及他背後如鬼魅的男主角)說了兩句:「吃飯了」和「我愛你」。反而差不多每一個配角,包括女主角的丈夫,警察,暴斃老翁的家人,拳師等等都撕破喉嚨地大叫大嚷。 全片的大部份時間,很靜,真的很靜……配樂的每一個音符都清楚聽到。這種對白極少的電影,很容易流於交待不清,或是悶出鳥來。全靠導演金基德的功力,配樂加上鏡頭運用,令到主角們每個眼神動態都有戲,把觀眾的情緒扣得緊緊的。 電影有種超現實的感覺。男主角在別人的家如入無人之境,自出自入。闖進只是想看看別人的生活,每次都在屋子主人的照片前拍照,仿彿想加入他們成為一家。到了後期被監禁後,更仿彿變成一個隱形的鬼魅,只有女主角才能看見他。女主角向丈夫說話,與丈夫擁抱,其實在她心中的對象就是男主角。 兩個主角都是寂寞人,都在尋找一些認同。在現實世界找不到,就只好在想像的世界實現,就只好在半虛幻的境地裡找。兩位主角尋找到對方,總算是得到了。 (圖片版權:Kim Ki-Duk Film .來源:YesAsia 網站影碟封面)

無聊人生の悲劇

前幾天看了雪梨電影節選映的「世界盡頭╱女朋友」。老實說,今年看的五套電影節作品,我評分最低就是這齣了。本來片名頗為吸引,世界盡頭嘛,有點超現實的味道,但看完後實在對譯名不敢恭維,日文原名我不清楚,英文譯名 World’s End / Girlfriend 沒有問題,但將片中多次提及的世界末日譯成世界盡頭,就非常誤導,令我以為說的是一個超現實的地方,或是一種心靈境界。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片中女主角常常害怕世界末日,以為會剩下她孤零零一個人漂流大海……但如果看電影中呈現她的無聊人生:沒有希望,沒有意義,覺得感情只是一個可以依附的水泡,一天天都只是渾噩地渡過的話。這樣,就算世界末日,又有何干? 電影一開始,就是女主角被同居男友趕出去,拉著行李去投靠男主角。本來髮型屋的工作因為與老闆鬧翻而丟了,就去當街頭拿宣傳牌的賓尼兔。工作勞累,她不止 一次說她不是一生下來就要當洗頭妹╱賓尼兔,但其實她想當甚麼,也許她也沒有問過自己。後來遇到新男友,就像樹熊般依附過去,把他當作全世界。當然,一旦 感情生變便覺得是世界末日了。 男主角喜歡她,一直非常明顯,但似乎她對他卻完全沒有興趣,只把他的家當臨時避難所而已。在末段二人纏綿將到床上,她竟然把安眠藥混進飲品中把他迷暈,然後就擺出避過一劫的表情,留下字條離開。 電影中的幾個人物演出都頗為表面,劇本的內心戲也欠奉。男主角不斷兜搭女子回家,對喜歡的女主角卻一籌莫展;他的同性戀同屋╱老闆對他的感情也欠缺描寫,只像幽靈般間歇地出現;女主角的新男友又無以名狀地與前度女友復合,把她趕出去…… 此片讓我感覺得自己老,會不會是今天的少年都是這樣子?也許是我自己一直都是一板一眼的,從來沒有年少輕狂過,因而沒有共鳴? 電影的鏡頭運用沒有特色,沒有甚麼美感可言。盆裁店、魚缸、冬夜其實都是可以拍得很有美感的,但導演卻像沒有為畫面用心過。唯一是最後二人掉進地洞,坐井觀天看到的藍天白雲,好在,最後一個鏡頭,總算是美麗的。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按:用了「の悲劇」三個字,必須 acknowledge 一下 Nikita 和 501 的站咯)

5 x 2

看了法國導演 Francois Ozon 的 5 x 2,捧場是因為看過前年他的 8 Femme 「八美千嬌」 ,覺得不錯。誰知卻看到一齣與前作完全不同的作品。電影台灣譯作「愛情嘗味期」,點出了電影的主題,反而原名就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啦。看了解說才知道片名是指男女主角「二」人關係的「五」個階段。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電影以倒敘形式呈現,由在灰黑的律師樓簽離婚書開始,正式離婚後二人卻隨即到酒店發生關係;之後跳回尚未分居前與親友吃晚飯的片段,男主角不知何故把在瘋狂性派對的經歷公開;再來是二人孩子出生的日子,男主角毫無興奮之情,任由太太孤獨地在醫院;然後是洞房之夜女主角溜到酒店後院,卻受到美國遊客引誘出軌;最後是敘述他倆在渡假聖地開始的情景。 此片的調子從最初的沉鬱到最後的充滿希望,但可惜由於是倒敘故事,人物的婚姻關係就像是註定失敗般沿著某個軌跡步向破滅。幾個片段之間,情節並不十分緊扣,沒有一個單一的原因可以導致最後離婚的結果,反而是從二人之間的互動,看出這段感情是有個「嘗味期」。相處久了,感情淡了,婚姻生活是否會無可避免地完結。 從導演的手法,看得出他對婚姻關係很有保留。五個片斷都在訴說感情的來去沒有脈絡可尋,而情節結構之鬆散,更顯出情愛的隨機性。與前作「八美千嬌」唯一近似的感覺,就是性在電影中的比重甚大,怎逃也逃不了。 男女主角真實年齡都過四十,符合最初離婚一段的情節;有趣的是導演讓他們越演越年輕,而他們的演技精湛,每個階段都令人信服,到末段時光倒流了近十年,女主角從一個中年母親變得青春迫人,很考導演、攝影和演員的功力。難怪導演再次邀請她演出新片Le temps qui reste 了。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圖片版權:Francois Ozons .來源:Francois Ozons 網站電影海報)

蠔民 Oyster Farmer

上星期雪梨電影節開鑼,今年我第一齣看的電影是本地製作的 Oyster Farmer。 澳洲電影業低潮已久,目前新片都要依靠政府或文化團體的資助。近幾年很多套澳洲片的背景,都試圖販賣澳洲特別的風土人情,將一個平凡故事配上一個 exotic 的背景,試圖引起國際觀眾獵奇式的興趣,以作賣埠。早前的「日籍相對」如是,這齣「蠔民」亦如是。 此片的導演 Anna Reeves 只曾拍過短片,這是她第一齣長片。故事背景是雪梨附近的 Hawkesbury River 的養蠔區,拍攝手法對於一位新導演來說,算是流暢可喜,電影的興味線維持得不錯,也拍出了澳洲鄉間農業的困境。演員不是大卡士,男主角 Alex O’Lachlan 更是第一次拍電影的新人,演技卻也不錯。 被電影海報的沉鬱風景誤導了,入場之前,我猜調子會很沉重,而且因為常聽到 Hawkesbury River 下游的污染問題,以為電影會表達出蠔民對環境的絕望;看下去才知道內容原來並沒有甚麼悲情,到最後的大團圓結局,甚至可以算是喜劇了。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電影一開始是男主角 Jack 在河中駕著快艇穿梭的情景,不久就敘述了他原本在雪梨當搬運工人,為了陪伴車禍受傷入院的姐姐,轉到附近的蠔場工作。因為姐姐的醫療費高昂,無計可施之下決定挺而走險打劫雪梨魚市場,得手後為了避過檢查,隨即將贓款投進魚市場內的郵筒寄給自己。回到蠔場後,他望著信箱等呀等,但巨款卻不知去向。他開始懷疑鄰居藏起了,甚至認為剛剛與他閃過愛情火花的 Pearl 也有可疑,差點把感情毀掉。 片中穿插了蠔民工作的辛苦、面對天氣變化的脆弱、還有老闆夫婦的分居與復合,把一幅澳洲鄉間的生活片段呈現出來。正如電影完結後,監製出來致謝時說,這部電影是 a slice of life,我實在十分認同。監製也提及首映禮時,不少在戲中當過臨時演員的真正蠔民也來了捧場,而為了多謝他們在拍攝期間的支持,也會有一場為他們的社區設施義映。 澳洲作為世上最都市化的國家,大部份居民都是城市人。城鄉之間的隔膜是越來越嚴重了。傳統上維護農民的右翼政府當政近十年,但由於左右兩端的政策都向中間靠攏,農業不單沒有得到照顧,反而因為天旱而生活更為艱難了。我們作為澳洲城市人,對鄉間生活,農業運作都一無所知。當我們在大口大口地吃著價錢不貴的澳洲生蠔時,完全沒有想過養蠔人的艱辛。城市人壟斷了國家的資源,浪費地消化著農產品,污染了環境,引致天氣反常,影響了農業收成。在風光如畫的背後,總是有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圖片版權:Dendy Films.來源:電影宣傳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