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巴黎

IMAGE 043這幾天做帶氧運動時,斷斷續續地在 ipod 上看 Paris Je T’aime 。這電影第一次是在戲院看,五月回香港時買了 DVD ,看了好幾遍,後來更索性將它 rip 到 ipod 上,方便做運動時看。Ipod 上的其他電影大都看完就刪,Paris Je T’aime 看了很多遍,卻一直沒有刪掉。最近買了 iPod Touch ,依然選了它,將它再同步上去。近半年來,原來一直,都手提著巴黎各區的影像,到處走。

電影背景是巴黎各區,由十八齣五分鐘短片組成,分別由十八位不同的導演,用不同的手法,拍出不同的感情。電影為很多人垢病的,就是短片之間的連貫性欠奉。除了背景都是巴黎,而主題都是愛之外,感覺就像看法國電影節的短片巡禮。實在講,這些短片,分開來看感覺更佳。而十八齣短片之中,亦並非每一齣都是傑作。當中我每一次都「飛」掉的,就是杜可風拍唐人街的一段。故事薄弱,連攝影手法都萬分造作,實在有點西廚煮咕嚕肉的感覺。

不喜歡的不說了。還是談重看又重看的幾段吧?

個人遊

來自美國的中年女遊客,一個人在巴黎自由行。自己邊看旅遊指南,邊在陌生的國度裡遊走。沒有旅伴,也沒有意思跟人談話。蹩腳法語的旁述很有趣,她就是為了這趟旅程,學了兩年法語。在旅途中一個人逛,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旅遊景點。周遭的桌子卻都不是一個人、多個景點長椅上坐著的都是一雙一對,到大廈天台高處眺望巴黎,發覺原來最想的,就是有一個人,跟自己分享美麗的風光。

It’s just that sometimes I wish I had someone to share things with. For example, when I saw all of Paris from a skyscraper. I wanted to say to someone, “Isn’t that beautiful?” But there was nobody there.

Sitting there, alone in a foreign country, far from my job and everyone I know, a feeling came over me. It was like remembering something I have never know before, or had always been waiting for. But I don’t know what. Maybe it was something I’d forgotten or something I’d been missing all my life. All I can say is that I felt, at the same time, joy and sadness. But not too much sadness. Because I felt alive, yes, alive. That was the moment I fell in love with Paris and I felt Paris fall in love with me.

身旁沒有人,唯有愛上途經的城市。這種旅途寂寞的感覺,我試過,也實在一點都不好受。

總是想起楊千嬅的《再見二丁目》和《自由行》,更想起這兩首詞的作者林夕,在《志雲飯局》中說,戀愛到最後最後,就變了食飯的腳、看戲的腳。如果這是他所謂的「化」,我寧願不「化」。

說不清

對 Gus Van Sant 的作品,我如果不是十分喜歡,就是極度討厭。幸好,這一段是前者。年輕長髮男子跟上司到印刷廠談公事,遇到令他心動的短髮男學徒。他趁二人的上司去看樣板的時候,向著短髮男生不斷說話。從輪迴談到爵士樂,再談到 Kurt Cobain ,但對方好像沒有甚麼反應,沒有甚麼表示,最後上司要走了,長髮男子把自己的電話寫給他。

Maybe we met in a past lifetime… It’s amazing, as soon as I saw you, I needed to talk. It’s like… I don’t know, a strong, weird feeling. I thought, if I don’t talk to you before I go, I’d be missing out on something… important.

男學徒拿著電話發呆,原來,他的法語完全不行,長髮男子說得了一大堆,他都聽不明白。最後他好像突然頓悟似的,就發足狂奔地追出去。可惜,長髮男子向右走,他卻向左走了。

但願,他留低的電話號碼,不會像《向左走.向右走》裡面那樣,被雨水沾濕到模糊難辨。

表達自己感情的時候,以為對方對自己不感興趣,誰不知原來是語言有障礙。電影《巴別塔》花了三個小說都說不清的主題,在這裡,五分鐘就表露無遺。啊,還有,最後狂奔時的配樂,是 Conway Twitty 的 Lonely Blue Boy,好配合。

放輕鬆

男人不耐煩地跟著女人走,她拿著旅遊指南在一個墳場裡面走。原來這是二人結婚之前的遇支蜜月,因為男人要開始一份新工作,婚後不能真正地渡蜜月。男人看著錶,催促著她餐廳的預約時間到了。但原來她要找王爾德的墳墓。找到了之後,她看到墓碑上大量的唇印,她一下就吻了下去。男人驚訝她竟然會這樣做,還問她知不知有甚麼骯髒的人吻過這裡。女人就因他這一句,就覺得他太嚴肅了、太一本正經了,她自覺不能夠跟一個完全沒有幽默感的人結婚,轉身就跑。男子想追,卻被梯級絆倒,跌傷了頭。恍惚間,竟然見到王爾德的鬼魂跟他說,如果他不追回她,他就會死掉,而且是心痛而死,最痛苦的死法。最後男子領悟了,決意放鬆自己,不再執著,大團圓結局。

不過,印象最深的,卻是這幾句似曾相識的對話。

女:If you’re going to marry me, you gotta know when I am lying. That’s just basic stuff.
男:You lied to me?
女:Not in a bad sense.
男:Oh, it’s just good lies, is it?
女:Only the best.
男:Do you love me?
女:Of course I do.
男:How would I know you are telling the truth?

類似的對話,各位有試過嗎?

6 Comments Add yours

  1. Jacky says:

    我印象最深是美國遊客一段,除卻一個人的寂寞外,還有「營役半生,卻為何事」的感覺

  2. Stannum says:

    Jacky :你說得對,也記得在老家 Denver 身為送遞員的她說,如果她生在巴黎,就可以在美麗的巴黎街道上派信……真是……原來到了異地,仍然想做原本的工作。

  3. tsubasa says:

    這齣電影是我上個月在飛機上看的
    我也對美國遊客這一段有很深印象
    那時的我跟她都有著相似的身分
    只不過是國家不同罷了

    一個人去旅行不一定是寂寞
    這種旅行會令人看得更多對所發生的事有更深體會
    兩個人去旅行也不一定會開心
    這個經驗我有
    是比身旁沒有人更寂寞更難受
    所以很多事不是絕對的

    “身旁沒有人,唯有愛上途經的城市。”
    為甚麼要”唯有愛上”而不”享受一下”呢?

  4. Stannum says:

    Tsubasa :也許這樣說吧,是唯有愛上,還是能夠享受,得看你的心情。如果你的心態寂寞,就算風光再美,環境再熱鬧,朋友再親切,也不能派遣寂寞的。經驗告訴我,散心之旅通常都唔 work 。

    反而,非常享受的個人遊,我也試過,不過,就真的要心境開朗時才行呢。

  5. etranger says:

    好多人都有講呢套戲
    講得好negative
    但係你講到好吸引
    而且我會慢慢睇呢幾段片
    仲想拍埋一份
    17區的公園街市 🙂

  6. Stannum says:

    etranger :係呀,好多網上評論都好負面。這樣自由發揮的短片雜錦如果當一齣電影來看,實在有很多值得批評的地方。不過,當短片來欣賞的話,有好幾段都好值得欣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