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迷你居所

給你一個長闊高都是 2.66 米(不足9呎)的盒子做居所,你夠不夠住? 這間 Micro-Compact Home (m-ch) 是 2001 年由 Richard Horden 教授帶領慕尼黑理工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的學生聯合設計。最初的設計目的是設計給學生、商務旅客、或週末旅行暫居之用。 這個設計靈感來自日本茶道的茶室裡面的親密空間感以及德國設計的 Smart 汽車對空間的有效運用。居所裡面設有冷暖氣,可以容納雙人床、書╱飯兩用檯、浴室、廚房(包括微波爐、爐頭、雪櫃、廚櫃等必須設備),而大廳中還有影音設備。入門口的位置用途最廣,除了作玄關之外,竟然可以作為晾衣間和浴室。如果你擁有空地,買一個放好就立即可以住,毋須另買傢俬,而儲物的空間其實也有不少,但都巧妙地藏在結構之中。 居所的結構主要是木架,牆身是鋁片和隔熱物料,所以整間屋的重量可以由吊臂甚至直昇機承載,一架貨車就可以運送五間,十分方便。 慕尼黑理工大學裡面已經用多間 m-ch 建成一個樣板村,同時亦有將多個立方體串在一起成為多層大廈的設計方案,去年中又曾往倫敦展覽。現在更在歐洲推出市面出售,售價五萬英鎊,預訂後可以於8-10星期內送貨,保用五年。 圖片來源: Micro Compact Home 官方網站 資料來源: Inhabitat 網站 延伸連結: Richard Horden 教授的事務所 Horden Cherry Lee Architects 刊登多幅室內照片的日文網站 Gizmodo

記得那一個前奏

看完 Music and Lyrics ,最記得的是那一首仿 Careless Whisper 的 Meaningless Kiss。一聽那個似是而非的前奏,實在令我會心微笑。 我在1984-1985年開始聽歌,雖然我大都只聽中文歌,但紅極一時的 Wham! 又怎會沒聽過?尤其當年改編歌當道,香港唱片公司對一首紅得發紫的英文歌當然不會放過,1985年初,還來了鬧雙胞的兩個版本。 記得先聽到的是梅艷芳的「夢幻的擁抱」,標榜百變的她以男裝出現,領取「似水流年」的十大勁歌金曲獎。那個年頭,得獎歌手除了唱得獎歌曲之外,還可以唱多一首新歌或舊歌(比較一下今天獎項倍增,反而得獎歌曲只可以唱半首的時代,便知道今天的金曲有多金了)。之前沒想過這首歌可以由女聲唱,不過 Anita 的中性聲音,較硬朗的演繹風格,又竟然與 George Michael 的陰柔男聲有異曲同工之秒。梅艷芳的演繹比 George Michael 感情更澎湃,可能是因為詞義的情感比原曲更強烈。歌詞由鄭國江填,內容極為簡單,但卻非常配合原曲的前奏,真正有隨著音樂在 disco 舞池跳舞的感覺。而詞中保留了原曲令人印象最深的 I’ll never gonna dance again 歌詞,又與中文詞連成一體,真的很不錯。這是梅艷芳的第四張唱片,之前的「心債」、「赤色梅艷芳」、「飛躍舞台」由慢歌到快歌,展現了她的可塑性。這張以中性形象出現的同名大碟是是她步向最 top 女歌星的重要一步,碟中的歌曲普遍偏慢,又收錄了多首電視劇歌曲,其中「夢幻的擁抱」和「蔓珠莎華」都大熱,又收錄了新版本的「似水流年」,可以說是開創了85-87年她的巔峰時期。 另外一個版本是蔡國權的「無心快語」,收錄於「一生愛您一個」大碟之內。這也是蔡國權的第四張唱片,前幾張唱片都以他擅長的小調歌曲,如「不應再猶疑」、「是誰在我耳邊唱」等等為主打。承接84年與譚詠麟合唱輕快歌曲「風中勁草」受歡迎,或許唱片公司認為可以作一點風格上的改變,才選唱了這一首比較入時和西化的歌曲。歌詞由蔡國權自己填,他差不多直接翻譯了原曲名,但內容卻與原曲十分不同,完全沒有了跳舞的成份,反而變成了月下談情時說錯了話。無論感情上、精神層次上都比不上原曲,甚至「夢幻的擁抱」的歌詞。演繹方面,蔡國權本來與 George Michael 的聲音都偏高偏柔,前半感覺尚算不錯,但後半他卻做不到 George Michael 般的激情,令到全曲起跌不大,平淡了很多。尤其是有原曲珠玉在前,加上有其他粵語版本比較,很容易便給比了下去。而且,向來喜歡他小調歌曲的歌迷也不是十分接受,變成了一次不算成功的嘗試。 蔡國權和梅艷芳都是1982年出道,當年都是 up and coming 的歌手,但這首歌卻彷彿是他們的分水嶺,梅艷芳繼續向上,成為天后;但蔡國權卻跳不出自己小調歌曲的框框,之後的唱片又回歸小調的舊路,到後期小調歌曲不再流行,他便唯有退居幕後和拍拍電視劇了。 不過,最令人唏噓的是,22年後2007年的今天回看,梅艷芳已離世幾年,蔡國權車禍腦部受傷,聽聞在老人院孤獨過年。反倒是原唱者 George Michael ,到今天,還在唱。 讓我們記得,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八十年代。

改.編.愛(一)

寫網誌三年來,都習慣在午飯時間在公司的電腦回覆留言。我打開「餘弦棧」,今天早上原來沒有留言可覆,也許最近假期寫得比較少,連帶網誌的人流都比較淡靜。我隨手打開 Gmail ,發覺有一封發自 Elle Zee 的電郵,題目是「改編小說」。 棧主,您好。我是光之影電影公司的 Elle ,我們的導演劉孟森對你寫的網絡小說「雪落無聲」很有興趣,希望和你洽商購買版權改編成電影。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回覆,細節再詳談。謝謝。 只有短短幾十個字,卻令我看得呆了。這……怎麼可能? 我不是知名作家,不是有代表性的星級 blogger ,這裡亦不是榜首超人氣網誌,怎麼會有電影公司來購買版權呢?而且竟然是最佳新晉導演劉孟森?會是惡作劇嗎?我看看回郵地址,是 elle.zee@shadowoflight.com.hk ,我用 Google 找了一找,發覺竟然真的是來自光之影的官方網域。我的心噗噗亂跳,難道我寫的小故事真的能夠變成一齣電影?我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電影的映像,隱隱竟然有點 Snow Falling on Cedar 中雪地駕車的味道。太誇張了吧?澳洲那裡來這麼大雪;而且,情節好像說駕車時尚未下雪……抹去雪景……變成冬日的陰鬱黃昏,一輛汽車在筆直的公路上行走。人呢?誰來當主角好呢?既然映出來的車是我的陳年舊車,Michael 就讓我來演吧!那,幸雅呢?由誰來演好呢? 楊千嬅?張柏芝?Stephy ?阿嬌?性格氣質樣貌,統統都不太對。我入神地想了好久,依然想不出這個故事的女主角,應該是誰……

Music & Lyrics 曲與詞的比喻

零七年第一齣戲是甜甜的 The Holiday ,豬年看的第一齣,也應該承接著同一種味道吧?Music & Lyrics ,如果喜歡看愛情片的應該一定會喜歡了。最初幾分鐘 Hugh Grant 的八十年代歌手造型,以及原始 MV 手法,對那個時代成長的我們,實在勾起了很多回憶。電影中 Hugh Grant 飾演的過氣歌手,淪落到要做一些例如87年畢業生二十週年聚會之類的懷舊表演。二十年,實在晃眼間就過去了。電影橋段非常簡單,這裡不說了,不過,印象最深的是 Drew Barrymore 打的比喻,說旋律就像情人的外表,乍看就已經立即吸引人,引起性趣;但歌詞卻像情人的內涵,要慢慢細味,才能了解;兩樣要配合得好,才是好歌,好情人。 這個比喻,無論以歌喻人還是以人喻歌,都十分貼切,簡單,卻,到肉。 當然,還有令我衝進戲院對面唱片店找 Soundtrack 的主題曲 Way Back into Love :

新年祝福

餘弦棧祝各位朋友,新年諸事順心,步步高陞!

忽爾三年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今天回望,實在不明白這千多天的時光是如何溜走的。也許是穿過我的指縫,在每天都用的鍵盤按鍵之間溜走了吧?但網誌就把這些時光記錄下來,也許對於我自己,剛剛過去的三年,可以打成一大包封存起來吧? 三年前的這一天,我用了少年時代一次跟同學說笑時胡謅的名字「餘弦棧」作招牌,開始了我重新寫作的生涯。我上載了之前在 Zueei 網站寫的《Callum Morton—建築的諷刺及反思》;在同一晚,亦完成了相隔十多年,再次執筆創作的第一篇小說《非走不可》;還把少年時代曾經投稿報章的《欲辯無從》打進電腦,放到棧中。 那其實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星期四,第二天還是黑色星期五。 當日,完全不知道甚麼是 blog ,使用的也是功能不算十分完備的 BSP 明日報新聞台。 我看著明日報的入門主頁,實在驚訝於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喜歡寫作,這麼用心寫作,談冷門電影也可以談得熱哄哄的。如果不是有互聯網,我們只可以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各自默默地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如電影也許可以介紹給10個朋友看,但能夠分享的人數終究非常有限。有了網誌,便可以更直接地與談得來的朋友對話。除了衝破地域隔閡之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交往,其實也都如網外的社會一模一樣。網誌圈,其實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的縮影,有喜歡客客氣氣的,有喜歡雄辯滔滔的,有獨來獨往的,也有連朋結黨的,身份和內容都會有真有假,有人保存著真我,有人卻苦心經營形象。隨著網誌越來越普及,網誌圈與現實社會的分野會越來越少,因為開設網誌門檻很低,除了以中文寫一定要懂得某種輸入法之外,差不多任何人都可以寫,越來越不可能要求廣大博客有一種共通的特質。因為既然社會上一樣米養百樣人,網上也會自自然然是一個網 link 百樣人。 繁體中文網誌,台灣比香港早起步,香港可以稱為網誌的,真正超過三年歷史的也許為數不多吧。至於普及化,也只是近一年由大型網站開設網誌服務以及傳統傳媒大舉引用網誌內容才被帶動。我個人對大型網站 BSP 並無任何負面的感覺,也不覺得網誌普及了是堆砌催谷的後果。經過大肆宣傳之後,正面的影響是大部份人都知道網誌是甚麼,有興趣,有時間寫的自然就會加入。如上面所說,正如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有大眾,也有小眾;大部份人會覺得大公司提供的服務簡單易用,但別的卻會認為這不夠個人化,不夠獨立,而選用較小型的公司,甚至自己架設「公海」網誌。各人可以自由地有自己的喜好,以自己的方式設 blog ,用自己的手法寫,以自己覺得舒服的態度與人交往。這,不就是自由社會中,人人應有的權利嗎? 哈,越說越遠了。還是說回三週年的事。 人家說,三年是一個代溝,我唯有希望三歲的「餘弦棧」不會和今天新開設的網誌有話不投機的感覺吧! 延伸閱讀:從前的紀念日:半週年.一週年.兩週年

尋找Podsafe中文站

去年七月寫了一篇《尋找Podsafe中文歌》,事隔半年,當時所作出的建議依然停留在建議階段,也沒有其他的有心人開設中文 Podsafe 網站。豬欄阿 Pig 的中文Podsafe音樂網頁最近為淡靜已久的站重新作出呼籲,希望有創作人上載歌曲,又再勾起了我對中文 Podsafe 網站的渴求。 過去半年每次做 Podcast 都有播中文歌曲。我在新浪 isong 找到歌曲後,就直接寫電郵給創作單位,希望他們同意我在 podcast 播他們的歌,得到的同意率是 100% 。這其實反映不少網絡歌曲創作人都願意 podcaster 使用他們的作品。 Isong 那裡已經有幾百首現成歌曲,亦在新浪音樂這個大站有排行榜,如果他們可以將 isong 的系統稍稍修改一下,創作人上載時順便問一問是否願意開放歌曲讓 podcaster 選播,然後在歌曲頁面標出。如果新浪願意多做一點的話,甚至可以電郵已經上載歌曲的用家,問他們是否願意將舊歌列作 podsafe ,就很容易成為香港 podsafe music 的龍頭站了。 當然今天香港 podcast 的數目仍然很少,但如果早著先機,可能就能做到像 Mysinablog 般風行了。 不少網友都認識在新浪工作的阿 Hang,但我不清楚他們內部網誌部門和音樂部門有否溝通,但如果能夠推動一下,在現有基礎上建立 Podsafe 的功能,對新浪網誌和音樂兩個部門,都應該有益處。不知阿 Hang 會否看到這篇文,認識他的朋友可否幫忙告知一下呢?

Cosine Wave Podcast – 07年02月

節目內容: 1. 餘弦棧三週年(0分00秒) 2. 菲林相.數碼相(1分44秒) 3. 歌曲:Photograph – Lee Coulter(3分25秒)MV@Youtube 4. 小說獨白:獨照—Middle @ 純屬虛構(8分18秒) 5. 歌曲:相中人(12分19秒) – 曲:Johnson Yung(Johnson 於 Youtube 鋼琴演奏片段).詞:Adam So.編:Karen Man.唱:Kay Lee 6. 藝術地圖:電影與現實的巴黎印象(16分31秒)關於規劃師 Haussmann Cosine Wave 07年02月 2007-02-10 21分03秒.3.71Mb.24kbps.粵語播放 按此或用以下 Flash Player 收聽 RSS Feed:http://feeds.feedburner.com/cosine_wave

嗅不到的氣味

《香水》於我,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看電影經驗。 我在剛剛過去的2月2日去看,後來發現竟然是一個很奇妙的巧合。1983年2月2日,同樣是狗年的歲晚之前,尚是小學生的我接受了一次鼻竇手術,因為天生我的鼻竇裡面有軟骨(?)將它分了兩格,所以鼻竇炎纏繞了半年,不斷洗鼻還不能消炎,依然不斷含膿發臭。最後唯有接受手術。手術雖然醫好了發炎,但之後我可以說是變成了「弱嗅」,嗅覺時有時無,有些時候尚算正常,但有時卻要氣味很濃才有感覺。有時要看到是甚麼,例如見到了薑花,著意感覺氣味,才能嗅到那幽幽的清香。我偶然會懷疑自己是否真實嗅到,還是像聾了的貝多芬幻想聽到音樂那樣,利用視覺的刺激,勾起了潛藏的氣味回憶,產生「幻嗅」?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電影《香水》改編自 Patrick Süskind 的小說,原著我沒有看過,但看電影之前已經知道是講述一個天生異稟的香水製造者,憑著特異的靈敏嗅覺製造出引人的香水,但卻越來越走火入魔,為調教天下最好的香水,竟然不斷殺死少女來提取體味。後來東窗事發被捕被判死刑,最後卻憑著那瓶香水脫身,又因為同一瓶香水而身亡。 男主角由頭帶到尾,舞台劇出身的 Ben Whishaw 演得不錯,能夠把角色的深沉,獸性表達得令人不寒而慄。其他角色都只是配角,例如海報上的女孩子是受害者之一,是最後一位被殺的,但戲份和發揮都不多。飾演師父的 Dustin Hoffman 戲份只佔四分一左右,但卻異常搶鏡。如果不是他中段已經身亡,深沉而差不多沒有對白的男主角就會給他完全比下去了。

成績表

開放投票整整一個月,截至現時為止,冠軍文章是《素描》,得到了超過四分之一的票數。緊隨其後的《茶都涼了》和《笑.忘.書》都分別有 21% 和 15% 的票數。三甲的文章非常明顯地拋離了其他各篇。 《素描》是去年唯一的連載作品,一如樂壇獎項一樣,年終推出的總會佔一點優勢。連載對於我,其實不容易寫,以前也不止一次爛尾,但看各位的反應,似乎長一點的故事會比較令各位有深刻印象。《茶都涼了》寫得很快,記憶中好像是一兩個午飯時間便寫成了的,有點特別的是篇中的女主角不曾出現,卻側寫了一段牽腸掛肚的感情。《笑.忘.書》是年度第一篇,亦是本棧累積點擊第二位,不過也許因為用上了昆德拉的書名,以及下半年張敬軒推出了相同的歌名,搜尋這詞組的人數大增,導致這點擊數包含了不少的水份。 有點科幻味的《錯搭》和《甚麼都不是的一個凌晨》竟然捧蛋,尤其是前者是我始料不及的,而帶有情慾成份的《Medium Rare》亦只有一票。 看來,似乎大家也是喜歡看我寫愛情,而連載的,比較有空間能夠帶出人物性格,前因後果的,就更受歡迎。這個結論,你認為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