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影碟

曾堯師兄在留言說我將電影 Young Adult 重看了多次「厲害」,引起我想談談我看電影和買影碟的習慣。

近年進戲院看電影的次數多了,但買影碟的數目卻沒有減少,因為有時我是會購買一些在公映時看過的電影。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浪費,但當然,我不是看過的電影通通都買,而是在有下列條件時才會買:

1. 我十分喜歡這部電影,大概就是8/9個棧那一些吧!
2. 在戲院觀看時因為種種原因(例如聽不懂口音或者遲了入場)而沒有看到或看懂部份情節。
3. 附有製作特輯、被剪及NG片段、導演和演員旁述製作過程等等。

當中尤其以第三個原因最為重要。

例如我看了多次 Young Adult 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買了影碟,重看之後又跟隨導演旁述再觀賞,知道了某些鏡頭或對白的幕後原委後,又再播放來看。好的導演旁述會吸引觀眾一次又一次重看,兼且越看越有趣味。此片導演 Jason Reitman 幾齣前作均附有他的旁述,次次都引人入勝,他會提及選拍這個故事的原因,為甚麼要用某首插曲,某個鏡頭重拍了多少次等等。而 Young Adult 的碟更加上導演在 Jacob Burns Film Center 舉行的座談會及回答觀眾問題的實況,全長超過一小時,看罷更對電影背後的意思認識更多!

其實看導演旁述這個習慣,大概由最初買 DVD 開始,如果沒有記錯,第一套看到旁述的電影是 Notting Hill,編劇 Richard Curtis 解釋了很多場戲的用意,十分有趣!之後就開始了買碟前先看看有沒有旁述的習慣。

有時旁述不單由幕後人員做,演員也會參與。例如早四五年的 Jane Austen Book Club 旁述的一共有六人,一半幕前,一半幕後。這個組合非常合拍,無所不談,甚至提及了試鏡時的烏龍笑話和這小本電影為了省錢如何做出一本道具書的趣事。

另一方面,製作特輯亦是我很喜歡看的影碟內容。數年前 The Curious Story of Benjamin Button 就有二十分鐘講述如何用化妝和電腦特技將 Brad Pitt 和 Cate Blancett 變成少男少女。去年的 Ted 亦收錄了如何將真人演出的表情變成特技熊的過程。至於 Prometheus 更誇張,隨碟附有比片長幾倍,超過七小時的製作特輯,差不多當成另一齣紀錄片來拍了!

電影公司越加越多,這些附加內容一定都頗有巿場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