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見

一年之後,再一次到了坎培拉看花展。不同的是,去年我載著母親出發,今年只有我獨自前往。 我選擇了9月24日出發。這一天,亦是我家移民到達澳洲 Sydney 二十週年的日子。來澳洲一年之後的1991年,我第一次跟朋友去看花展,之後一直都說著要帶家人去看。說著說著,十多年之間,雖然有帶過母親到坎培拉,但都沒有在花展期間前往。終於到了去年,不知甚麼原因驅使,終於成行了。路途中,我們遇到的沙塵暴,幸好沒有嚴重地影響能見度而被逼折返。 那一次的旅程留低不少母親的點滴,也拍了不少她在花海包圍之中笑容燦爛的照片。 我記得她在旅途中拿著小相機拍攝沿途風景。我亦記得她見到牧場上的牲畜時,唸起《敕勒歌》風吹草低見牛羊。我記得她在花展的夜市買了燈籠,以及用處理過的樹葉製成有燈的花束回家,說要中秋節點亮。我也記得在坎培拉的菜館用膳後,將兩個接近完整無缺的貴妃蚌殼帶回酒店,我就用近攝鏡頭在酒店的木紋桌面拍了照片做 Wallpaper。我更記得在回程時,我們母子二人在中途的油站加油,並買了一人一個甜筒拿著吃的情景…… 去年的旅程在中秋節前,我們留了三晚,由9月22日出發,至9月25日回程。不過,那些花束因為家裡找不到適合插的花瓶,沒有在去年的中秋節拿出來擺放。一拖半年,母親才買了一個配合的花瓶。但是,因為母親不久後就發病,所以一直沒有拿過出來擺放。今年中秋,我終於按照去年母親的想法,點亮了這花束。 今年,我選了中秋節之後的24日出發,26日回來。故意選擇這一個旅程,其實都是自我療傷的一部份,希望正面面對跟母親在一起的記憶,令自己更加接受她已經不在的事實。我故意入住去年的酒店,逛同一個夜市,光顧一樣的食肆,甚至在去年加油的油站停站,買一個一樣味道的甜筒來吃。 每年的花展的花海都大同小異,令我慨嘆繁花依舊,人面卻非。不過,我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傷感,因為我想起去年母親照片中的笑容,我知道她絕對不會希望我在這樣的美景之前帶著愁苦。 今次的旅程之中,當然也安排了去年沒有的行程。例如去看 Shine Dome 的開放日,參觀 National Film and Sound Archive 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我駕了近一小時的車到近郊看 NASA 的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 Complex 幾十公尺的大型天線。到過了坎培拉近十次,這個冷門「景點」我從來都不能說服同行者一起前往。我告訴自己,有時,一個人遊,可以更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行程,其實,也一樣可以自得其樂吧。

每逢佳節

自從04年開 Blog 以來,每逢中秋佳節,都會寫一點點東西,播些歌曲,祝各位中秋節快樂。 2004 城裡的月光 — 城裡的月光╱許美靜 2005 一年容易 — 藍月亮╱李克勤 2006 Travelog 001 — 但願人長久╱王菲 2007 在圓與未圓之間 — 月亮惹的禍╱張宇 2008 Beneath the pale moonlight… — Somewhere Out There╱Linda Ronstadt & James Ingram 2009 你是否同樣身處月色之中? — 撈月亮的人╱楊千嬅 今年,就點一首王菀之的《月亮說》吧。 凝望你背影 傷感沾濕眼睛 明月夜再清 可惜心水更清 沒半點雲彩 遮掩遍地的愛 伸手會拾到往日美麗的歡笑聲 情話是美景 一心醉便忘形 湖岸是背景 輕舟點出尾聲 剩我一人飄 想飄往幸福處 星星掛夜空卻沒氣力撐到那麼遠 人情在 花不開 春天過後要等待 情人在 心不再 哪有動情是意外 驀然忘了當初怎決定相愛 相愛的心終於都變做感慨 為何遇上最愛偏要避開 孤舟哪處靠岸不會被掩蓋 在緣份的天空可會遇真愛 這世間有幾多情侶可一世相愛 凝望你背影 傷感沾濕眼睛 明月夜朗清 只因心水已清 這首歌總令我想起坎培拉的春天,在花展旁波平如鏡的湖邊漫步,看著滿月的倒影,呼吸著微涼的空氣。 做了一個每逢佳節 Playlist ,將過去七個中秋節的歌曲串連起來。

奧運十週年

十年前的今天,Sydney 奧運開幕。 因為有幸抽籤買到開幕禮門票,我跟媽二人下午時份出門,乘搭火車到奧運公園,見證這一項盛事的開始。記得在現場看節目很是震撼,無論倒數開 show 前玩的人浪,開端一幕的駿馬奔騰,陣容龐大的運動員進場,以至由土著女運動員 Cathy Freeman 用火炬在水中點火,然後整個火圈在她四週冉冉上昇,這一幕幕都令我至今難忘。 那年頭,911 尚未發生,防範恐怖襲擊的措施還未如今天般緊張。那些表演,仍然用傳統的佈景燈光效果,而不像今天這類大型表演那樣,著重虛擬影像。 散場後,我們二人排著長長的隊,跟著其他所有觀眾魚貫乘搭火車回家。本來興高采烈的我們,突然在車程之中有點感慨,覺得1993 年和我們一齊知道 Sydney 申辦奧運成功的外婆和父親都已不能親身看到奧運,實在遺憾。 今天,回想起這一個小片段,發覺母親已經不能在這十週年的日子,親身跟我分享那一天的回憶。對比起來,原來當年的感慨實在只屬輕微。承接上一篇文章,我又在想,如果再來一次大型體育活動,而我又抽到門票兩張,我應該與誰一起去好呢?

這陣子面對的,是一些三十多年來都沒有遇過的問題。 跟母親共同生活這麼久,有很多生活習慣已經心照不宣。例如,慣常去的食肆,通常點的菜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現在只剩我一個人,上這些大都是中式酒樓菜館的地方總好像不太對路。有時朋友會邀我跟他們一起出去吃飯。不過,這樣一來,我就好像是依附在他們一家大小,或者一雙一對之外的附加人物。 而對於到哪兒吃,吃些甚麼,或者甚麼時間吃,我都只是接受通知,按照他們定好的時間地點前往。這陣子,就嘗試過難吃的館子、不新鮮的海鮮、以及受不了的辛辣程度。某一天,終於有朋友叫去一間從前跟媽也常去的酒家。但是,當我駕車去到附近,已經大叫不妙,因為有大型活動在隔鄰舉行,散場時肯定會大為擠塞。記得以前,如果見到這樣的情況,一定會調頭去別的館子。但是跟大家都約好了,只好如期前往。吃過飯後,我就在停車場中塞了九十分鐘才逃得出來。 這九十分鐘真是好難捱,心情跌落谷底,只能嘆一句,Why am I stuck here like this? 當然,我不是在怪責約我的朋友。我好感激他們讓我跟他們一起吃飯,不過,跟朋友吃飯,我總不能感到跟家人吃飯時的那種無拘無束、即興、默契和自由。但是,這些飯局卻令我這個旁觀者見到每一家人的默契。 對比起我這些週末,一個人去的那些小旅程,我反而更享受一個人在這些旅遊點吃的午餐,無拘無束、即興、自由都有了,而自己與自己的默契,當然更是百分百啦。 我想起陳奕迅的舊歌:在一起看每齣戲,在一起嘆每口氣,再細嘗,同偕到老的況味。每分鐘也抱緊你,沒有一秒共你別離,還攜手看著生與死。坐著臥著都分享,日日夜夜也為彼此設想,站著望著都分享,就在夢內發掘這真相…… 但是,我又聽到王力宏的新歌:一個我,需要夢想,需要方向,需要眼淚,更需要一個人來點亮天的黑…… 我問自己,我是否希望繼續享受這種一個人的默契,還是希望快一點多個人來跟我建立起新的默契呢?

森林

不是 Rabbit 提起,也沒有想到我那些小旅程會令人聯想起《挪威的森林》末段的渡邊。 一直期待這一齣電影,12月11日日本上畫,一於飛去看吧! 不過,聽不懂日文,又沒有字幕,只憑讀了多次小說的記憶,會欣賞得到嗎? 延伸閱讀: 《挪威的森林》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