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rescue me… after hours

心血來潮拿出 DVD 重看上映時十分喜歡的 The Science of Sleep《戀愛夢遊中》。 主角 Stephane 他在父親死後一個人在墨西哥無親無故,與父親離異已久,長居法國的母親勸服他到法國,並替他找了工作。但刻版的工作與他原先預期的相去甚遠,於是他就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天馬行空。這時,他遇上鄰居 Stephanie,原來她也愛幻想,也是唯一一個相信他那些奇怪發明的人。有人覺得本片沒有結局,不算完整,但我覺得應該要當這電影是一個寓言,不需要深究情節的起承轉合,看到結局就會滿意得多。 正如很多自己喜歡的電影一樣,每一次重看都會發現一些之前從來沒有留意的細節。今次,我就特別留意到裡面插曲 If You Rescue Me : If you rescue me, I’ll be your friend forever, Let me in your bed, I’ll keep you warm in winter, All the kitties are playing and they’re having such fun, I wish it could happen to me, But…

落差

中學時代一位摯友看了我貼上網的行山、旅遊、飲食和潛水照片後,說覺得我的生活很好,還認為我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其他朋友如是說,我不會覺得奇怪,但當年一同談理想談人生的好朋友,會單憑照片就認為我對現時的生活十分滿意,就實在令我意想不到。 當然,那些年在校園談天的日子已經四分一世紀了,但對上一次的長對話,只不過是三年前我母親逝世後不久,當時我說母親走後,在這一片澳洲大地,我已經完全沒有家人了。過千個日子以來,這個情況仍然沒有改變,難道他會以為,青山綠水、旅遊美食能夠代替家人的噓寒問暖嗎? 照片中那些頻繁的活動,大都是因為週末不想一個人在家而安排的節目。近幾年,比較親近的朋友就算不是結婚生子,也都一雙一對了。從前大伙兒唱K、看電影、出外拍風景的聚會大幅減少,有時就算約好出來晚飯,也可能因為小孩子不舒服等原因臨時取消。就算飯局開得成,帶著孩子的朋友一佔多數,話題就盡是我一句也搭不上的「湊仔經」。 有時,我整個週末也可以不用開口說話。幸好有社交網站,可以讓我貼貼行蹤和照片,讓朋友 like 一下和搭訕幾句,提醒我跟大家還有關連。 如果這些照片,讓誰覺得我生活愜意,那就是我誤導大家了,對不起。 業界有時會舉辦一些參觀團,到一些建築師自己的家居參觀,記得多年前一篇《甜美生活》寫過一次,我今年也參觀過類似的家居。 這次其他參觀者中有一對都是建築師的夫婦,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兒子。他們忙著跟屋主談設計,小孩子走到前院,問在魚池旁拍照的我看不看到金魚,我看了一會,給我在浮萍下面看到一條,我指給他看,他開心得拍手大叫,然後他問我,為甚麼魚池兩旁的邊會高過前方?我對他說因為要使水流向前面,然後循環過濾,讓金魚生活得健康開心一點。 他點點頭,好像明白了一樣。他真是我見過的小孩當中,對建築最敏感的一個啊! 我想起小時候,我也是這樣常常向爸爸問這樣問那樣。有時爸爸也答不上,就教我翻查家中的書本,甚至帶我到到公共圖書館找答案。我想這個小孩子的爸爸大概也有這一種求索精神,遺傳到兒子的身上。 我看著循環流動的池水,心想,也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住在自己設計的房子,養大一個如此聰明的孩子,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模式吧? 不過,我萍水相逢地看到這個家庭,可能就像我的老朋友看我的照片一樣,對他們的生活是否真的快樂,都只是想當然而已。維繫一段婚姻、照顧一個小孩的各項難處和壓力,大概不是我這個局外人可以明瞭。也許,如果給這位爸爸看到我拍攝極光的照片,說不定會反而羨慕我的自由自在…… 畢竟,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寫於母親逝世三週年這一天的清晨。)

Before Midnight — 通宵找誰接下去?

Stannum 業餘評分:10個棧 九年之後,我們再遇老朋友 Jesse 和 Celine 。 當年 Before Sunset 的開放式結局,令我們不能肯定 Jesse 是否會不顧一切留下。作為 Before Sunrise 的觀眾,當然希望他們在戲劇性重逢後,能夠再續前緣。但這兩個人的幸福,卻是 Jesse 太太的不幸。觀眾都是自私的,旁支人物的幸與不幸,大家總是不屑一顧。 記得當年我說 Before Sunrise 8分,Before Sunset 9分。當我知道 Before Midnight 拍攝完成之後,我有點擔心這一集會有如很多續集電影一樣,不如前作。Before Sunrise 的重點是一對來自不同地域的年輕人,如何在各自不同目的地的旅途中一見如故,在一天之內相遇相知,但最後都要分開,只能許下一個半年後見的承諾。Before Sunset 描寫 Jesse 將二人的一夕情緣寫成小說,大受歡迎,Celine 讀後出席了他在巴黎書店搞的新書宣傳活動,二人再次打開說不完的話匣子,Jesse 將要起行到機場的時間一再延遲,坐在 Celine 家中的沙發上,聽著她為他寫的一首歌,一曲既罷,電影就驟然結束。 第一集的偶遇,到第二集的重逢都是甜蜜而帶點童話色彩,但這一集,卻像大家身邊見到的伴侶般,有甜蜜有爭吵,十分寫實。 電影我看了兩次,覺得它突破了之前兩部片,在呼應前作的人物性格和故事之餘,又呈現了兩性關係之間的真實感。 給它一個我平時不會用的:10個棧。

給善長的明信片

在網上旅遊節目《ITA 遊記》聽到一個訪問,嘉賓 Franky 談到喜歡旅遊的他常常在旅途中將明信片寄給自己,回家後打開信箱,見到滿載著旅途的回憶,感覺很奇妙。 我聽著他說,心想原來有人也如我一樣,會在旅途中給自己寄明信片。從三年前開始,每次出門旅行,每一天都會寄一張明信片給自己。早前的歐洲之旅,就一共寫了35張明信片回來。 不過我的行程長度,跟 Franky 預計的行程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原來他跟太太 Polly 辭去工作,二人一同背著背包出門,用一年多時間,環繞地球走一圈(詳情見他們的 blog 《背包誌》和 Facebook 專頁)。 同時,他更將寫明信片的習慣,化成善舉,幫助無國界醫生。他們開展了一個「一紙牽」的籌款行動,如果捐出300港元,他們就會在旅途中將一張明信片寄給捐款人;而捐款3000港元的善長,更會隔一兩個月收到他們的明信片。他們的目標善款是八萬港元,捐款網頁開始至今,已經籌得近三萬元了! 能夠在享受自己的旅程之餘,又幫助到世界各地有需要的人,實在很有意義!

不似預期

就算我如何念舊,如何緬懷八十年代,我也接受不了林子祥唱的《衝上雲霄2》主題曲。 昨晚看完劇集首播,更覺得這首歌曲風之老式,歌詞之說教,跟航空業的故事實在南轅北轍,完全配合不到。 記得小時候,七八十年代時,阿Lam代表的,是走在時代前列的新式人物。就算到了九十年代,他主唱中國風的《男兒當自強》《願世間有青天》,也將一些西式唱法帶進了古裝劇的主題曲中。 但這一次,尤其是對於喜歡《歲月如歌》的觀眾,真是完全不似預期。歌曲一面世,就惹來多重惡搞,包括: 將歌曲配上 1942 諾曼第戰役影片 將片頭配上《男兒當自強》歌曲,諷刺新歌比用小調歌曲更差 將歌曲配上民初劇《奸人堅》片頭 以上的都是搞笑版,但以下這一個,才是原本大家預期的:

冬日.藍天.海岸線

新相機到手,當然要出動獵影,剛剛過去的週末天色放晴,最適合拍風景。於是我就帶同 GF6 到了 Sydney 東區 Woollahra 和 Waverley 的 Coastal Walk 看看海岸線的風光。 每年的 Sculpture by the Sea 我都會在 Bondi 海灘以南,滿佈雕塑的一段 Coastal Walk 來回參觀,但這個知名海灘以北的一段,我卻從來不曾踏足過。 這一天我從 Vaucluse 的 Macquarie Lighthouse 出發,白色的燈塔映襯著冬日的藍天,特別耀眼。這座燈塔建於 1883 年,但沿用的卻是自 1818 年起就屹立於同一地點的設計。它是澳洲第一所燈塔,亦是至今進入雪梨港最重要的指引。 可惜它只每兩個月對外開放一天,並要預先購票,能否碰上好天氣拍到好照片就真是要靠運氣了。 燈塔外不遠處就是懸崖,離開水平面高達80米,如果跌下去,肯定會粉身碎骨了,所以一路沿岸都有圍欄,防止意外發生。 向南行了一段路,就到達 Diamond Bay 公園。雖然這裡以海灣命名,但離開懸崖下的海水卻仍有幾十米高。我沿著以木搭建的樓梯時上時下繼續前進,終於在過了海灣之後,拍到了海濤拍岸的照片。 沒多久海邊就成了私家地方,遊客要轉進住宅區的道路繼續南行,但千萬不要錯過走上十多級樓梯到 Dudley Page Reserve 遠眺市區美景。這裡是拍攝雪梨日落的勝地,夕陽就在市區的高樓大廈之間降下去!不過說來慚愧,在這個城市住了超過二十年,竟然從來沒有來過這裡!只可惜這一天有點煙霞,拍不到十分清晰的照片。 再走下去,從 Dudley Page Reserve 一直到 Bondi 海灘,只有一段有海邊風光,大約三分二卻是沿著普通街道走的路線,但這些都是價值數百萬以上的海邊豪宅,設計有特色的也有不少。當然,到了 Bondi 海灘,又是攝影的好地方。這天有隆冬時節難得的和暖太陽,不少雪梨人已經出動來享受日光浴。如果單看照片,大家不會猜到這是冬天拍攝的吧! 我邊拍邊行,從起點到達 Bondi 海灘一共走了六公里,用了大約兩個半小時。星期天的…

You’re the Best I Never Had

在家看了電影 10 Years,內容是一眾舊同學回鄉參加中學畢業十週年聚餐。十年過去,大家各有發展,當中有些已婚攜眷出席,有些事業成功,有些單身赴會…… 電影水準普通,人物枝葉太多,拍得散亂,但當中有一節卻實在感人。 同學中 Reeves 成了創作歌手,憑一首 Never Had 大受歡迎,近年不斷在美國各地巡迴演唱,連一個固定的家都沒有。他的出現令很多同學都十分興奮,爭相找他合照,但他的焦點卻只落在當年暗戀,但她卻有男友的 Elise 身上。Elise 從來都是獨行俠,來到聚會也只是靜靜獨自坐著,跟其他吱吱喳喳的女同學格格不入。Reeves 上前攀談,得知她當了地產經紀。對白之中,我們留意到 Reeves 當年對她觀察入微,例如當 Elise 在同學貼出來的眾多舊照片中找來找去也找不到自己時,Reeves 憑她一雙鮮黃色高跟鞋就找出了她。他問她有沒有聽過他的歌,當她說自己很少聽歌後,他的眼神閃過了一絲失望。 聚餐完結,一些比較熟的舊同學到附近的酒吧繼續敘舊,Reeves 叫 Elise 也一起去。Reeves 來到,眾人在卡拉OK機中找到他的首本名曲 Never Had,要他出來演唱。Elise 附和說如果他唱也許她會記得在收音機聽過。他有點猶豫,說不習慣唱自己歌曲的K,擾攘了一會,酒吧找到結他讓他自彈自唱,最後 Reeves 終於開腔。 原來歌詞在形容 “The Best I Never Had” 的 “You” 時,提到 “And you come drifting in through the half light,in your funny yellow shoes”,還說 “And I hope this…

精細版 Lego 歌劇院

去年買了 Lego Architecture 系列出品的 歌劇院模型,還放在我的桌面,想不到他們會在年半之內推出一個精細版。今年是歌劇院開幕四十週年紀念,不知道他們是否在因此而推出這個模型呢? 這個精細版,屬於 Creator Expert 系列(同系列還有一樣十分精細的倫敦塔橋),是舊版的四倍大,高達 28 厘米,連燈柱、樓梯等細部都展現出來,實在令人驚喜。 這麼吸引,到九月份推出時,看來我又要進貢金錢和時間了。全套澳洲建議零售價 399 元,零件一共接近三千塊,我猜大約要預留兩三天才能完成。好像上週末那樣的暴雨天,就是砌建這個模型的最佳時機了!

墨爾本微電影

看到這段旅行社在墨爾本取景的微電影廣告,發覺天氣好時的墨爾本實在很美。 這段片有一個頗為突兀的錯處*,就是幾個角色都自稱懂得片中出現的古董雙反相機的操作,但快門一響,呈現的卻是四比三的影像。這些相機通常用的是 Medium Format 120 菲林,片的初段也有相機和菲林的大特寫,而此機用120菲林拍出來的照片,其實應該是正方形的!製作團隊這麼多人,難道真的沒有一個人懂得?而當中親手碰過這道具、親眼看過觀景器呈現的正方形影像的人之中,竟然又沒有一個細心留意到。 出了這個錯處,影響到我覺得這段片很假,再也投入不到這個故事了。勞師動眾到外地拍攝,又找來古董相機和菲林,但為甚麼製作不能認真一點,好讓我可以相信參加旅行團都可以這麼自在到處獵影,導遊又會如此幫忙…… *7月3日按:留言裡 Chris 提起 Bronica 645 ,令我忽然想起從前有印象聽過有些雙反機除了可以用 120 菲林拍攝 6 x 6cm 底片外,亦可選擇拍攝 6 x 4.5cm 底片,以增加每筒菲林的拍攝數量。 好奇心起一查,發覺原來大陸的海鷗牌 4B 和 4C 都有此功能,但微電影中用的卻不像這兩個型號,卻近似是只能拍攝出 6 x 6cm 底片的 4 型,不過影片所見的相機商標,並不是常見的海鷗牌用的中文或英文字體,這有可能是旅行社為免宣傳其他品牌而作了改動,又或者是某段時期他們用了別的商標設計,甚至相機本身是其他牌子。我求證不到,只好暫時存疑**,不知各位有沒有資料呢? 如果片中的相機真的能夠拍攝 6 x 4.5cm 底片的話,那就是我作出了錯誤指摘,要向製作人說聲對不起了。 **7月4日再按:終於給我解開商標的謎團,找到相機的型號了,原來片中的相機是海鷗牌4型的前身,用的品牌是廠名:上海,後來產品要出口,才採用海鷗的商標。看到這個網站的照片,比對之下可以頗為肯定片中的相機就是海鷗4型,原裝設計拍攝出來的一定是正方形相片。 不過重看這部微電影,中間有一段女主角在想像中把古董相機打碎的片段(4分45秒),但爆開之後,剎那間曝光的竟然是一卷135 菲林!難道相機經過改裝? 我於是搜尋改裝的可能性,找到了這一頁,知道改裝是可以的,但拍出來的底片卻是長條形的,兼且會出現菲林上下兩排小孔,絕對不是片中出現的四比三影像。 我回到影片,發覺我剛好定格在相機碎裂的一瞬間,我隱約看到與之前相機不同的「海鷗」中文商標,難道著地的另外一部相機?我回轉翻看,看到女主角舉起要擲出的相機有肩帶,但著地的那一部卻沒有,這項道具上的粗疏,亦間接證明了它跟女主角一直手持裝作拍攝的不是同一部。根據過去兩天看過的資料,壯烈犧牲的大概是可以用135菲林的海鷗 4C。 結論是:女主角一直假裝在使用的,是一部難以拍出四比三影像的相機。 同場加映,1998年鄭伊健在墨爾本拍的音樂短片《初夏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