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教育

剛剛過去的星期日,在香港九萬人遊行反洗腦的一天,我到了雪梨海港中央的鸚鵡島 Cockatoo Island 參觀雪梨雙年展的藝術作品。 當中展出了來自北京的藝術家楊峻嶺的裝置藝術 Class in a Class (第二課堂),進入佈置成課室的展廳,我們看不見老師和學生,只聽到普通話講課和見到九張小學生用的桌椅,黑板上用簡體字寫上一首叫《信》的詩:給媽媽寫/給蜜蜂寫/給小船寫/給雲寫/給自己寫,並叫學生朗讀三遍,「要有感情」。 究竟老師要他們流露一些甚麼樣的感情呢?當你根本不知道向蜜蜂寫信時,自然流露的會是甚麼感情的時候,大概就只有隨大隊造假,硬擠出一些樣板感情。正如,若果老師說看到國旗「要感動」,大家就只好對著一塊鮮紅色的布裝出好感動的樣子吧? 細心一看在好幾張書桌上翻開的課本,上面用投影機投射了學生塗鴉,據說是作者寫畢業論文「北京市小學生塗鴉」時收集到,真正小學生在課本上畫的作品,被作者再創作成動畫後,我見到連綿不斷的坦克車,不斷地向某些建築物射出炮彈,令人心寒。究竟是甚麼樣的教育制度,才會培育出畫這種塗鴉的小孩子呢? 看看作者簡介,原來他1981年出生,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身為小學生時見過這種情景,今天才會選用這個題材的塗鴉呢? (本文內容是我作為觀眾的臆測,並不代表作者原意。)

給自己的明信片—澳洲中心

前言 這兩年,我每一次旅行都會每天寫一張明信片寄給自己,至今已經累積了一大疊,不過自2010年的日本之旅跟大家分享過之後,就一直提不起勁上載到 blog 中。不如就開始一個明信片系列,逐步將明信片背面那些近似日記的文字上載,跟大家分享這些日子以來我的旅程吧。 2011年3月26日 終於開始這一趟不惑之旅。好奇怪,整個月的不安情緒突然在起飛的一刻消失的無影無縱。當然,回程後它是否會再度重臨實在是未知數。到達後參觀了沙漠公園,想不到是晚竟然會遇上 Earth Hour 關燈,公園舉辦觀星之夜,在沒有光害的環境下,我見到了從未見過那麼多的繁星和久違了的銀河。其實,它們一直都在,只是每晚都給城市的燈光掩蓋著罷了,不是嗎? 2011年3月27日 今天參觀了舊電報站和舊 The Ghan 火車博物館,見到了 Alice Springs 建市百多年間的變遷,一個從電報站開始的城市,一直都是澳洲中心的中途站。正如電報已被長途電話取代,淹沒在歷史之中一樣,一種科技被另一種代替,大概只會越來越快,新科技的更替,已經快到不能靠它來開發一個城市了。 2011年3月28日 來到「世界中心」,發現原來平時所見的 Uluru 巨石上,每一處都有不同的景觀,從遠觀到近望,這塊岩石都令人驚嘆。站在四億年的巨石前面,在今天剛滿四十歲的我,又算得上甚麼呢?沿著巨石有一條鐵索,供遊客攀爬上巨石。不過土著們因為信仰關係而不鼓勵遊客攀爬,在今天風和日麗的秋日,也貼上了因為風速而禁止攀爬的告示,幸好我不是為了登上巨石頂而來,否則便會很失望了。 2011年3月29日 在 Kata Tjuta 的路上碎石滿佈,大概就是這次旅程最難行的路段了,不過到了「風之谷」,見到令人眼界大開的地貌,才知道辛苦也很值得。這次選擇這個「露宿」團,在荒山野外沒有遮掩下睡覺,加上營火煮食,野外撿柴枝生火,預備食物和跟團友一起洗碗等等這些不是參加普通旅行團時會做的事,反而令我想起少年時代的經驗。大概一年之前,絕對不會想起會參加這樣的一個旅行團吧! 2011年3月30日 Kings Canyon 的風景更是多樣,從峽谷到 The Lost City 到 Garden of Eden ,真是目不暇給。全程的 highlight 更是在 Garden of Eden 暢泳,步行了個多小時大汗淋漓時,鑽進清涼的天然水潭,真是的人生中的一大快事!The Lost City 的名字說得好像是古建築遺蹟,但這個以億年計歷史的天然地貌,映襯著澳洲中部,數十到百來年就已經列為古蹟的淺薄歷史,發覺建築在大自然面前,根本渺小到近乎不存在。 2011年3月31日 今天就要回家了,每一次旅程結束都有點矛盾,但這一次更夾雜了更深入的沉思。之前曾經為散心、為聚舊、為看建築、為懷緬跟母親走過的地方而出門,但這次其實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不為別的人別的事,只是單純為「自己」而規劃的旅行。六天下來,我談不上有甚麼人生的大得著,但大概這次旅程的影響將來會慢慢滲出來,更希望未來的人生,會過得比較愉快一點…… 上載於2012年7月30日,母親逝世兩週年的日子

倫敦火炬

從2004年開 blog 以來,幾屆奧運都寫了關於火炬的文章。其實如果 2000 年時本棧已經存在,我一定會寫好多篇關於奧運開幕禮的文章。畢竟,在現場觀看奧運開幕的經驗,一生中不可能再有太多次了罷。 今晨五時許爬起床收看倫敦奧運開幕禮,很喜歡導演 David Boyle 安排的表演,在連場歌舞之間輕鬆地表達出多項英國人對全人類生活的貢獻,包括工業革命、醫護專業、以及互聯網,表演中多次提及很多表演者都是義務演出的普通市民,並沒有那些代表高壓訓練的機械式千人操,而當中穿插的 James Bond, Mr Bean, Mary Poppins 和 Harry Potter ,亦看到了半世紀以來雖然大不列顛國勢江河日下,但它在文化娛樂方面的輸出,仍然對世人影響深遠。當我在奇怪為甚麼沒有 Beatles 的時候,才發覺 Paul McCartny 是火炬燃點後的壓軸表演者,全場在合唱 Hey Jude 的歌聲中作結! 誰人燃點火炬,每一屆都是高度機密。但今次的安排,實在令我拍掌。首先是拿著火炬跑進場的,是 1984-2000 年間代表英國連續五屆參加奧運划艇項目,亦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五連霸奧運金牌得主 Steve Redgrave 。他進場的時候夾道歡迎他的,是 500 位有份興建奧運場館,戴著頭盔的建築業者,換了是某些別的地方,大概站的,會是跟權貴有關係的人物吧?建築工人,說不定都已經全被趕出主辦城市,回鄉去了。 當大家都以為大概會是由 Steve Redgrave 直接燃點火炬的時候,忽然見到他將火傳給七位少年運動員,這七位都不是國際知名的體壇明星,反而是由前奧運獎牌得主提名,認為他們會是未來的奧運選手,帶出了薪火相傳的意義。他們接力拿著火炬繞場一週後,將火分開燃點到每人一支火炬,再點起放在地上,圍成圓圈的銅製花瓣。每片花瓣早前伴隨每一隊選手入場,代表著二百多隊。火就從最先燃點的七片蔓延開去,點亮了所有花瓣後,每一片下的枝幹就慢慢升起,將二百多個火種匯成照亮奧運主場的大火炬,代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會合到倫敦。 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麼有心思的安排,比起那些飛天遁地個人show,實在好看得多。 延伸觀看: 燃點火炬一刻 (0分52秒)

Take This Waltz —來擁抱著我形成漩渦

Stannum 業餘評分:8個棧 這是今年看的第二齣 Michelle Williams 電影,之前 My Week with Marilyn 中她飾演瑪麗蓮夢露令人讚賞,今次在 Take This Waltz (港譯《三人華爾茲》) 演出一個墮入婚外情,戀上鄰居的已婚女人,竟然出奇地討好。 電影以夏天的多倫多為背景,主角 Margot 已婚,是自由撰稿人,專門寫旅遊指南。她的丈夫 Lou 則是食譜作者,正在埋首寫他的新書雞肉食譜。一次 Margot 接到工作要過省到 Nova Scotia 參觀景點時,遇上男子 Daniel ,在回程班機上再度遇上,更巧合的是他竟然就住在她家斜對面!二人的吸引一開始就很強烈,當鏡頭轉到描寫 Margot 跟 Lou 夫妻之間,卻竟然好像少年男女初戀時的調笑般,表面上很甜蜜很快樂,但 Margot 在遇到 Daniel 之後,才發覺到跟丈夫之間的感情卻似乎從來沒有隨年月成長。她開始不由自主地故意碰上 Daniel ,甚至與他公然調情,不過,最後一關還是一直沒有衝破,而且還是由 Daniel 拒絕她的。 導演有幾場拍得非常出色,將 Margot 與 Daniel 之間的化學作用呈現的淋漓盡致,例如二人在泳池水中繞著對方旋轉,唯一的觸碰只有 Daniel 按到 Margot 的腳踝,但當中的情慾張力,卻比很多其他電影肉帛相見的場面震撼得多。另一場是兼職做人力車伕的 Daniel 以鄰居的身份免費拉 Margot 夫婦到餐廳慶祝結婚紀念日,鏡頭代表著 Margot 的視線,游移在…

音樂の宇宙—Planetary for iPad

絕對推薦的一個 iPad 免費 app! 最近加入了 iTunes Match ,於是我收藏的 12000 首歌可以隨時隨地在我任何 gadget,包括 iPod、iPhone、iPad、Apple TV 和桌面和手提電腦上播放。 不過,iPad 上原廠音樂播放器很呆板,連像 iPhone 的 Cover Flow 都沒有,於是我到 Apps Store 找些 Visualisation ,竟然給我找到一個水準極高的免費軟件:Planetary。 正如上面的 Youtube 說,在 iTunes 上的整個音樂庫就是宇宙,名字是同一個字母起首的歌手組成一個星系,每位歌手就是恆星,圍繞著它運行的行星就是這位歌手的專輯,當然,圍繞著行星的,就是代表著每首歌曲的衛星!在播放時,衛星的軌跡就會隨著時間往前走。用手指輕輕一撥,整個畫面就會旋轉,就像在太空漫遊一樣!同時,你更可以用手指作星際旅行,到另一個星系,找另一首歌來播放。 我甚至經由 Apple TV 的 Airplay ,將 iPad 的畫面送上客廳中的電視上欣賞。不過,可能是家中的 Wifi 頻寬不夠,這個途徑運作得不是太過順暢。如果將來的 Apple TV 也有 Apps ,可以直接在 Apple TV 播放音樂時運作,不用再經 Wifi 送來送去浪費頻寬就更好了! 另一個問題,就是華人歌手的名字都放到同一個星系之內,要找他們有點困難,不過,整個星系佈滿了密集的中文名字,十分壯觀! 如果你有 iPad 的話,快點下載來試試看吧!

期待的電影

很奇怪,近幾年的年中,都會有一些看過海報、預告或簡介就已經十分期待的電影,例如: 2009 – 500 Days of Summer 心跳500天, Adam 2010 – 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 2011 – One Day 情約一天 今年,沒有想到會是一部韓國片。 一大清早打開 Plurk,就見到公園仔說這一齣戲適合我看,沿著連結打開,嘩,不得了,原來英文片名叫 Architecture 101,港譯《初戀築跡101》。 故事大綱說,35歲的勝民是建築師。一天大學時期的暗戀對象瑞英突然來到,說要重建濟洲島上的祖屋,希望他幫忙設計。勝民來到這間熟悉小屋,他的回憶亦回到大學時代,建築導論科目第一次見到瑞英的情景。當年純真與曖昧背後,他始終沒有對她表白過…時光飛逝,15年後甜蜜但傷感的初戀回憶,再次湧現在他們的心頭。歲月流轉,人、事不變;一段未完的初戀,能否在現代時空裡,再來一遍? 有建築,有時空推移,有今昔對照,簡直就像是特別拍給我看一樣!看看 Youtube 預告片上英文字幕一句 You would build a house for me, don’t you remember?,再想想最近寫的小說《你的歌.你的家》,真實巧合得難以置信! 而且,海報中少年版男主角手中的 Nikon T35,我也有一部!我整個少年時代,從1985-1992年的影像都是靠它記錄下來的,例如我第一次來澳洲時拍的這張照片。 不過,韓片在澳洲公映的機會很渺茫,難道又要好像前年《挪威的森林》那樣飛去看?

W.E.—傳說中痴心的眼淚會傾城

Stannum 業餘評分:6個棧 麥當娜第二次執導的電影,港譯《溫莎伉儷》,上映以來惹來劣評如潮,IMDB 平均只有5.1分,但其實我覺得成績不是眾人說得這麼不堪。 此片以兩段平行發展的劇情為骨幹,其一是三十年代英王愛德華八世為了迎娶離婚兩次的美國婦人 Wallis Simpson 而遜位,從國王變成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其二描寫九十年代紐約一個年輕女子 Wally ,被醫生丈夫冷落,常常獨守空房。電影一開始就是兩個不同時代的女子等不到丈夫回家吃飯,將已涼的晚餐倒掉的場景,Wallis 等的是她第一任丈夫,Wally 等的就是醫生丈夫。Wallis 的丈夫回到家,卻發覺沒有了晚餐,竟然拳打腳踢,令她不幸流產,更因此導致不育。 至於 Wallis ,我們見到她跟丈夫盛裝出席上流社會的宴會,人人都以為她很幸福;而當她回到婚前的工作地點蘇富比拍賣行,參觀溫莎公爵伉儷遺物拍賣前的展覽,見到昔日舊同事時,更成為羨慕對象。這些遺物引起了她的興趣,覺得一個男人可以為了一個女子,連江山都可以不要,但她自己的丈夫卻以要生孩子為藉口,要她放棄事業,好像籠中小鳥一樣被馴養。但幾年下來,完全沒有懷孕的跡象,她想進行人工受孕,但丈夫卻不太支持,而且對她越來越冷淡。 電影在宣傳上很有問題,只拿溫莎公爵的一段來作賣點,海報對現代的一段完全略去不提,以下的預告片有八成是公爵夫婦的片段。但當觀眾入場,就會發覺三十年代的一段故事佔戲不足一半,其餘時間都是比較沈悶的現代故事。評分低下,大概是因為觀眾覺得貨不對辦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導演不是天后級的麥當娜,而是名不經傳的新晉女導演,大概大部份人的評分也會較為寬鬆,不會在 IMDB 落得比很多爛片還低的分數吧!

因為泛濫,所以濕透

月前看《春嬌與志明》,裡面的插曲 《Drenched》 十分動聽 ,後來聽見余文樂唱的國語版 《泛濫》,兩首都非常喜歡,於是試試將中英文詞夾在一起唱,效果都還可以。不過到剪貼歌詞的時候,我才發覺我將當日最擊中的兩句 「Is it too late to ask for love? Is it wrong to feel right?」 省去沒唱出來,難道是潛意識裡的自我保護機制啟動了?答不到的問題,連問都不許問…… 曲/曲婉婷.詞/曲婉婷+陳詠謙 When minutes become hours When days become years And I dont know where you are Colour seems so dull without you Have we lost our minds? What have we done? But it all doesn’t…

長屋@葡萄園

最近參觀了位於獵人谷 (Hunter Valley,離開雪梨兩小時車程) 一座前面有25公頃葡萄園,獨特的自助旅館 (serviced apartments) 。 整座建築長長的,由三個兩房單位並排組成,所以叫做 Longhouse ,而每個單位中間是起居室及廚房,兩邊則是有私人洗手間的套房。建築物風格簡約,亦融入了環保概念,除了屋頂有太陽能發電裝置之外,外牆用的木也是循環再用,而且更是來自西澳一座有130年歷史的羊毛牧場。 廚房的調理枱是打磨得光滑的混凝土,起居室一面是落地大玻璃門,另一邊的鐵製牆則可以完全“趟”開,夏天打開兩邊,迎入涼風,讓空氣完全流通,坐在廳中欣賞葡萄園風景,似乎十分寫意;冬天呢?室內設有火爐,而且屋簷的角度只讓冬季的陽光曬進屋內,所以,日間有日照的暖意,夜晚則可以圍爐取暖,也是樂事。 不過這建築最特別之處,不是它的設計,而是它的設計者!Longhouse 的緣起來自幾位紐卡素大學的建築系學生,他們完成三年級之後,本來就是要到建築師事務所上班的實習年。但因為他們曾經上過澳洲建築大師 Glenn Murcutt 的課,他說要設計出好建築,先要明白建築的工序。他們就想,要了解工序,就莫過於自己親手興建一座自己設計建築物吧。於是他們開始構思,徵集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當然還有來自他們父母或家人當作投資的資金,最後購買了位於獵人谷的一座葡萄園,然後申請興建他們設計的旅館式單位。當然,過程中他們找了不少專業人士幫忙(當然不是連僭建物也察覺不到的那一種)。因為缺乏經驗,期間亦曾經撞過大板,但在犯錯的過程中,他們學習到的卻更多。因為是學生習作,他們四出尋找物料供應商,得到了不少贊助,他們亦招募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學生到工地義務幫忙,最後才不致超支到不能完成。歷時兩年,終於在去年底完工,而出租以來反應熱烈,週末的預訂更爆滿至三個月後! 這座建築的成功,最先在於選址,面前的葡萄園不單是現成的風景,亦因為獵人谷是澳洲餐酒出主要產地而成為賣點,而出產的葡萄更可以釀成葡萄酒出售,加添收入!他們亦因為強調學生的身份而得到各方面的幫助,最後他們在實戰中學習之餘,更令出錢的父母家人得到回報。我覺得他們不單止做到 Glenn Murcutt 說般學到工序,甚至超越了這類大師,因為大部份星級建築師都不會有這群學生這種企業家的膽色、眼光和頭腦! 老實說,站在兩位學生 Dean Williams 和 Jo Baker 面前,我這號稱有十幾年經驗的建築師,真的有點自愧不如。 延伸閱讀: Egresstudio 這群學生設立的 Facebook 網頁—有施工過程圖片 旅館網站—可以訂房入住 報紙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