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鏡頭下的北海道

九月初我還在日本旅行時,Canon 發佈了新的無反全片幅相機。作為 Canon 四分一世紀的資深用家,當然十分留意。可惜,新的相機要加上接環才能使用舊有的鏡頭。很明顯,將來推出的新鏡頭會集中在 RF 系統,超過30年歷史的 EF 系統將會慢慢萎縮了。雖然我對這個新系統有點失望,但我還是有留意他們的宣傳。例如以上這段澳洲 Canon 找來明星獸醫兼電視主持 Chris Brown 拍的這短片。 我當時仍然身在北海道,見到片中美瑛附近的景點,十勝岳、併布之路、青之池等等,不是幾天前剛剛到過,就是在美瑛住的旅館附近。見到 Chris 拍的風景、星空和月亮等作品,不禁有點羨慕。 Image Source: Canon Australia 曾幾何時,我也試過用我的 5D Mark III 拍攝夜空,不過,這幾年帶著孩子旅行,大型相機都呆在家中,隨身的只有比較輕便的 Panasonic M43 無反相機。短片中 Chris 用的那種超長大炮鏡頭,不要說我並無擁有,就算有,我也沒可能帶著出門遠行。因為行李的限額,每一次都要預留給孩子的東西。上一篇文談過,我住的旅館就是在十勝岳附近的森林之中,完全無光害,要拍星空其實只要推門走出屋外即可。但住了三晚,我完全沒有想過要出去拍攝星空,原因當然有幾個:手中的相機並非拍攝星空的最佳器材;孩子早睡,如果在房間中出出入入很容易弄醒他們,尤其是那幾天其實天陰有雲,實在不想吵醒了他們但最後又拍不到好照片。 我的旅館離開十勝岳瞭望台以及青之池只有幾公里,但這些比較靜態賞景的地方,很難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所以我們都沒有安排去參觀,反而去了一些對小朋友比較有吸引力的景點,例如芝士工房、七彩花田等等。畢竟,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焦點。未來十多年我們也要帶著兩個小小旅伴,每次旅程的安排,都會跟單身、甚至二人遊時完全不同了。

夏末の道北

這次的日本之旅,第一站就是道北。 我們於下午二時到達札幌新千歲機場,入了境拿了行李,匆匆吃過遲來的午餐,就趕忙租車前往美瑛附近的森林小屋旅館。駕了三個小時左右,來到旅館已經八時,天已經全黑了。 這所旅館位於森林之內,一共有十二間兩層獨立小屋。樓上是睡房,樓下是客廳和浴室,全屋都是榻榻米,只有一張茶几。我們來到時,樓上已經舖好了床墊。因為兒子在家仍然睡在有圍欄的嬰兒床,而之前外遊都是自帶嬰兒網床給他,今次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可以自由出入地睡覺,於是顯得特別興奮。至於女兒,我們為她買了一張可以摺疊的旅行幼嬰床。由於旅館位於十勝岳連峰附近的山區內,最近的食肆都要二十多分鐘車,所以我們每天都在旅館裡面預訂了早餐。而晚餐方面,首尾兩晚我們都預先買便當回酒店吃,而中間的一晚,我們就在旅館餐廳裡吃芝士火鍋。早餐是西式的,有夾火腿、雞肉等的麵包,雜菜湯、牛奶、生果乳酪等等。材料都特別標明產地是北海道,甚至是美瑛出產的。 第一個主要景點就是八年前我遊覽過的旭山動物園。當年是一個人在冰天雪地的時候來,今次已是一家四口,拖著兒子,用嬰兒車推著女兒,在暑假末到來。我駕了近一小時車,剛到達時有點微雨,幸好不久就止住了。上一次隆冬時來,溫度在冰點以下,熱帶動物都躲進室內,我重點拍攝了雪豹、海獅、雪鶚、獼猴、北極熊等耐寒動物,更有趣的是近距離觀看企鵝出巡。不過原來這節目只在冬季舉行,今次緣慳一面看不到了。看不到企鵝出巡並沒有影響兒子看動物的興致,他依然興奮地看到從未見過的河馬和白色貓頭鷹!而長頸鹿館特別將動物區地面降低,讓小朋友與長頸鹿平視對望。當年我拿著單反相機,用長鏡頭拍了不少動物照片,今次的焦點卻變成了我家的小猴子!我們玩了三個小時,在園內吃過簡單午餐,二時許就離開了。 這時陽光出來了,我們趁孩子午睡的時間駕車繞經聞名的「併布之路」,在不少攝影勝地前自拍。終於來到很多廣告、電腦 wallpaper、名家照片的拍攝地點。我們帶著孩子,當然不可能在 Seven Star 之木前面等到完美夕陽、萬里藍天、甚至點點繁星出現來拍一張傑作。但有著孩子同行,依然能夠抽時間來到這些攝影勝地,實在已經很不容易,不應再要求太多了! 日落時分,我們趕回旅館吃芝士火鍋。這旅館的餐廳很特別,晚餐必須預訂,七點後是法國菜,只招待成人;至於有小孩的家庭就只能七時前用餐,而且只供應芝士火鍋。我們看到餐單時才知道,原來除了火鍋外,還有主菜和甜品。火鍋的材料是本地蔬菜、海鮮和自家製的肉丸,而主菜是低溫料理的美瑛豬肉,甜品則是紅茶奶凍加糖煮梅子。既有法式的風味,又有一點日式西餐的講究和執著。 第二天,我們先到美瑛的神社參觀一下,之後就出發到富良野以薰衣草聞名的富田農場參觀。因為季節已經是夏末,薰衣草已經大部份收割了。但農場仍然留有一列列不同顏色的花田讓人參觀,而形形色色的薰衣草產品更叫人目不暇給。我們在場內吃到甜得令人回味的北海道粟米、鬆軟甜香的富良野藍爵薯仔,都是地道的新鮮食材! 午後我們在毗鄰的哈蜜瓜坊,吃了甜到不得了的夕張哈蜜瓜,再試了一些哈蜜瓜做的甜點,我們又再開車上路到芝士工房和果醬園。就在不到半小時的車程,女兒卻已睡著了。我們決定讓她繼續睡,太太留在車看顧她,我就帶兒子去看芝士工房。廠內除了展示製芝士的過程之外,我們還見到不少工具,甚至有一隻模型奶牛,讓大家嘗試擠牛奶應該用甚麼力度。當然,兒子最高興的就是試食不同的芝士,而當中最新奇的就是黑色的墨魚汁芝士了。再駕車到下一站的果醬園時,就輪到我留在車內,太太就帶兒子去參觀。其實這兩個景點都設有手作班,讓遊客一嘗自己做芝士和果醬的滋味。也許下次再來,孩子長大到能夠參加,我們都可以一試! 在富良野留了半天,我們回程時途經美瑛的四季彩之丘,欣賞過美瑛的招牌花田美景,就結束了道北的兩天旅程。我們在美瑛站的地道小店やき鳥七福買了幾盒日式串燒,回到酒店作晚餐。我們在旅店席地而坐,吃得津津有味。有時,這些家庭式夫婦經營的小店,比起貴價餐廳的食物,更有風味呢!第二天,我們就會長途跋涉,向北海道南端的函館出發。 星期一 1400 到達札幌新千歲機場 1530 機場.午餐並購買晚餐便當 1700 租車出發到美瑛 2000 Auberge Ninguruforet.旅館 Check-in 星期二 0830 旅館.早餐 1100 旭山動物園 1230 動物園.午餐 1400 駕車回程.途中讓孩子午睡 1500 併布之路:Seven Star 之木 1530 併布之路:Mild Seven 之丘 1600 併布之路:Ken & Mary 之木 1630 併布之路:亞斗夢之丘 1730 旅館.芝士火鍋晚餐 星期三 0830 旅館.早餐 1000 美瑛神社…

畢業三十年

上月到日本旅遊之前,旋風式地回港參加了中學同學的畢業三十週年聚會。記得1998年,畢業十週年時有出席過學校畢業禮的聚餐。但這一次卻完全不同,是我們這一屆的同學,在完全不同的月份自行舉辦的! 這次的聚會能夠誕生,當然要多得社交媒體。因為 Facebook 和 Whatsapp 的流行,我們同屆同學有了自己的 Group ,交流實在比前二十年頻繁得多。我們的話題多的是,除了舊同學 Group 必備的「懷緬過去」之外,也有相約踢足球、打羽毛球、玩航拍的留言,最有趣的是有人會在 Group 中替兒子問功課!當然有時我們還會月旦時事。雖然間中會見到有人政見不同,不過幸好沒有人因此離場或交惡。 今年六月時,有幾位同學在 Whatsapp 發起八月底在的一個週末,租用學校半天搞聚會。我本來當時正在規劃一家人九月底到日本旅行,同學們一確定了日子,我就把行程改到八月底,買了途經香港的機票,把北海道的賞葉行程變成欣賞夏末的花海,讓自己可以出席這個難得的盛會。 我也猜不到,在不到二百人的同屆同學中,竟然有近百人報了名!名單中除了我專程飛回香港之外,還有常居美國、韓國的同學。 我們這一屆的同學中,有兩位在學校任教,而今日的校長,亦曾經是我們昔日的老師和班主任。所以,租用學校、邀請昔日的老師等等的過程似乎非常順利! 當天的第一項活動,就是午後到天主教墳場向當年教過我們的神父致意。然後,我們回校,參加由成為了神父的同學主持的彌撒。五時之後,更多同學和老師到達。我們都忙著聚舊、自拍集郵、重組當年一起的群體合照。晚餐是自助式,方便大家滿場飛。我趁機找到了當年的五位班主任合照,也和不少真的三十年沒見過的同學、老師傾談,一眾同學都盡興而返。當年的老師,今天都已經七八十歲。老實說,這種濟濟一堂的聚會,尤其對於我這些長居海外的人,真的不知道還有多少次機會參加呢!

帶著孩子遊日本

明天我們一家四口將會到日本一遊。 自從 2010 年底遊日之後,一別接近 8 年。這一次我們會去兩個地方,北海道和名古屋,一共兩個星期。北海道是帶著孩子遊日的首選,因為女兒只有四個月大,日本的大城市,尤其是市內的車站,並不特別方便嬰兒車。而地大物博的北海道,自駕遊非常方便,車程中更能夠讓孩子睡覺。這一次我們在夏末初秋出發,趕得及到富良野賞花呢。而名古屋站就是主打去年開幕的 Legoland ,若果有時間的話,也會到附近的地方看看。 有朋友問我們,為甚麼女兒這麼小,就帶她去旅行呢?不辛苦嗎?我告訴他們,兒子四個月時,也跟我們一起遊過紐西蘭,到他八個月時,也到過香港參加一個婚宴。兩次旅程比較之下,四個月的時候更容易處理。因為太太親身餵哺母乳,到甚麼地方也可以餵飽他,不用到處找熱水來沖奶粉或消毒奶瓶。反而進食固體食物以後,由於我們讓他 BLW 自己吃,現成買的食物都不太合適,旅途中要自己煮,加上餐後收拾和清潔,花了這些時間,餘下來的能夠遊玩的空檔就不多了。 現在兒子已經三歲,都有不斷帶他出門旅行。每一次回來之後,我們都覺得他學習到不少東西。我們認為不應該因為妹妹出生了,就剝奪了哥哥外遊的機會;所以,我們決定在女兒未吃固體食物時來一次出遠門。因為,如果要等到女兒也可以輕易在外面找到合適食物時,才再出門遠行,對於兒子,似乎就隔太久了。 上一次去日本我每天都在這裡寫遊記,但今次帶著兩個孩子,途中夜晚都會忙著替他們洗澡、哄他們入睡等等,應該要待我回來後才能夠把這次的旅程記載下來了!

BB 場看 BB 片

近一年來留意到澳洲的電影院有 Prams at the Pix / Babies-in-Arms 場次,可惜知道的時候兒子已經不是手抱嬰兒了,所以不太適合帶他去光顧。今年女兒出生,我和太太在她個半月大時,見到鄰近有戲院有這種 BB 場,上映的更是一齣描寫照顧初生嬰兒的電影 Tully!我們都覺得不要再錯過這種有趣的體驗,於是就特地購票去欣賞。票價甚至比普通場次便宜呢! 由於放映時間是週三上午,戲院大堂有點冷清。我們購票時,前後排隊的顧客都是推著嬰兒車的媽媽。進場以後,見到已經有十多輛嬰兒車停在走廊。有的父母抱著孩子,也有媽媽在餵哺母乳,亦有些讓嬰兒在車中熟睡。沒多久電影就開場了,院內的燈光沒有像平常一樣完全熄滅,反而留了微光。不知道是為免嚇怕小孩子,還是為了讓父母可以繼續照顧嬰兒呢? 開場以後,開始有孩子大哭,但在場全都為人父母,人人都十分包容,因為,也許下一個哭鬧的就是自己的子女呢! 我們看的是劇情片,節奏不算太快,就算有時要照顧孩子的需要而分了心,也不至於影響對劇情的理解。而且,本片中有不少照顧初生嬰兒的鏡頭,在座各位都感同身受,不斷有人發出會心微笑。 Tully 的導演是我很喜歡的 Jason Reitman ,他的前作  Up in the Air 和 Young Adult 我都重看了無數次,今次的編劇是 Juno 和 Young Adult 的老拍檔  Diablo Cody ,主演者更是 Young Adult 的女主角 Charlize Theron 。今次他們三位的合作一樣有火花,而照顧嬰兒的題材更令我有深刻的共鳴。關於電影的內容,我再寫下去應該會寫很多,也許就待我另文寫一篇影評吧!

第二百八十一天

兩年多前兒子出生後,我寫了三篇文章:《第二百七十七天》、《第二百七十八天》和《第二百七十九天》來描寫在醫院二十六小時,經歷四位輪班助產士的漫長生產過程。但是今年女兒出生的速度,卻只能以飛快來形容,一篇就可以寫完。 隨著女兒的預產期日漸迫近,有經驗的朋友和產科醫生都告訴我們,第二胎的生產時間會短得多。我們對「短得多」的理解,大概就是一半或者四分之一,再極端一點,也許是十分之一,兩三小時的過程吧? 預產期的一天並非週末,我如常上班,太太在中午特地駕車到我的工作地點找我吃午飯,之後買了一個小蛋糕回家跟兒子分享,大家更唱起「生日歌」來慶祝妹妹的預產期。晚上十時許我們休息,但到了凌晨二時左右,太太叫醒了我說:「從半夜開始,我老是覺得有點不舒服,最初以為是肚子餓,但吃了餅乾還是沒有好轉,現在更好像是一陣一陣地微痛,似乎妹妹快要來臨了!」我隨即找出手機,開啟了上次兒子出生時沒有用過的陣痛記錄 App,開始計算。我們量度到大概是每隔十五分鐘一次,太太淋過浴後,陣痛已經加密到五分鐘左右一次。陣痛記錄 App 說是時候通知醫院。我們打電話到醫院,但他們問太太幾個問題後,就說要她躺下再計時,如果依然是五分鐘陣痛一次,才能起程到醫院。我們無奈照做,拖延了兩次陣痛,結果依然是五分鐘左右,可以出發到醫院了。我們把仍然熟睡的兒子交託給岳父岳母,帶著預先已收拾好的行李就出門了。這時候是四時許,太太的痛楚已經很強,上車時更要扶住車身才走得動。 產科醫生吩咐過我們,如果到醫院的同時就另外打電話給他,讓他可以同時到達醫院。凌晨時份,四下無人,到醫院的車程只要二十分鐘,但這段時間的變化之快,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到了半路左右,太太的痛楚已經很劇烈,發出的叫聲好比上次七度陣痛時找要求無痛分娩時更辛苦。太太劇痛難忍,叫我駛過減速壆時一定要慢,否則妹妹就要出來了。我心情緊張,手忙腳亂,好不容易才到達醫院的停車場。但不知為何,我竟然把地庫三樓當成是有電梯直達產房的地庫四樓就把車泊好。這時候,太太已經要攙扶才能走路了,到了電梯口,我才發覺它並不能直達產房。但太太已經不能走動,只好上去醫院大堂再算。到了地面,幸好這時有保安員見到我們,他說要去拿輪椅推太太上去產房,這時候羊水已穿,太太亦只能跌坐在醫院大堂。保安員拿來了輪椅,我們把太太推上產房,馬上有幾位助產士來幫忙。這時候太太已經痛楚難當,大叫著要打無痛分娩針。醫護人員沒有答她,只繼續忙著張羅一切。我安慰太太說他們一定已經聽到了。不久產科醫生亦已趕到,助產士叫太太開始用力。我們才如夢初醒,發覺原來已經來不及打無痛分娩針了。太太甚麼止痛劑都沒有用,忍痛用力,三次宮縮之後,3.2公斤的女兒便平安出生,與我們見面了! 她的出生時間是清晨五時十一分,離正式入院時間只剛剛半小時。我打電話回家給岳父岳母報喜,他們也很愕然,完全沒有想到孫女已經出生,還以為我只是告訴他們到達醫院而已。這時兒子還在熟睡,大概完全沒想到一覺醒來,自己已經成為哥哥了! 太太因為完全自然生產,恢復得比上次快。我們二人亦因為有了上次照顧初生嬰兒的經驗,沒有那麼手忙腳亂。不過,因為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工作量倍增,而且事事還要顧及兒子的感受,不要讓他感到父母的愛被分薄了。 兩個月來,女兒已長大了不少。兒子很喜歡妹妹,常常說要親親她,牽她的手。為人父母的,最希望的就是他們兩個會互相扶持,相親相愛,一起成長!

當年寫的一聚(兩周一聚:當年一聚)

今期兩周一聚的題目是我出的,叫做《當年一聚》。 大約十年前,有一群香港背景,散居世界各地的 bloggers 發起一個名為「兩周一聚」的同題寫作活動,每月十五及三十日出一個新題目,讓參加者在自己的 blog 寫,然後「兩周一聚」的官方 blog 就會出 post 連結到各人的文章。這個活動很自由,沒有規定大家每次都要寫,但反應十分熱烈,由最初的十多位參加者到兩年後結束的時候,一共有七十五位參加者。每一期都有二三十篇已不同角度來演繹同一題目的文章,讀起來十分有趣!當年我其實不是常客,尤其是踏入2010年後自己家中有事,更是全年缺席了。後來事過境遷我再寫 blog ,這個活動已經結束了!   去年底在 Mad Dog 的 blog 讀到當年「兩周一聚」的骨幹成員發起了一個 Facebook 版的「兩周一聚」,很有興趣參加。但最初我因為在 Facebook 搜尋時,將「周」字打成「週」字,找來找去都找不到。拖拉了好幾個月,才找到這個 Closed Group 來參加。我見到 Group 內有不少當年的參加者,於是就想大家寫一篇《當年的一聚》來懷緬一些當年寫 blog 的情況。後來有 group 友告訴我,group 裡面原來也有新參加的朋友,並不是所有都是當年的參加者呢。於是我提議將題目改為《當年一聚》,讓大家不用局限於從前的「兩周一聚」,亦可以寫寫自己某年某月與別人的一聚。 不過,到我自己想下筆的時候,赫然發現我當年第一篇參加「兩周一聚」的文章《生命中的巧合》,原來就是寫一次改變人生的一聚——我大學一年級註冊日遇到朋友L的過程。而認識朋友L,對我二十多年來的工作際遇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為,我畢業後的的一份工作就是經他介紹的,而到今天,工作上的夥伴都是源自那一份由他介紹的工作! 正如九年前我的文章所說,生命中的事一環扣一環。這個星期,我為孩子呈交了心儀學校的申請表,當中夾了兩封介紹信,而當中其中一位介紹人就是該校的舊生,我工作夥伴的太太。這麼說來,如果被取錄了,孩子將來的路,也很可能跟當年寫的那次碰面有關! 回望我的人生中,也許可以數出三數次這類改變命運的一聚。另一次,當然就是我認識太太的那一個聚會,不過,本文已經太長篇,不如另文再寫吧!

自食其粿(兩周一聚:童年的味道)

在寫上一期「兩周一聚」的題目「一條大街或小巷」時,有想過寫從前位於上環,已經清拆了四分一世紀的香馨里。當年它又名「潮州巷仔」,是潮州大排檔、食肆和雜貨鋪的集中地。父母都是潮州人的我,小時候嚐過的家鄉美食,不少都來自這裡。但是,因為「潮州巷仔」離家頗遠,亦以衛生環境欠佳聞名,父母很少帶我去。我對於周圍環境的印象真的很模糊,完全無法下筆。反而因為他們每次去後都會買外賣回家給我吃,對於巷仔內的記憶,就只有食物的味道,這些正正是這一期的題目《童年的味道》了! 當年父母常常會買鹵水鵝、「豬頭粽」等等。但要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曾記的粿品了!這些粿都是用米磨粉做皮,包著不同的餡料:包括菜頭(蘿蔔)粿、芋粿、韭菜粿以及飯粿等等。當年父母每一次都是每種買一打左右回來,有時甚至會當正餐吃。我總是每種至少吃一個,然後再吃一個我最喜歡的飯粿作結。 我移民後不久,香馨里就被重建了。曾記雖然一搬再搬,最後到了現址皇后街熟食市場,到今天依然健在!我每次返香港總是會找機會去吃,不過,最近一次回港,因為帶著孩子,加上交通比較遠而沒有去,回來澳洲以後竟然覺得若有所失。 後來一次到華人超市,看見有新鮮韭菜出售。我突然心血來潮,不如買幾扎,自己做韭菜粿來吃吧!我連忙用手機搜尋食譜,按照份量購買粘米粉、番薯粉以及韭菜回家。後來更給我找到一段用英語介紹做法的 Youtube! 從來沒有做包做糕餅經驗的我,大著膽子試著照做,甚至不用入廚經驗比我深得多的太太幫忙。多得這段影片,最後竟然又給我做到似模似樣。餡料味道不錯,但粿皮卻嫌韌性不夠,亦硬身了一點。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決定挑戰我最喜歡吃的飯粿。傳統的飯粿是桃形的,很多潮州家庭都會有一個傳家的木製桃形模。我知道移民的時候有帶來,但這麼多年沒有用過,都不知放那裡去了。而且,第一次做,還是做最簡單的圓形就好了。今次亦找到另一個做飯粿的 Youtube ,再參考了網上的其他食譜,在做粿皮時加入了一些糯米粉,果然煙韌得多。 飯粿因為要煲糯米飯,材料和工序更多,我從晚飯後忙到十時多,終於蒸好了十多個我第一次做的飯粿。 這一次,大家吃過之後,都覺得味道和口感都不錯。既然有點好評,以後我就可以繼續做,繼續自食其粿了!

The Grand Parade 的觸景傷情(兩周一聚:一條大街或小巷)

好久沒有寫小說故事了,構思情節的腦筋有點生疏,希望成品不會退步太多吧! 四時零七分。輾轉反側了好幾小時,我終於決定逃離睡房。 我穿著向來當睡衣的T恤短褲出去,在 The Grand Parade 與 Brighton-Le-Sands 海灘之間的一段長廊奔跑。 我以為自己在逃避,但其實卻不知是逃不了還是不想逃。我腳下的長廊,是我們曾經常常緩跑的路徑;而我飛奔的方向,更是朝著你幾小時前才曲終人散的婚宴場地。 昨天一整天,在各大社交媒體上不斷見到你這大日子的直播。雖然我們分手多年,但在各大平台上共同朋友的數目,仍然有二十七個。 早在昨日清晨,你的伴娘已經在自拍化𥺁照,上載到 Instagram 。後來你最牙尖嘴利的朋友,率領眾姐妹為難兄弟團的盛況,也透過了 Facebook Live 現場放送。兄弟團在 Snapchat 被迫將自己的容貌變成貓狗,再唱當年「做隻貓做隻狗」式的K歌。我看到新郎用他移民前小學程度的中文,甩漏連篇地作出「愛的宣言」。 我嘗試叫自己不要再看,甚至故意去了看電影,但在漆黑中,我的手依然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機,去看看一眾朋友有甚麼更新。 午後我在一個「龍友」的 Facebook 看到他在替穿著婚紗的你到市內的地標拍照。我想起當年跟你去過這些地方的回憶。在這個大日子,你應該不會有一刻半刻想起曾經與我同遊的景況吧? 跑到了在凌晨漆黑一片的海邊餐廳,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我把手撐在膝頭上,停了下來喘氣。十小時前,我的某個 Whatsapp Group 突然傳出更新,說誰已到了 Rockdale 車站,在某條街等另一個誰接她到海灘這邊赴宴。大概她已經忘記了我也在這個 Group 裡面。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你的婚宴場地,原來是在離我家不夠十分鐘車程的地方。我搜索枯腸,想想我究竟有沒有和你一起光顧過這間餐廳,卻連一點印象也沒有。我無奈地接受,你選這處成婚,大概跟我完全沒有關係吧? 黃昏時分,我坐在家中電腦前,不斷地接收到新增的照片或片段。從鮮花佈置、桌上的小禮物、甚至餐單都有人拍照放上網。當然,交換戒指的一刻、禮成後的一吻、甚至從短片已經看得出排練了多時的 First Dance 更加不會放過我。我彷彿親歷其境,更加無可避免地觸景傷情。 這些年,我一直從大家口中,知道你感情生活的二三手消息。我以為,如果你有結婚的一天,我已經不會有甚麼難過的感覺。也許朋友為免尷尬,近來都刻意沒有提過你結婚的事。於是,我就在沒有心裡準備之下,突然來一個「開心大發現」。在人人歡暢的同時,我卻是最後一個知道。其實,究竟是你的婚訊令我傷心,還是被隱瞞的感覺令我不快,我真的說不準。 經過餐廳以後,我已經沒有力氣再跑,只好慢慢地繼續往前行。終於,來到了我們以前緩跑的終點。 我坐在當年休息喝水的長凳上,望著不遠處的機場。夏天的清晨,五時多天色已微微泛白,機場亦已燈火通明。我看見遠處有客機已經飛抵 Sydney,但因為六時前實施航空管制不准降落,於是只好來來回回在空中盤旋。我也坐過這樣的航班,目的地已在望,自己卻只能乾著急,無能為力地等,一點都不好受。我坐著在那裡等到六時,天色大亮,第一架飛機終於降落。 我想,你已經順利降落,而我,只要耐心等等,也許很快就能夠與找到另一半的你看齊,有一個讓我安全著陸的地方。 延伸觀看:啟發這個故事的歌曲

純粹.自娛.新版面

公園仔在上月 blog 慶的文章留言說:「能一直這樣純粹的寫下去,很難得。」 對啊,十四年來,我一直都不是為吸引讀者而寫,也不是為點擊率而寫,更不是為了打出名堂而寫。當年 blog 大盛時,不少 bloggers 都被商業機構發掘,寫專欄、出版書籍、出席活動、參加商品試用等等。而我,也許由於身處海外,又或者是自己比較堅持私隱,對於類似的邀請,我都一一婉拒了。 那麼,我大概就是很純粹地,就如我自我介紹所說,因為喜歡寫而寫下去。 隨著 blog 的沒落,這裡的讀者人數也每況愈下。以前我安裝了 Sitemeter 來記錄訪客人數,開棧後用了28個月就到達十萬次點擊,之後是 blog 的頂峰,18個月就到二十萬,隨著熱潮過去,34個月後才升到三十萬。我當時問:不知道四十萬的一日,會在何年何月呢? 這條問題的答案,我永遠也不會有,因為,Sitemeter 這項服務,已經無聲無息消失了。沒有了之前的數據,加上不知道消失的日期,就算現在有 WordPress 有可以代替的點擊計算工具,我永遠也再不可能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了。而 RSS 訂閱數字,但自從當年大家用的訂閱服務 Bloglines ,到後來的 Google Readers 都相繼關閉之後,訂閱人數已從近千跌至不足十分一。如果我一直在意的是讀者人數和點擊率,又或者是為名為利而寫的話,這裡大概早已關門大吉了。 我慶幸,那些年認識了不少 bloggers,見過面,成了真正的朋友,時有聯絡,有些甚至成為我婚宴的座上客!回想起來,其實這些朋友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大群體之一。 近幾篇文章,標題都寫著「兩周一聚」,其實,這是一個可以追溯到2008 年開始的網上文章聚會,每月兩次以同一題目寫作,放到自己的 blog 上,吸引了近百人參加,不過當年只舉辦了兩年左右就告終了。最近在 Mad Dog 的 blog 見到有些當年的參加過的網友在 Facebook 以 Closed Group 的形式重新開始,於是就參加了。到現在我寫了三期,發覺 Facebook 的形式其實不容易保存或查看大家究竟寫了甚麼,不太像以前的「同題寫作會」,反而更像老朋友聊天。畢竟,當年近百人當中,還在經營 blog 的人大概已經寥寥可數,而大家的最大公因數,應該就剩下 Facebook 了! 各位如果剛剛來到,會發現我已經更新了有六年歷史的版面。我的 blog 終於可以填滿了我桌面電腦的闊度了!這個 Dyad theme 設計不錯,但對圖片的要求就頗高。最舊的文章,如果沒有圖片,似乎會顯得太清簡!不過,人生都是應該往前看,舊的東西要改變太難時,就由它去吧。而有些慣用的…

迎接新的生命(兩周一聚:新的希望)

要寫《新的希望》這個題目,有甚麼內容會比寫一個新生命誕生更合適呢? 太太懷孕37週,在未來一個月我將再為人父,迎接幾可肯定和我一樣是白羊座的小女兒。這次的心情,又跟近三年前兒子出生時頗有不同。有了上次的經驗,我和太太都對照顧嬰兒有了基本的認識,大概不會再那麼手忙腳亂了。不過,有了兩個孩子,我們又會面對另一些新的難題。 我和太太都是成長在一孩家庭,女兒出生後,我們將要處理連我們自己也沒有經歷過的兄妹關係。究竟如何做才不會讓他們覺得父母偏心?不過,如果我們機械地一視同仁,不懂因材施教,又會是一種變相的偏心嗎?女兒剛剛出生時,需要大量貼身照顧;究竟我們如何能夠將時間好好分配,才能令到哥哥覺得一切如常,不會有受忽略的感覺呢? 兒子在學前班有一位小同學,他在妹妹出生後情緒出現問題,每次上學時父母離開前都大吵大鬧,不肯放手讓父母離開,有時甚至要老師來把他強行抱走。為免有類似的事發生,我和太太都問了一些有兩個孩子的朋友,綜合各人的意見,我們決定做下列兩點:首先,不要讓兒子覺得妹妹會搶走他的東西,例如床、汽車座椅、房間、餐椅等等,我們每樣都有所預備,例如床,兒子的床是一張可以拆欄、甚至擴展改裝作單人床的產品。我們決定讓兒子繼續睡他的床,等待將來拆欄和改裝,再買一張同款的新床放在他的房間,讓哥哥妹妹都可以跟自己專用的睡床一起成長。又例如汽車安全座椅,我們告訴兒子他長高了,要坐大一點的椅子,帶他去店鋪選擇顏色,又在妹妹出生前在安裝好讓他坐。於是,他每次都喜孜孜地坐上去。另外,有朋友提議買一份兒子會喜歡的禮物,說是妹妹送給他的見面禮。我們幾個月前已做好準備,在網上買了一份市面已經不再有售,但卻可以跟他現時的玩具配套玩的二手玩具,生產時會拿到醫院,待他見到妹妹時就送給他。 除此之外,我們還得張羅托兒服務以及學前教育機構的報名等等。因為兩個孩子之間有兩年多的年齡差距,而不同托兒或教育機構又有不同的年齡上下限,我們每個階段都可能要去不同的地點接送。我們既要顧及每一機構的服務或教育質素,又要考慮我們上下班的交通流程,原來這些規劃,兩個孩子真的比一個孩子複雜得多呢! 新的生命帶來新的希望。而我最希望的就是,教導他們成長,讓他們兄妹倆可以好好活出他們想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