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 Pray Love — 離開是為了回來

看 Eat Pray Love 之前,聽到的評語都是一面倒地說「悶」,而讀過原著的觀眾更認為電影比原著的水準相去甚遠。 不過,我入場時的心態是:對於正在規劃一次遠行的自己,看罷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也說不定。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Julia Roberts 飾演的 Liz 生活在旁人會覺得很穩定而富足的人生,但她似乎並不快樂。丈夫雖然對自己不錯,但二人的人生目標好像不太一致,或者說,二人根本沒有甚麼人生目標。一晚,Liz 似乎忽然頓悟了一些甚麼,就斷然離婚,甚至將一切所有轉給丈夫也在所不計。她很快就跟演員 David 發展了一段戀情,但 ,她卻依然找不著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接連不斷的戀愛好像令她只是為著伴侶而活。迷惘到極點的她決定一個人出走,並定下了一年為期的三段行程。 意大利。Eat。但其實吃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而是通過這段旅程,學會了放鬆自己,放低了美國人那種要靠消費式的娛樂才能夠享受生活的習慣。記得在紐約時,有一段對白是她連自己午餐吃過甚麼都不記得,但在意大利,路邊一個甜筒,簡單的一碟意粉都可能吃的津津有味。 印度。Pray。潛修冥想。電影裡面沒有明言,但似乎最初 Liz 旅程中要去探訪 David 曾經追隨的印度教師父,很可能是希望可以了解他更多,回來後可以再續前緣。他們在一起時,David 帶她去冥想時她根本就不曾投入。為愛情而去勉強自己投入一種自己不了解,不信奉的宗教,似乎永遠都是死胡同。誰知去到才知道師父出了遠門,她只好自己修行,但是因為雜念太多,人生中也有太多後悔,太多不能原諒自己的過失,她完全投入不到潛修的生活。直到她遇到同樣來自美國的 Richard ,知道他的傷痕後,才依循他的方法學會寬恕自己。 巴里。Love。經過三分之二的旅程,回到最初預言她會離婚和失去一起金錢的 Ketut Liyer 大師面前,其實已經比上次來的時候神情輕鬆得多。因為她已經學懂了放鬆自己、寬恕自己了。這時候,愛情突然來臨。一次意外令她遇到 Felipe,雖然二人擦出火花,但她卻對於再次投入愛情有著恐懼,最後大師告訴她,sometimes to lose balance for love is part of living a balanced life ,她才領悟,接受了這段愛情。 幾段情節中,她在意大利一個人參加別人一家齊齊整整的飯局;在印度參加少女的婚宴時不斷想這自己的往事,甚至在巴里因為怕剛剛傷愈的自己再次受傷而逃走…… 這些都是自己有過的經驗,尤其是前兩者,更是我近月的經驗,所以共鳴感好強。 而經歷重大變故,在規劃一個旅程的自己,希望能夠在旅程中如電影主角般能夠有所得著,能夠帶著 smile even in the 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