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不再

去年今天,寫了一篇《落差》,總結了母親逝世後三年的生活,並表達了我對家庭生活的渴求。 母親離開的時候,我知道她最不放心的就是我仍然單身,要一個人過日子。在四年後的今天,我終於可以告訴她,不用再擔心我會孤獨一人了。因為,我已經找到一位跟我從思想、性格、興趣都十分合拍的女朋友,而且即將踏入人生的另一階段! 這些日子以來,我們一起出門旅行、踏單車、飲食的照片,不斷地出現在我的 Facebook 之內。如果去年提到的那位老朋友覺得我今天的生活很快樂,我會告訴他,是的,我的生活真的很快樂!照片跟現實,再也沒有落差了。 其實,人生路上找到一個好伴侶,其實無論去何處、做甚麼、吃哪些東西,就算只是坐在家中的沙發上看電視的舊片重播,都是快樂的。

猩流感的十年

上週寫完「人類之後」,沒幾天就去了看電影 The 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電影故事承接 2011 年上映的上一集,本來研究用來醫治老人痴呆症的病毒雖然在猩猩身上能夠令牠們更有智慧,傳染到人類身上卻會致命。上集結束時病毒傳染了給一位飛機師,將病症散播全球。今集一開始,只用數分鐘交待十年之間,這種被稱為「猩流感」的病毒殺死了百分之九十的人類,餘下來的人為爭奪資源而互相殺戮,文明幾近被毀,而以 Caesar 為首,有智慧的猩猩群則在 Muir Woods 繁衍。 本篇不是這電影的影評或感想,想談論的其實是電影公司為了宣傳此片,另外請人製作了三段短片,描寫「猩流感」肆虐的第一年、第五年和第十年,側寫了人類文明的脆弱。 第一年令我想起沙士時香港的隔離政策。 第五年描寫一個經濟系統崩潰後,以物易物的社會。 第十年講述一枝槍的故事,武器就是生存的必需品,。 看過這些短片和前文「人類之後」的那些景像,再憶起當年沙士疫情能夠受控,實在是天大的幸運。

人類之後

跟同事談及底特律的衰微,他說那些照片令他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個電視節目 Life after People。內容是假設人類突然全部在地球上消失了,他們找來專家來預計我們留下來的建築物、人類文明的痕跡會如何。我好奇到 Youtube 找,給我看到一段描述 Sydney 大橋和歌劇院在人類消失後的「下場」。 看著那些預想場面,歌劇院的外殼變成碎片,大橋銹跡斑斑,最後亦難逃折斷的命運,好恐怖! 2007 年出版的科普書 The World without Us 除了描寫文明遺跡會如何被淹沒之外,亦談及了人類之後,原生動植物會重臨生長。 人類的災劫,原來會救了不少其他物種的命。 生物學家 Jonas Salk 說過:If all the insects were to disappear from the Earth, within fifty years all life on Earth would end. If all human beings disappeared from the Earth, within fifty years all forms of life would…

一個城市的衰微

早前到柏斯參加業界會議,有講者提到美國底特律的衰微。這個在二戰前後曾經風光一時的城市,今天面對的,是居民不斷地流失,物業被荒廢,多個社區變成無人住的鬼城。人口自五十年代高峰跌剩四成,市政府收入大減,基本服務無法維持,去年更宣佈破產。 法國兩位攝影師 Yves Marchand 和 Romain Meffre,曾經在個人展覽中展出一輯名為 The Ruin of Detroit 的照片,捕捉了這個城市的衰頹景象(按此可以看到 Time 雜誌刊登的部份照片)。人去樓空的學校、醫院、無人的高樓大廈、荒廢的劇院、酒店,一幅幅圖片都令人驚嘆:為何一個顯赫一時的城市會淪落至此? 不少人認為底特律的問題源自幾點:第一是經濟單一,過份依賴汽車製造業。當别的地方成本較低,或者自動化技術能夠取代人手時,就會出現大規模失業。第二是族群矛盾,黑人和白人從開始已經各自聚居,甚至拒絕在同一生產線工作,政府疏導積怨不力,加劇了白人大規模移民他處的情況。第三是六十年代後白人比例降低,黑人當選市長,實施了對黑人傾斜的政策,再加上連串貪污醜聞,市政混亂,要扭轉頹勢更是難上加難。 歷史可鑒,當 the city is dying 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實在不是那些只懂語言偽術、揣摸上意,民怨沸騰仍然認為「無問題」的無賴能夠明白的。 BBC Documentary: Requiem For Detroit from Logan Siegel on Vim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