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o Architecture – Sydney Opera House

這是今年買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我最愛的 Lego + 建築,還是我居住城市的地標,我怎麼可以不買來玩呢? 自從好幾年前 Lego 推出 Architecture 系列以來,大多以美國建築物為題材,而且澳洲完全沒有引入零售。我當時已經衝口而出,說如果可以有歌劇院就好了,不過看見這個系列推出的大都是正正方方的建築物,而且從前看過展出歌劇院 Lego 模型,因為要砌出曲線的外殼,大都十分巨型,至少都過萬塊吧,這種大模型要推出發售,實在比較渺茫。 去年美加行,就在芝加哥買了好幾套摩天大樓回來。不過今年初,就看見他們推出歌劇院 21012 ,而且同時將整個系列引進澳洲,實在令我喜出望外! 設計師 Adam Reed Tucker 想到利用平時太空飛船用的部件來砌出流線型外殼,實在很有心思。而且連兩個表演廳之間的斜度也用了旋轉部件表達出來,加上整個模型只有7厘米高,更增添設計的難度。效果出來很不錯,雖然外殼不是來自真的正圓球體,而最高點也不是尖的,但之間的比例卻十分真實,你看看上面照片的影子,就知道跟實物有多相似了!

當年今日

褪色的照片是1985年8月6日拍的。當年父母帶著外婆和我第一次來到澳洲,第一次遊覽雪梨歌劇院,我們在階梯上拍下了這張照片。 那一天,風很大,吹得我們好不容易才站得穩。我們來的目的在於為移民探路,沒有參加旅行團,很多旅遊景點根本沒空去。我們出入要靠朋友接送,只能走馬看花地到動物園看看袋鼠,在唐人街牌樓下散過步,和匆匆在歌劇院拍下了這「到此一遊」的照片,連門也沒有推進去。至於舉世知名的海灘,由於是隆冬時節,連去也懶得去了。 那年頭澳洲經濟好像不錯,一澳元兌七港元,只記得所有東西都很貴很貴,價錢牌的數目字好像是香港的一半左右,物價是香港三倍半啊! 記得朋友帶我們去唐人街飲茶,一行六人竟然吃了超過三十元澳幣,折算港幣二百多元,在那時五港元一個飯盒的年代,真的吃了一驚。不過,味道倒是十分難忘的,蝦餃的蝦都是全隻新鮮彈牙,還有今天再也吃不到,每隻都有一隻帶子的帶子餃。 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雪梨塔,那是我第一次上這種電視塔,那種三百六十度一望無際的感覺,加上雪梨遼闊平坦的領域,使我意識到,這裡的生活,會與我一直成長的香港大大不同。我當時以為,不久我就會到此生活,可能中學生涯會有很大部份在澳洲渡過,誰知最後卻在香港多待了五年,唸完大學一年級才正式移民。 這些舊相片的顏色,真的滲透著歲月的痕跡。彩色相片隨時間泛黃,令到當時的新玩意——加印日期變得更為可信。今天,大家都數碼化了,電腦上的照片不會變色,我們又如何能一眼看穿相片的年齡呢?二十年後,也許我們會指著現在拍的數碼相片,笑說:「這張只有三百萬像素,一定至少二十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