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願

獨自一人在空蕩蕩的家,阿圖吃過了杯麵,隨手將筷子插進杯中放在一旁,便躺在床上邊喝啤酒,邊看電視。他從免費台選到收費台,一個能令他繼續看下去的頻道都沒有;看見愛情片,他就妒忌主角們的甜蜜;見到處境劇一家人圍著吃飯,他就感懷自己的寂寞;歌星唱歌,又想起從前與女友合唱的情景;風光記錄片,播去過的地方會睹物思人,未去過的令他想親身去,但同時又想起身邊沒有伴…… Nina 搬走之後,阿圖晚上下班後就這樣過日子,彷彿又回到每次與女友分手後的模樣。從中學時代的 Irene,到移民後唸大學時的 Jessica 和 Karen,第一份工作時遇到的 Laura,回流之後的阿May,和她們剛剛分手時都消沉得很,但在三數個月後就總給他遇到了下一位,把他從寂寞的深淵中拉了出來。但這一次竟然已經悶了整整一年。阿圖心想,甚麼時候才給他遇到新女友?最近越來越發覺很懷念以前的女友們,常常沉迷地想,如果一直與當中的誰沒有分手還在一起的話,會有甚麼後果。朋友們見他意志消沉,紛紛勸他要放開一點,跟大夥兒出去玩,認識多些人……但他總是提不起興趣,記憶中每一次都不用這樣的,分手不久,下一位就像冥冥中安排了般自動出現。阿圖不知甚麼時候已經開始留意到,女友的名字一直都是一個個順著英文字母排的,以前總是向旁人炫耀一番,說這些女友都是上天給他的安排;今天晚上突然想到,N 之後的是O啊,也許要遇到一個名字O字頭的女孩子不容易,難怪要待那麼久;不過,O可以與零混用,難道這是一個啟示,說再沒有了,再也不會遇到誰了?會不會在提示他應該回去找以前的某一個? 阿圖越想心裡越發毛,只好狠狠把啤酒喝光,擁著那張雙人冷氣被,想蒙頭大睡。掛鐘的的答答地數著每一秒,他翻來覆去也睡不著。他一腿把被踢開,甩甩重重的頭,心想,不如到街上蕩蕩吧。

一天又……一天

前些日子寫過好電影 Eternity and a Day「永遠的一天」。我買到的版本是台灣版,字幕水準欠佳,所以說過如果推出英文版,會再買一片,看看台版的翻譯有沒有出了甚麼大差錯,影響我對電影的理解。 今天午間到 HMV 逛,竟然見到推出了四區澳洲版!我當然二話不說就買了回家。最近市面推出了不少冷門DVD,之前連等了多年的「兩生花」也上市了。也許是DVD這個媒介已近尾聲,這些電影都希望趕在DVD被更新更先進的媒介取代,或在更快速的非法下載出現之前賺一筆吧? 看看發行的 Madman Films 網站,原來這是他們大舉推出非荷里活導演作品的 Directors’ Suite 系列之一,他們也已推出了 Theodoros Angelopoulos 的前作 Ulysses’ Gaze 「尤尼西斯的凝望」,同一系列還有北野武的五部作品和黑澤明的多部電影等等。Madman Films 除了這個系列之外,還有專攻亞洲主流電影的 Eastern Eye 同 Bollywood Masala 兩個系列,前者是東亞(中日韓泰越等)電影,後者則是印度作品,將亞洲片介紹給澳洲人。澳洲當年因為 DVD 區域被編為與南美一起的四區,本地人口少市場細,而南美的語言又是西、葡文,版本不同,所以本地出版的各地電影 DVD 一向比歐美其他區域慢和少。記得 1998 年購買第一台 DVD 機後,也渡過了好幾年捨棄本地碟,老遠訂美版一區碟的日子。一直到近三、四年,澳洲 DVD 機終於流行起來,帶動了本地 DVD 出版業,我終於不用再浪費郵費了。 在 Google 找找 Ulysses’ Gaze,發覺原來 blog 友之中通寶兄和 Tale 原來在兩年前就談過 Angelopoulos 的電影和 Karaindrou 的配樂,我對他們真的是後知後覺呀。不知其他網友,有沒有看過這齣 Ulysses’s…

300 x 300

300 x 300 是甚麼呢?我的日常工作中,300 x 300 指 300mm x 300mm,即是30公分乘30公分,大約一平方英呎的面積。不過,今天用來作標題,是代表了大家給「餘弦棧」 300 篇文章一共 90000 次到訪。 昨晚的瀏覽人數衝破了 90000 ,同一時間文章數目也剛剛好 300 篇(這一篇是302了),不過由於有多篇還未完成的東西,大部份是小說的初稿,所以已發表的總計只有二百多篇。 在此再次謝謝各位網友兩年多以來的支持。

某一場戲的原聲音樂

把一堆舊日的電影原聲碟 CD 找了出來,將它們慢慢一張張 rip 成 mp3。 原聲音樂牽引,將思想帶到了當天看電影時漆黑的環境。當時當刻,不論戲裡戲外的一些感動,彷彿又重現了。很多很多段純音樂,「迷失東京」京都行的配樂,「Snow Falling on Cedars」 雪地車程的沉重鼓聲和人聲,「永遠的一天」以不同樂器重複的主調;再來是與影片連成一起的眾多插曲:A Waltz for a Night,The Way You Look Tonight,I Don’t Want to Say Goodbye,My Heart Will Go on……尤其聽到「摘星奇緣」 Notting Hill 中的 She,想起了在戲院看,到後來看DVD,聽原聲唱片跟著哼跟著唱的片段……那些好時光……

與建築相遇

在書店見到一本叫「與建築相遇——尋找旅遊中的空間人文況味」的台灣書。 翻翻頭幾頁大學教授李清志的「推薦序」,劈頭的標題就把作者楊舒斐形容為「一位流連於文學與建築之間的奇女子」……嘩,很吸引……這個序的首段更吸引: 我慢慢開始相信,學習建築應該從學習文學開始。因為建築設計的能力其實與文學修養有很大的關係;好的建築師不是只懂得材料、構造技術而已,他必須更深入地瞭解到空間中的意境,以及隱藏在每一塊磚頭中的詩意,因此有文學修養的建築師才可能更深切地創作美好的建築。

關於維基百科

作為世上最多人使用的語文之一,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字,竟然十大不入!每次見到維基主頁,環繞球形的十大語文上沒有中文的份,總是不是味兒。最近看到,中文甚至由去年底的第十一位,今年1月19日下跌至十二位。而剛剛爬過中文頭的俄語,更將距離越拉越遠。 究竟是甚麼原因呢?難道是因為繁簡體分薄了條目數字?不是,因為中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是繁簡互換,一起計算的。是不是中文寫手比較市儈,對義務性質的編寫提不起興趣呢?這也沒有可能,用中文寫網誌的朋友何其多,這些沒錢收的文章,不少內容精煉,是經過多番考證才寫的,水準絕對有資格登上百科;不過,似乎很多網誌主人都沒有考慮過將自己網誌上可以傳世的資料放上維基。另外,也許因為中國內地不是處處都看到中文維基百科,令內地網民編輯維基的意欲較薄弱吧。 寫了兩年多網誌,也常常引用中文維基百科的資料,是時候看看自己寫過的東西有沒有可作回饋了。順便也呼籲各位,一起參與一下。 細心看看,自己的網誌上,有甚麼可以放上維基呢?例如談建築和藝術的文章如:「澳洲廣場」、「陰沉影像—Bill Henson」等文章的一些部份都可以用來上載,只要刪除個人評語,只將持平的資料性文字上載就可以了。電影呢?看看電影「如果·愛」的條目,其實只需簡單的資料,例如主角、簡略內容、得到的提名和獎項之類,看過不少朋友的文章都包含這些資料,為中文維基百科加添條目,其實只是舉手之勞。又如果寫文章時,翻譯了英文維基百科的部份資料的話,就可以創建一個相應的中文條目,不用擔心沒有時間全篇翻譯,因為只要標明是 Stub 或 「正在翻譯」(例如:悉尼),其他有心人就可以補加其他部份啦。有時間,更可以寫寫自己崇拜的人物(例如:貝聿銘)、喜歡的明星(例如:Nicole Kidman)、身邊的時事(例如:2000年奧運)放上去。 你用廣東話寫作?不要緊,你可以幫忙編輯新創辦的粵語維基百科……佢哋將「首頁」叫做頭版,「Stub」叫做楔位文章,「隨機條目」叫做是但一篇,好過癮。不如睇吓佢哋香港嗰頁啦! 4月15日新增:搞了一整個早上,終於爭取到中文維基將香港極少用的「澳大利亞」在中文維基百科香港版自動改為「澳洲」。原來要妥協同意,都要一番辯論,各自引文,真不容易呢。詳見:這裡。不過由於爭取不到台灣版一起改,所以一定要登記登入中文維基百科,再選香港版文字,才能見到成果。

兩生花

等到今時今日。 一直都在等「兩生花」DVD,除了藍、白、紅,連十誡都一早有DVD了,竟然這一齣將導演奇斯洛夫斯基介紹給廣大戲迷的電影卻一直缺席。上月從「家明絮語」讀到「兩生花」終於推出DVD,今天,在DVD店見到了四區澳洲版推出。當然立即買了回家。 十多年了,在戲院初見 Irene Jacob 的印象依然難忘。家明說「你大概估到我這麻甩佬一定慨嘆年近四十的 Jacob 歲月不饒人」……大抵,歲月不饒她,也不饒你、不饒我。當片中人老了,眼前螢幕反映的自己,也一樣渡過了相同長度的歲月。不過,有些年輕時的情懷,大概永遠,永遠都忘不了。 DVD還放在架上,未有空播放,大概這會是這個復活節假期的必備節目了。

血仍是冷?

冷血自傳 Capote 中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實在演得精彩,有人看後覺得不安,有人不。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不少評論都集中在 Capote 如何冷血,如何利用別人的生與死來斂財和揚名;我卻覺得,為甚麼大家都變得對冷血殺手這麼同情呢?當然,電影中對 Capote 的套取內容過程的描寫很負面,很一面倒,他在劇中甚至說出「兩個死囚是金礦」這種令人極度反感的對白,而得知真相完成小說後,二人利用價值完結,就不再盡力替他們上訴。 但如果撇除電影的煽情處理手法,用一個較遠的距離客觀地看整件事情,很明顯的事實就是,如果沒有 Capote 替他們上訴,二人一早已經被處決了;為了偷取幾十元而連殺四人,得到死刑的下場,不是罪有應得嗎?為甚麼 Capote 最後放棄的態度,不可以是良心的產物?因為 Perry 已經向他承認殺人,再繼續為他奔走,如果真的脫罪減刑,對於案中死者不是極度不公嗎? 相對來說,Perry 不是也在利用 Capote 替他上訴嗎?將凶案發生當晚的真相隱瞞不對他說,拖延幾年,也都一種計算。在信中,在電報中不斷稱 Capote 為 Amigo (朋友),是真心,還是出於要打動他呢?他的姐姐在 Capote 面前對他決絕的態度,也側寫了他不是真的這麼值得同情。有朋友認為,Capote 對 Perry 隱瞞姐姐的決絕,也是「奸」的,是套料行動的一部分;老實說,換了是你,你在一個死囚面前,說得出殘酷的真相嗎?

未來就是現在

過去三天參加了由皇家澳洲建築師學會 RAIA 舉辦的澳洲建築年會,一天是參觀雪梨新建的住宅作品,兩天是來自世界各地和澳洲一共十位著名建築師演講。今屆的主題是 The Future is Now ,好一個令人迷惑的題目。正如奧地利建築師 Wolf Prix 打趣地說,如果未來是現在,那現在不就是過去了嗎?那麼過去呢?希望過去不會循環地變成未來吧? 講者的背景和風格都很多樣化:有照顧弱勢社群,為他們設計居所的 Andrew Freear(Rural Studio—美國)、Anupama Kundoo(Kolam—印度);有在東南亞執業的澳籍建築師 Kerry Hill ;有解構主義大師級的 Wolf Prix (Coop Himmelb(l)au—奧地利);幾位女建築師,有硬朗豪邁的 Carme Pinos (西班牙)和溫柔地擁抱環境氛圍的 Evelien van Veen (Drost + van Veen—荷蘭)等等。他們講解近期作品,讓我見到了未來風格的 BMW 中心 和 Porsche 中心,荷蘭為未來海面升高而試驗的浮台城市,貧窮地區為了節省能源和金錢而發明的花盆當屋頂、瓦鍋當天花、地毯當牆的建築方法…… 幾天下來有點資訊超載,希望消化之後可以做多點點資料搜集,寫些介紹各位名家的文章。 圖片:Gasometer, Vienna, Austria by Coop Himmelb(l)au 來源:Wendyfairy under Creative Common licence

Proof or Disproof

看完電影 Proof (港譯:情來.算盡愛),心裡有一個解答不到的問題:如果你愛一個人,你是否應該無條件,第一時間相信她的說話,還是要她拿出證據來說服自己?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戲中 Jake Gyllenhaal 就是因為不能夠第一時間相信一份驚世的數學理論是出自 Gwyneth Paltrow 之手,而差點斷送了這段緣份。如果將自己代入角色,我大概也不能相信理論是出自她的,剛剛喪父精神恍惚、為了照顧患病的父親 Anthony Hopkins ,學業半途而廢、手稿字跡又酷似數學家父親……一切表面證據都指向理論是她父親提出,而她因為各種打擊而出現了妄想症狀,把父親的研究當成自己的。這種情形,其實相當兩難,一方面,你希望相信你的情人,也相信她不會剽竊父親的遺稿;但看她不穩的情緒,又難以估計病魔的力量。 電影中似乎在表達:相信情人的說話才是對的。現實世界中,也有不少人要求伴侶不求證就無條件地相信自己,如果對方做不到,就懷疑對方的愛。不過,有誰可以站出來,說自己對另一半的說話句句屬實,從來沒說過謊呢?如果不能,你又憑甚麼要求對方無條件相信你?尤其,如果對方曾經被謊言深深傷害過,曾經完全相信但到最後一切都被 disproof 了……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落花流水

昨晚雪梨的夏令時間結束,也代表太陽從今天起下午五時多就要降下。喜歡夏令時間,因為日照在傍晚時分延後了一小時,下班以後也好像還很早似的,一天也彷彿增長了。每年的這個時候,日照越縮越短,氣溫開始下降,今年的夏天好像已經特別長,拖到三月底四月初,才終於有點點秋意。 記得去年寫過,初秋時分,很喜歡聽些靜靜淡淡的歌曲,今年的選擇是陳奕迅的「落花流水」,很喜歡 Eric Kwok 和 Eason 合作的曲,不過,對於這首有不少人覺得很「正」的歌詞,我卻不太喜歡。 詞中以「落花」和「流水」的相遇比喻緣份,本來可以寫得很「淡然優雅」,但裡面的比喻和意像寫得有點硬來。最初一段,「流水像清得沒帶半顆沙,前身被擱在上游風化」已經令人迷惘,究竟誰的前身被風化呢?理論上只有岩石、古蹟才會被風化,大概說的是沙吧?不過既然說流水「沒帶半顆沙」,又提出風化,是甚麼意思呢?如果第一句是流水帶了很多沙,才能引出有岩石在上游被風化成沙粒。而且,其餘歌詞又不再提及「沙」了,究竟甚麼被風化了,還是不解之謎。 這首詞的主要意思大概是「落花」和「流水」只是萍水相逢,分開後不用再留戀,要習慣聚散無常;但詞中又夾雜「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不過是偶然相逢而已,竟然還有責任,還要負責運送,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用上「責任」這個詞語,與全首詞的灑脫感覺,有點格格不入。 又如「花瓣飄落下游生根」,連花瓣都會生根?不是種子才會生根嗎?想深一層,會不會是引用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思,說落花飄到下游,化作泥土,讓其它植物的種子生根呢?但這又與詞中的比喻不太吻合,而且,意思跳得實在太遠,從落花化成春泥,才能讓其他植物生根,怎可以撮成落花生根呢? 再來就是最後兩句「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但是經歷過最溫柔共震」,分開來看,兩句都填得很美,很出色,但連在一起就令人迷惑,如果是「最溫柔共震」,又怎會只是「淡淡」的而又「各不留下印」呢?難道像肥皂劇般震過後便失憶了?再想下去,溫柔共震會不會是說落花碰到水面,泛起漣漪,漣漪過後便沒有了……也許對於流水如是,但對於落花,卻是不能回頭的投入,通體濕透,絕對不會「各」不留下印。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太吹毛求疵,這詞已經比一些粗鄙不堪、或是狗屁不通的所謂詞作好得多,也更有深度了。但就是因為它的比喻很有潛質,我才會如此細心分析,對狗屁不通的歌詞,我才不會這麼浪費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