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ine Wave Podcast – 10年02月

節目內容: 1. 博客繪圖:影像外的故事—第一回(0分0秒) 2. 歌曲:Broken Bottle – Roy Rieck & The Medley Band (8分27秒) 3. 小說獨白:影像外的故事—第二回:在一起—Stannum(13分56秒) 4. 歌曲:Burning Out – Buddahead (34分42秒) 5. 戲院藍圖:二月觀影 Valentine’s Day, A Single Man, A Summer’s Tale, A Winter’s Tale (39分51秒) Cosine Wave 10年02月 2010-02-28 46分44秒.42.9Mb.128kbps.粵語播放 按此或用以下 Flash Player 收聽 RSS Feed:http://feeds.feedburner.com/cosine_wave 英文歌曲及背景音樂來自 Music Alley Motion 2000 – Flattstreet Sakura…

影像外的故事—第二回

「影像外的故事」第一回得到不錯的回響。八篇文章的取材都十分不同,亦反映了大家一向的寫作風格。尤其是不常寫故事的五師兄和 Maki ,他們的創作都令我有很大驚喜,前者童話,後者寫實,充份表現了大家對同一圖片的不同解讀。 第二回的題目由五師兄負責,選的圖片如下,截止日期3月1日: 題目圖片來源:claire1066 @ Flickr (Licenced by Creative Commons) 有興趣的朋友,不論你上一回有沒有寫,你都可以到五師兄的文章報名參加! 如果有足夠朋友想繼續玩下去,我們可以仿傚兩週一聚那樣,建立一個獨立 blog 作大本營,各位參加者又意下如何呢?

雪球.遇見.號碼牌

雪球 之前在電視見到 Felix 接受「新聞透視」的訪問,見到他錄 Podcast 時桌面放著一個白色的 Blue Snowball Mic,因為我書桌和桌面上大部份文具、用品甚至桌燈都是白色系列,覺得放在我的桌面很合襯,便有點心動了。在網上做了一點資料搜集,見到這個麥克風的評價都甚高,而且聽 Felix 的錄音效果也真不錯,就決定買一台來錄 Podcast ,尤其是我一直錄音用的都是一個便宜的連咪耳機,錄音水準實在不高。 我到 Apple Store 看,他們賣 $150 ,但是卻只有銀色的。於是我便到 eBay 找,終於給我買到一個未用過的,還以底價 $50 投得!為了省下跟貨品價錢不合比例的 $25 郵遞費,我在某個下雨天的午飯時間駕車去賣家的工作地點取。他跟我說這本來是 2007 年買給女朋友的禮物,但是還來不及送給她就已經分手了,一擱下便三年,最近在雜物房找出來,他自己又沒有用,於是就把它拍賣出去。他把還留著的發票給我看,跟我說當年買的時候二百多元呢,好像有點心疼這麼便宜賣了給我一樣。 我看著包裝,雖然盒子有點陳舊,但裡面真的是未曾開封的。我把它拿回家,set up 好後,看著原來背後有這一段故事的雪球,突然想起周杰倫的《最長的電影》那一句「放映了三年,我票都還留著……」 就開咪試一試唱這首歌吧,不過,這首歌跟其他周董的歌一樣,用原 key 我根本唱不到,只好降了四個 semitone 來唱,雖然都還是勉勉強強的。 聽著經過雪球錄下來自己的聲音,好像跟平時的有點不一樣,但卻說不出是甚麼分別。我記憶忽然響起一段很久以前的對話,她說:你的聲音很入咪,我問她,那麼你喜歡我的真聲還是給咪過濾後的聲音呢?她答得模稜兩可,但是,不用說,我也知道答案了。 遇見 錄完歌聲,不如試試錄琴聲吧!學琴一週年,很想學彈《遇見》,因為當時就是在網上看到啟祥彈的這首歌,激發起自己的決心去學。我找到了一份比較簡單的琴譜,就自己學了半晚,錄下了最容易彈的一小段!前奏和其他的部份比較難,還是下星期把琴譜拿去上堂,要老師教我指位吧。 聽得出節奏不太對,也還在找鍵…… 不過經過雪球錄出來的琴音竟然比自己在琴邊聽更有層次,不害羞地說,真是愛上了自己彈的琴聲了,哈哈。 忽然,我好像明白她當年說的話了。真實,很多時反而比不上過濾過的…… 號碼牌 整首《遇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這一句。現實中,愛,怎麼可以排隊?怎麼可能有號碼牌?如果可以的話,大家都可以放心等,因為會清清楚楚知道要等多久,前面還有幾個人,就會叫到自己的名字。 實情是,愛,比較像大家拿了號碼牌,但是叫的先後次序卻是抽號碼。運氣好的,一早就抽中;差一點的,可能要等很久﹔甚至有可能,永遠也抽不中。

一生

看個人回顧畫展,尤其是一些已過世畫家的,彷彿就好像走過他的一生一樣。 在澳藉畫家 Rupert Bunny 的展覽結束之前,我匆匆趕到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參觀。 Rupert 生於 1864 年墨爾本的一個律師家庭。他二十歲到歐洲,1902年在巴黎結婚,並住了近半個世紀,最後在法藉妻子病逝後才返回澳洲長居。他早期的作品技巧受十九世紀末印象派影響,將法國 Brittany 半島風光化成如夢似幻的影像,而他對與宗教神話有關的題材亦情有獨鐘,這次展出不少畫作就是將神話故事以 Brittany 海灘為背景呈現出來。他跟其他聚在一起搞小圈子的外國人不同,他在巴黎十分成功地融入了當地的沙龍文化,獲得了不少的展出機會,亦成為了當時得令的畫家。 踏入二十世紀,他作了一系列以女性自然美為主題的作品,其中他的妻子 Jeanne Morel 不斷出現。由正襟危坐的人像畫,到半醉的派對時光,甚至誘人的午睡姿態都有。看看藝術館門口的宣傳布,左右兩幅是他妻子的畫像,中間的,雖然是畫印度舞蹈,但看面容,不就是他妻子嗎?1910年代,現代主義的浪潮席捲巴黎。Rupert 在這個時期的用色起了很大的變化,變得極為鮮艷。1920 以後,Rupert 作了一系列法國鄉郊風景畫,雖然畫風和筆法不同,但那如夢的感覺卻跟他年輕時期的作品一脈相承。 1932 年他的妻子在巴黎逝世,他剛剛在墨爾本,讀到這篇半世紀前的報導,說他孤身回到巴黎,將住了多年的農莊和畫室賣掉,同時亦將半生以來跟妻子一起蒐集的物品一件一件處理掉,然後一個人回到墨爾本定居,住在一間商店樓上的陋室。讀到這裡,真是感覺好酸。面對半生的伴侶和作畫對象不再在人世,也許他實在不能再在住了近半世紀的巴黎待下去了,因為,那裡的一事一物都令他想起亡妻吧。 他在墨爾本依然繼續作畫,直到四十年代。 慢慢走過這個展覽,差不多就是閱讀著他的日記一樣。看到他的妻子從少女變成中年婦人,但在 Rupert 的眼中,絕對是美態依然。能夠將人生伴侶融入作品中,成為重要的一部份,雖然很多畫家都曾經這麼做,但是卻不是每一個都能夠維持半生,到後期的作品依然看出他如夢如幻地迷戀著她。 忽然想起,好多年前看完一個畫展之後,寫了這一篇《就此一生》,以另一個角度看人生。二十多年來,我究竟走過了一條甚麼樣的路?思想有甚麼改變?看當年寫的內容,我自覺少年時比同齡的人「成熟」;但不知為甚麼到了今天,我的行動依然像當年的自己,但心態卻反而變成了文章裡面的「阿華」,變得好想天真地去相信、去追求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於是對安於穩定的自己越發不滿。 就是,還未臻化境。簡稱:唔化。

賀新年!

餘弦棧祝各位虎年 日日生龍活虎! 事事得心應手!

六年,一共七百篇文章。(本篇就是第701篇了!) 這六年之間,網誌這東西從小眾玩意,到人人都趁熱鬧開一個來寫,再變成過氣潮物,近來連 blogger 這個詞語都聽得少了。看看當年差不多時間開始寫的朋友,亦有點越寫越疏的傾向。我還慶幸我還是保持著三、四天寫一篇的頻率。這個密度,其實在2004年末開始,保留至今。樂觀點看,就是我的毅力也算不錯;悲觀點看,卻是六年來,我的人生還是老樣子,可以寫文章的空閑時間多的是。 記得小時候,六年的時光,人可以產生巨變,小一的小學生變成中一,中一的都進入了大學。這陣子一個自己來澳洲後看著他出生的小友來我公司實習,看著剛剛完成建築系一年級的他幫我繪圖,想想六年前他才中一,實在很有超現實的感覺。 去年今天,我滿懷高興的開始學鋼琴。完全沒有預料到,之後一天的那個黑色星期五,會揭開了過去一年不如意事的序幕。這一年來,很多事都如逆水行舟,實在十分疲倦。甚至到今天下午,寫這篇文章前,也還糾纏在從去年2月13日開始的那一些心計鬥爭當中,煩躁著,憤怒著。這一場遊戲當中,我見到曾經尊敬的人會為了維護妻子的立場,說出無恥的謊話。見到一些佔據高位,沽名釣譽之輩對別人的付出毫不在意,自己不願意付出,卻反而認為努力的人映襯出他們的沒用,要除之而後快。 不過,在面對這些事情的隙縫中,開電腦寫寫故事就可以舒緩一下自己的不快;遇到不平事的時候,又會在各個微博平台中跟六年來寫 blog 認識的朋友吐吐苦水,下下火。 這些,都是如果六年前的今天我沒有開始餘弦棧,我不會得到的。假如沒有這些抒發渠道,我自己也不知道過去一年是否捱得過來。 捱過了這一年,希望這種際遇會隨著這牛年的過去而跟我說再見吧! 延伸閱讀:從前的紀念日:半週年.一週年.兩週年.三週年.四週年.五週年 圖片來源:mag3737 @ Flickr (Licenced by Creative Commons)

浮瓶之苦—Xiaohua

本文為影像外的故事—第一回參加作品,作者:Xiaohua 題目圖片來源:Leonard John Matthews @ Flickr (Licenced by Creative Commons) 這是哪裡? 當他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後想到的第一個問題。 遍體鱗傷的自己現在正躺在柔軟的蓮葉上,淡淡的蓮香沁人心脾,傍晚,夕陽西下,一縷陽光照耀著周圍。 可是,自己是如何來到這裡的呢? 朦朧中只記得被人狠狠的扔到地上,又被狠狠的踩了幾腳,劇烈的疼痛使自己幾乎失去了意識,之後,對了,一隻穿著嶄新的 Nike 鞋的腳,把自己送到了河裡… 為甚麼?這是為甚麼? 他痛苦的想,為甚麼要始亂終棄,如果不願與我長相廝守,又何必造我出來? 從一出生,他就彷彿知道自己的命運,不是麼?和其他千千萬萬的同類一樣,他生存的唯一意義,就是身體裡 600ml 的水,隨時準備著。可以為主人解渴當然是愉快的事情,他的主人是一位美貌女子,她把他帶在身邊,而他也樂於不時一親芳澤,滋潤那乾燥的嬌唇。 幸福的日子是短暫的,他知道隨著自己體內水分的消耗,離別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來。 可是他錯了,沒想到當他還有100ml 水的時候,主人就拋棄了他。他還記得被狠心丟棄時他是如何的驚慌失措,那種莫大的委屈,為甚麼生活殘酷得不容許他用盡最後一分力量,就無情的拋棄了他。 他很羡慕瓷杯妹妹,她們永遠養尊處優,和主人是一輩子的朋友,甚至還能見證一個家庭的好幾代;他也羡慕鋁罐兄弟,不管風吹浪打,他們可以回爐再造,總有重生的一天。他知道自己的同類,也有一些具有優良血統的可以有再造的可能。可是自己只是最普通最無奈的一個,變成廢品垃圾後,即使再過千百年,也不會有什麼變化,甚至可能會變成一個有毒的怪物。 千百年,他不寒而慄,他不知道自己將如何在孤獨、悲哀、絕望中度過這漫長的歲月。 夜色溫柔,蓮香依舊,卻仍然無法掩蓋一個廢棄礦泉水瓶的愁思。

發現

本文為影像外的故事—第一回參加作品,作者:Stannum 題目圖片來源:Leonard John Matthews @ Flickr (Licenced by Creative Commons) 麗華矇矓中被關上大門的聲音吵醒。她知道一定是阿樂出去跑步了。他這陣子每天六時三十分都出去跑步練氣一小時,說要遲一點參加甚麼半馬比賽。平時每天她都比阿樂早起,目送著他出門,可是這個星期以來每晚都加班,累積下來的倦意令她在這個星期天沒有如平日一樣在六時醒來。 她揉了揉眼睛,找到床頭的眼鏡戴上。她望見窗外剛剛昇起的太陽,加上萬里無雲,這又將是一個炎熱的夏日了。幸好屋苑對面的公園有不少樹木,加上六時許的空氣應該還有清晨的涼意,阿樂應該可以舒服地跑步吧!在床上賴了差不多半小時,心想應該起來預備早餐,阿樂回來就可以一起吃了。她起來梳洗完畢,忽然瞥見餐桌上的一個盛滿冷水的膠水瓶。平時阿樂就是用背囊帶著毛巾和這水瓶出去的,為甚麼今天盛滿水之後,會把它遺忘在餐桌上呢? 哎,跑一小時,不能沒有水份補充的。麗華告訴自己,不如下去拿給他吧。 她拿著膠水瓶來到樓下,在太陽的照射下,外面已經頗為炎熱了。她過了馬路,來到公園的入口。公園的入口在高點,不遠處有一個涼亭,除了被路旁的樹木遮蓋住的部份之外,在那裡就可以望見在公園之中迂迴而建的緩跑徑。她站到圍欄旁邊,開始找尋阿樂的蹤影。 不見?也許只是剛好被樹木遮住了吧…… 她隨手把水瓶放在石圍欄頂端的平面上,繼續東張西望。 沒多久,麗華就見到穿著背心短褲的阿樂出現在緩跑徑上,在陽光下,他充滿汗水的皮膚還顯得閃閃生輝。她剛剛想拿起水瓶下去給他,忽然就見到阿樂停下來,轉了身望著後面,好像在等候一同跑步的同伴似的。 咦,從來都沒聽阿樂說過他有同伴一起跑的。 突然一個跟阿樂年紀相若的女子跑向他,也停了下來,從她自己的背囊裡拿了一瓶水遞給阿樂。阿樂接過喝了幾口,同時她又拿了毛巾擦著阿樂臉上的汗水,之後又拿了水瓶自己喝。突然阿樂擁著她,旁若無人地吻下去。麗華沒有想過會突然看見這一幕,完全呆在當下。這時阿樂背向著麗華這一邊,女子的面容又完全給阿樂遮住了。麗華想移到能夠看清楚他們的地方,但一移動,卻不小心將膠水瓶推倒,撲通一聲就跌到近十公尺下面的蓮花池內。 他們二人聽見響聲,便停止擁吻望到這一邊。麗華害怕給他們發現,連忙蹲下躲到石圍欄後。她的心撲撲亂跳,不知如何是好…… 她想起多年以前發現那個已經離婚的丈夫有第三者,之後就跟兒子阿樂相依為命了接近十年。整個00年代,她的生活除了工作,就只有兒子。但這一個盛夏的早晨,突然發覺十六歲的兒子已經長大了,很快就會不再需要母親的照顧。她想到當年跟阿樂的爸爸也是十六七歲就開始的初戀,他唯有希望兒子的愛情路上不要像自己…… 麗華悄悄地彎身離去,決定當作今天甚麼也沒有見到,不讓任何人知道這件事,回去煮早餐等阿樂回來吃。 唯一的見證者,就是落在蓮花池中,跌穿了洞,半浮半沉,遍體鱗傷的膠水瓶。

才是好影片

之前的文章提到 Canon 拍攝 Video 的比賽,令我驚覺到買了 5D Mark II 大半年,根本都沒有用過它的錄像功能,實在有點浪費。 不過,要拍些甚麼好呢? 我於是在充滿自製影片的 Vimeo 網站東看看西看看。尋找一些用 DSLR 拍攝的影片,沒多久就見到這位朋友用 Canon EOS 7D 拍攝女兒 Florence 的影片: Glidetrack tests with Florence from Jean-Philippe Archibald on Vimeo. 除了拍攝人像之外,還有很多朋友拍攝婚禮用的短片,例如自稱 “I have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I get to tell love stories.” 的婚禮攝影師 Jesse Tarnoff。 Morgan + Charlie from Jesse Tarnoff on…

影像外的故事—第一回

題目圖片來源:Leonard John Matthews @ Flickr (Licenced by Creative Commons) 謝謝在前文報名參加的朋友,影像外的故事—第一回現在正式開始!故事上載期限為 2010年2月12日(哈哈,剛巧是餘弦棧的六週年紀念!) 規則: 1. 由一位參加者在自己的 blog 內出題,題目是一幅出題者拍攝或可以自由使用的 Creative Commons 圖片。 2. 參加者於一星期內,用圖片的內容創作一個故事,在自己的 blog 內刊登,長度不限,但以一篇 blog 文章為限。 3. 文章必須刊登用作題目的圖片,並連結到最初出題目的文章,而出題目者亦要在此文章將所有參加的作品連結。 參加的網友名單(參加先後排序) Stannum @ 餘弦棧 — 發現 五師兄 @ 五師兄字 — 青蛙王子 Readandeat @ Read and Eat in the Big Wide World — 一個塑膠水樽的前半生 程哲 @ 野生部落— 會嗚嗚叫的破水樽 Middle…

影像外的故事

Canon 最近為了配合新型號相機 7D 的推出,舉辦了一個名為 The Story Beyond the Picture 的短片比賽。 比賽從一張耐人尋味的照片開始。 夜深。無人的車站。側躺在地上的玩具熊。 第一段短片由首席評判 Vincent Laforet 親自操刀示範。 The Story Beyond The Still: The Cabbie from Vincent Laforet on Vimeo. 這段短片以一個放在空貨倉的行李箱作結。而參賽者就要用這個場景作開始拍一段短片接下去。比賽將於2月11日截止。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會問我是不是想參加呢? 其實不是的,因為知道自己沒有時間和功力去做得好。兩年多前曾經試過做了一集 Video Podcast 介紹海邊的雕塑,發覺拍 Video 做節目真的比純聲音的 Podcast 難度大得多。影像首先要吸引人,令觀眾覺得有興趣坐定定繼續觀看,所以,影像一定要有一些從聲音裡面聽不到的其他訊息,否則,如此影像就是多此一舉,亦浪費了觀眾的時間和頻寬了。因為明白到這個道理,我決定還是安安份份以聲音會友就好了。 不過,這個比賽就給了我一個靈感。 自從 blog 的熱潮退卻之後,blog 之間的串連行動大為減少。看到 Canon 這個比賽,就令我想找一些有興趣寫短篇故事的 bloggers ,每人用同一幅圖片去創作一個故事。 規則草案: 由一位參加者在自己的 blog 內出題,題目是一幅出題者拍攝或可以自由使用的 Creative Commons 圖片。 參加者於一星期內,用圖片的內容創作一個故事,在自己的…

2000年的溫柔

今天突然想起,十年前,很愛這首歌。 也想起,那一年夏末的陽光,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心情,以及當時不明白的這一句:「你的眼中,藏著什麼,我從來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