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奧運會終於閉幕,奧運旗幟亦交給下屆主辦城市:北京。上星期談過雅典奧運主會場,也許該談談北京的設計了。近月來,關於在去年底動工的「北京國家體育場」(大家都叫它「鳥巢」)的謠言滿天飛,一時說結構設計不安全,一時說造價太高,又有說奧運之後會改建成「飯店」,近期更說已經停工。 八月初,終於證實場館已經停工,以待修改設計。主要的改動是把原有的可開啟屋頂刪除,並把中央的開口擴大,以減少鋼鐵的用量,務求符合近來提出的「勤儉辦奧運」政策。真的很貴嗎?最初舉辦設計比賽時,官方提出的預算是四十億元,獲勝的設計的造價接近三十九億,並無超出預算。現在為了配合新政策,希望把造價控制在二十三億元以下。 場館的設計是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辦的國際性設計比賽產生,最初公開由世界各地設計單位報名,在審核履歷資格後,邀請了十四個設計單位參加。在各方案中,評審委員會選出三個「優秀方案」,而其中這個「鳥巢」方案更被「重點推薦」。這些設計於去年三月底在北京公開展出,並由參觀的民眾投票,最後亦由這個「鳥巢」方案獲票最多,而順利被正式採用。 「鳥巢」是由瑞士建築師Herzog & de Meuron與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設計理念主要是用鋼鐵結構以不規則方式「編織」成鳥巢形,而鋼架空隙則拉上半透明的充氣薄膜,可防水又可讓陽光可以滲進。中央的可開啟屋頂是比賽大會的要求,要令場館能夠在北京各種天氣下使用。從地面看,在鋼架背後是進入場館後的迴廊,迴廊的另一面牆特意地設計成紅色,與鋼架的白色成為對比,有人認為有種從中國傳統窗花和紙窗透出室內的光的感覺。 Herzog & de Meuron是2001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當年這個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獎項,成立二十多年來打破成規,首次同時頒給兩人。Jacques Herzog 和 Pierre de Meuron 是在50年代小時候相識,一同上小學,中學,大學,畢業後於1978年一同成立了事務所至今,半世紀的兄弟班令他們無法接受其中一人獲獎。 他們設計最大的特色是用不尋常的方法來使用物料,令建築物充滿戲劇性。例如在美國加州的Dominus Winery,就使用了本是河邊擋土牆材料的gabions(用鐵絲網包著石頭成為立方塊,疊在一起用作擋土)作為外牆,而其隔熱的特性可使酒窖內不用空調就能保持恆溫。而位於法國巴黎 Rue des Suisse 的住宅大廈就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木百葉簾覆蓋外牆,以對應繁盛街道和後院兩種不同的環境,差不多全密的折疊式木簾讓住客可以控制街上的繁囂,而捲簾則可以遮擋來自後院的陽光和週圍大廈的目光。而落成近兩年,英國倫敦的 Laban Dance Centre 就採用了半透明玻璃作外牆,而走廊內牆則設計成不同顏色,無論日與夜,建築物的外觀都反映了繽紛的顏色,配合著觀眾的興奮心情。這作品並獲得去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獎。這種用內外兩牆來表現顏色的設計,也見於後來「鳥巢」的方案。至於「鳥巢」顯露的鋼架,則明顯與日本東京的Prada店的菱形像蜂巢般的窗框一脈相承;不過「鳥巢」卻有著不多見於他們其他作品的曲線設計。 參考書目: Herzog & de Meuron (El Croquis 109/110) Herzog & de Meuron其他作品: 普立茲克建築獎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