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ine Wave Podcast – 07年07月

節目內容: 1. 小說獨白—回憶公路—程哲@野生部落(0分0秒) 2. 歌曲:後遺症 – 曲.詞.編.唱:Timmy Tin (5分09秒) 3. 戲院藍圖:Poison Friends 毒校草 (10分30秒) 4. 歌曲:House of My Father – Anouschka(15分56秒) Cosine Wave 07年07月 2007-07-28 20分34秒.18.9Mb.128kbps.粵語播放 按此或用以下 Flash Player 收聽 RSS Feed:http://feeds.feedburner.com/cosine_wave

So Far So Close

讀到星屑醫生寫孫耀威,忍不住要搭訕寫寫。 自己在中大讀了一年就移民澳洲了,九三年回港一行時,回了中大找舊同學聚舊。有同屬逸夫書院的舊同學八卦說,宿舍裡有師弟要出唱片了。我說,有甚麼出奇,中學時已經有大我三屆的師兄出唱片,大我一屆的中學師兄也剛剛出了唱片嘛。他說,這不一樣的,中學是中學,大學是大學,而且,聽聞他是暫取生,會考好多個A呢!言下之意大概是他有這麼多個A,應該當專業人士,何必發明星夢呢? 我想,也許他真的很喜歡唱歌,而明星夢,也不是人人發得起的吧? 回來以後,某一天在唐人街藝風看見《我知道你在等我》唱片,記起舊同學口中的師弟,名字好像就是他了,連忙買了下來。回家一聽,不得了,歌詞將自己離開香港時放低的一些感情跟回憶一下子牽扯出來。同時,令我驚訝的是,他的國語真不錯呀,會不會是跟我一樣,有在中大修讀字正腔圓北京老師教的國語科呢?後來見到一些檔案,更發覺原來他是潮州同鄉呢。 之後幾年,《愛的故事上、下集》、《不必為我留下》等等幾張唱片陪伴我渡過了不知多少個趕功課的夜晚,當年的CD機只能放一張CD,製作建築模型時滿手膠水,根本不能換碟,通常就是一張唱片重復地播,聽到滾瓜爛熟。這些歌曲,當年去唱K時,完全都不用看歌詞,就可以唱了。 到自己畢業出來工作,沒多久他就推出了一張新曲加精選碟 Hit Sixteen ,裡面的一首《飛》,也成為我當時最喜歡的歌曲之一。但,之後,就再也見不到他推出新唱片了,孫耀威這個名字,彷彿就成為自己在建築系後幾年的代言人。 過去十年,也有從報章雜誌中零星地讀到他的消息,知道他到過大陸拍了很多很多電視劇,但畢竟,這些我都不會看到。一直到去年才聽見他部署再戰香港樂壇,實在佩服他的勇氣,今天的唱片業,跟他全盛時期比,根本不是那回事;數年前陳慧嫻不就是因為覺得唱片銷數跟以前差一大截而黯然退出嗎? 上月終於買到他的新唱片了,戴著耳筒聽聽,雖然他的聲音滄桑了一些,但歌曲風格竟然就跟十多年前一模一樣,這類情歌,畢竟是我們年輕時談情說愛的寫照。令我活多了十多年後,依舊可以挺著還未算老得太多的外貌,重拾起當年的情懷。 So Far, So Close… P.S. 這張唱片的名字,又令我想起關麗珊《燃燒在冰冷都市中的愛》裡面的酒吧 So Shine So Blues… 一樣都是指向 94,95年的回憶。

Cashback—時間如靜止的空氣

定 有了能夠停頓時間的特異功能,對於習畫的阿 Ben ,卻有更深層次的用途。平時在學校的寫生對象是老年男人會放屁的裸體,逼不得已畫了對面女同學的樣子。停頓時間,可以把人物寫生變成靜物寫生,甚至可以把描繪對象的衣服脫掉,將眼睛貼近最私秘的地方,慢慢描畫。想起,如果人人可以這樣,天天週圍都見到裸體,見怪不怪,就不會一見到裸體,就輕易引起性興奮了。你知道,動物世界都是裸體的,發情期依賴其他刺激,例如體味,變色等等來吸引異性。也許,如果不再機械地將東西分為雅和不雅,反而能夠將不雅物品的刺激性減到最低。 聽 阿 Ben 被女朋友怒罵,竟然可以成為一幕超現實體驗。見到她扭曲的面容,暴現的青筋,可是聽覺卻像拔掉了電源,一點也聽不見了。這種自我的抽離讓他可以用第三者的身份看對方,甚至欣賞這盛怒中的美。類似的被女朋友臭罵經驗,我不打算在此跟大家「分享」;不過,沉悶的會議也一樣可以這樣捱過,你眼裡是見到其他人嘴巴在動,但一字一句卻不明所以,你可以想像在天際飛翔,想像在無人煙的小島日光浴,或者自己在心中唱K,或與心中的女神合唱;偶爾回看眼前,也許你甚至能夠看到這些與會者某種隱藏的美感。 見 Ben: I’ve always wanted to be a painter, maybe have my work hung in a gallery one day. Sharon: I’ve always wanted to meet a painter. Ben: Why? Sharon: I think it might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ir ability to see beauty in everything. 我沒有這種能力,當不成藝術家了。我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東西,特定的人裡面看見美的能力。…

走過

四月份時在華利的 diminution 舊站的留言,原版面已不在了,從 Google 找出來,貼在這裡: 也許這樣說吧,我從小就是循規蹈矩的乖孩子,父母對自己都算放任的,只要不是大家眼中的壞行為,我想做甚麼都算自由。可能亦因為如此,我從來未反叛過,未試過豁出去,未試過年少輕狂,未試過不顧一切地愛。人生的路,就一步步地走過來了。 回看從前,總是發覺,我的成長太過循序漸進,miss 了很多,很多。

Sound List

07.06.15 – 你:紅綠燈 07.03.21 – 不如聽一次約定:水月鏡花 07.01.25 – 並肩:生日快樂 06.12.31 – 素描:寂寞公路 06.12.25 – 平安夜的點唱節目:夜還未深 06.11.23 – 關於傻的幾個故事:粵語殘片 06.10.17 – 大笨鐘的陰影前:到處留情 06.09.19 – 單:單車 06.07.13 – 心跳回憶:一天一天等下去 06.06.02 – 茶都涼了:似是故人來 06.02.03 – 笑.忘.書:笑忘書 05.12.29 – 沙丘:借借你肩膊 05.07.10 – 我真的受傷了:我真的受傷了 05.05.09 – 五月下雨天:邊走邊愛 05.04.27 – 雪落無聲:電光幻影 04.11.09 – 閃亮的約定:心跳回憶 04.08.24 – 日出之前:日出之後 04.07.24 – 對面月台:車站 04.05.26…

路中拾遺

之前只讀過王貽興的小說《無城有愛》和《十八相送》,我的感覺是,他與他出生的年代有點割裂。二十多歲的年輕作家,寫小說的文筆隱然有種上一代小說家的風範。近月在電視節目見到他,更發覺他電視上的形象與他的文字之間的鴻溝更大了,也許,這就是成名的妥協吧。 昨天我大感冒,躺在床上讀著買了不久,他的散文作品《路中拾遺》,一晚之間就嚼完了。 其中有一篇《年代誌》,他說「至於七十年代,尤其是後期的孩子,我總是偏執地認為,他們是夾縫中的一代,既帶點理想主義的遺焰,卻又未能如先輩般為理想漠視現實,克(正字應該是「刻」吧?)苦耐勞的程度比起上一代還稍有不如。理想是他們嘴巴裡永遠不可能到達的彼岸,而在此之前,他們總是面目模糊地為五斗米捨棄尊嚴與原則。」 (35-36頁) 原來,這就是他的想法。 書中有不少篇幅述及八十年代後期,九十年代初存在過的東西。雖然我的成長期比他早一點,但讀著還是很有共鳴,他寫從盒帶過渡到CD的時光,戲院前面原條的粟米,看《大時代》…… 書是推薦的,但我實在要批評一下這本書的編輯和校對,已經出到第四版了,難道真的沒有人發現「克」苦耐勞嗎?裡面更難以接受的是英文品牌名字的拼法: Marobolo (Marlboro) Red Hot Hits (37頁),Dr Martin (Dr Martins)(40頁),Les Sport Set (Les SportSac)(39頁)。這本書是報紙專欄結集,我可以接受作者忙中有錯,或者負責打稿的人有手民之誤,但編輯校對都發現不到這些錯誤,如果不是他們本身水平不夠,就很明顯是失職了。天地圖書一向的編校水準都不錯,想不到這本書竟然會如此。尤其這本書已被選為今年的十本好書,作者更身為「最緊要正字」主持,很容易就給麻煩讀者如我拿出來批評嘛。

每當變幻時—你我有心追隨

一齣帶著濃濃感情的電影。 如果問我,我會希望電影在阿妙出走時就完結,這樣,我會更回味。那一場「戲中戲」太電視劇化,沖淡了前面令人感動的情節,幸而佔的時間不太多,沒有破壞了故事的流動。結局的處理有點出人意表,不過,卻更像真實的人生。 電影中阿妙想買銀包,卻選來選去都選不到 100% 合心意的,就擱著不買,口中念著,日後也許遇到更好的。到真正決定要買的那天,銀包卻給別人買去,款式也不再出了。後來阿妙很幸運,最後也得到了這個銀包。 但,如果要選擇的是人,不是100%的,應不應該接受呢?接受了一個70%的,想想,如果後來又遇到85%的,怎麼辦?人不比銀包,可以擁有多個,用舊了可以隨便扔掉。你只不過是處於追求理想對象的過程中,你不想傷害人,人卻輕易受你傷害。還是如阿妙般不接受吧!不過,被你拒絕的人,也不是如魚佬一樣,受到傷害嗎? 遇見100%的女孩這回事,一生中也許遇不到三數次吧?可是,若果你只是對方20%的男孩,一口就被拒絕了。 也許,找一個跟你互相對都覺得對方是70-80%的,大家有心追隨,慢慢互Sync ,慢慢調教,最終會活出一對100%的伴侶。 大家共勉吧。 主觀評分:九個棧。

Unsubscribe

7月14日新增:因為這兩天新浪的RSS恢復了顯示圖片,已經重新訂閱長期閱讀的新浪網誌了。 但我對新浪方面全無交待的態度實在不以為然,阿 Pig 在新浪「用戶問題意見討論區」提出詢問四、五天了,從問題出現到恢復顯示圖片,連一個官方成員出來交待一下都沒有,究竟圖片不外連是對應伺服器流量太大不勝負荷的暫時權宜措施,還是這根本是一個試驗性的新政策,因為出現反對聲音而放棄了呢?未來一旦流量增加,是否又會採取如此措施呢?作為大網站,向大眾提供服務,就有責任向用戶交待清楚。新浪這種服務態度,實在令人失望。 決定在我的 Bloglines 全線 unsubscribe MySinaBlog 網誌,因為除了之前指出過「用戶不能選擇 RSS 顯示全文」(但毫無改進)的問題之外,近日更連放在新浪的圖片都不能在 RSS 顯示了。 在此要向各位網誌主人說明,這與各位文章的吸引力完全無關,但新浪這種做法,令到繼續訂閱這些 RSS 實在沒有意思,因為全文讀不到,連圖片都要到原站才能看到,實在令人興趣索然。 當然,有好幾個位於新浪的網誌,就算我不再訂閱,也是會常常回去看的。 如果各位是珍惜我這個讀者的話,就麻煩各位向新浪方面反映,說明有讀者對這個做法非常反感,影響各位網誌的讀者人數,希望他們能夠撥亂反正,謝謝。 延伸閱讀: Sidekick :一浪還有一浪低 大雄 :Thank You 阿Pig :還我Mysinablog的圖片

西維爾的天幕

西班牙西維爾市中心的廣場 El Plaza de la Encarnacion 正在興建一個類似香港西九天幕的大型結構:Metropol Parasol (都會.傘)。 這個設計是經過一個於零四年舉辦的設計比賽選出的。德國建築師 J Mayer H 的冠軍方案以蘑菇形的「天幕」結構貫穿全個廣場,將古羅馬時代的遺跡,農產品市場,「天幕」頂的空中廣場和觀景大道,以及「天幕」下的新酒吧食肆連接起來。在勝出以後,最後定案之前,建築師曾多次舉行論壇,聽取附近居民的意見,希望透過參與,增加大眾都對這個設計的認同感。事隔兩三年,這個項目已經動工,近月已經見到「天幕」雛形的施工圖片了。

二十年。小神仙。潘源良。零碎記憶

貼兩首1987年的歌詞,你會不會對旋律有印象呢? 記得那個耀眼的夏天,自己剛剛換上夏天的校服。短袖白恤衫,不用結領帶,扣上小小的鐵校章。 夏季,我們早放學,我喜歡聽她們在香港電台做節目。 突然,林姍姍推出這張唱片後便失蹤了。常常想,原來這首歌名,著實是她當年的寫照。回來以後,歌影播三棲的事業都不再了。 潘源良的歌詞,每一段首三句頭兩個字都一樣,第四句頭兩個字帶到下一段。當年,覺得神乎其技。

Climates – 愛恨無常,雪落無聲

散場時,聽見前面兩位老婦說:「What a load of crap!」 如果抱著看有如訂票冊子說的「以天氣喻感情」入場,真的會大失所望。不過,我看到的,卻是一齣很用心,細節很豐富的電影,很多看似無關痛癢的小動作,小道具,也是有帶動故事前因後果的功用。 電影一開始,兩位主角置身於土耳其的一個建築遺跡,男主角只顧拍攝建築物,女主角在沙土飛揚中有點寂寞。 這個場景,有點我自己的影子。無論到甚麼地方旅行,都會花很多時間拍攝建築物,不是每個人都受得了這種旅伴。 後來才知道,男主角在大學建築系任教,在電視圈工作的同居女友比他年輕得多。他們在暑假一起到海濱度假區旅行,但其實卻是他們分手之旅。男的向女的提出分開後,用電單車載她回程時,她忽然用手矇住他雙眼,他倆連人帶車失去平衡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