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Private House by Terence Riley The Musue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本書由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出版,為該館於1999年7月至10月舉行同名展覽的目錄。是次展覽包含了當代世界著名建築師的二十六間住宅作品。 展覽以當代建築師對傳統「私人住宅」模式提出的疑問以及的反思為題,展現出現今核心家庭解體、工作模式改變和電子媒介滲透之下,大眾對於「私隱」和「私人空間」的要求已經改變。舊的房屋卻因為其耐用的性質而滯後,難以反映現實生活的需要。 從1920年代無線電廣播以後,住宅作為屏障隔絕人與外界接觸的功能已經減弱。尤其近年webcam在互聯網上的流行,將私人生活向外界,甚至全世界展現已經不再稀奇。那麼,房屋的牆作為私隱的保護罩是否還有需要呢? 日本建築師阪茂(Shigeru Ban)於東京板橋區設計了一座幕牆屋(Curtain Wall House),將傳統的牆剝去,用兩塊兩層高的布帘作為內外之間的第一道屏障。舞台的象徵意味呼之欲出,由屋主控制著自己的幕啟幕落,向坊眾表演私人生活。 荷蘭的Bjarne Mastenbroek和MVRDV事務所於Utrecht的雙屋(Double House)的特色是,隔開房屋的不是垂直的牆,而是用因應用途而凹凸的間隔,像入榫般併在一起,使到兩個屋主都活在鄰居的包圍之中。 家庭的多樣化,使到慣常大量生產,每所一樣的房子不能再適應需要。而無孩夫婦和獨身人士對私隱的放鬆,使到睡房與起居空間可以混為一談。而且家居辦公室、家庭影院的流行,令到市場對非傳統的間隔的需求更大。這一些都挑戰新一代對住宅的傳統觀念。 雖然展出的作品都設計或建成於九十年代中末期,但建築設計不比網頁設計,改變和發展都緩慢,今天再說也還不算明日黃花。(如果談網頁設計,五年前已經是石器時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