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の愛情故事

早前到坎培拉一遊,興之所至,到了從來未去過的國家動物園水族館 (National Zoo & Aquarium) 參觀。這個動物園規模不算大,飼養的動物種類亦不算多,跟 Sydney 的 Taronga Zoo 相比,實在差很遠。不過,參觀下來,卻又別有一種樂趣。那裡每種動物的園區都有不同角度的觀察點,如果沿著指定路線遊覽,例如從一個角度觀賞過獵豹,再探訪過其他園區,又會到達另外一個觀察點,再跟獵豹重逢。除了好幾種貓科猛獸之外,另一種有趣的動物就是來自東南亞熱帶雨林的日熊。 這種產於東南亞,體積不大的熊。牠們全身黑色,只在胸前有一圈像太陽一樣的淺色毛,所以被稱為日熊 (Sun Bear)。 我走到日熊的園區,見到其中一隻站在橫樑上不斷左搖右擺,就像在跳舞一樣。我最初覺得很有趣,但看下來卻發覺這種動作,不太像是野生動物的本性。看了動物園的解說,才知道這隻日熊 Otay 有著悲慘的童年往事。 在東南亞有人非法捕獵幼熊,將牠們困在籠內,待牠們稍大就賣給食肆,讓他們將熊掌一隻接一隻斬下來做珍饈。Otay 就是在 2007 年被志願組織 Free the Bear Fund 從這種地方高價買下救出來,最後輾轉來到國家動物園安身立命。雖然 Otay 僥倖逃過身體上的摧殘,但這隻小雌熊的心理已經因為長期被困而出了問題,這種左搖右擺就是因為長期被困擠逼空間,無處走動伸展,加上苦悶難解而養成的習慣。就算被救出多年,也無法完全戒除這種動作。 這個組織除了從屠刀邊緣救出小熊之外,亦會為牠們物色永久居所(因為如果放生野外很容易又被非法份子捕捉)和作配對,希望可以最各地的動物園繁衍下一代。他們從紐西蘭的威靈頓動物園運來雄性日熊 Arataki 與 Otay 作伴。動物園的解說指出,這次配對相當成功,牠倆很快便形影不離,並在 2010 年誕下有史以來在澳洲出生的第二隻日熊:女兒 Mary。 在國家動物園看來看去,卻找不到 Mary 的蹤影,也沒看到任何關於她去向的說明。 我回家以後,在網上尋找關於小熊 Mary 的資料,才知道牠原來已經長大到生育年齡,並於去年搬到 Sydney 的 Taronga Zoo ,跟與她母親一樣,同是被 Free the Bears 救出的雄性日熊 Mr Hobbs 交配。這一集電視節目介紹了 Mary…

十二億張臉

這張有如電視雪花畫面的圖是甚麼呢?原來這是一張將所有 Facebook 用戶的照片併起來的圖片。 設計師 Natalia Rojas 開設了 The Faces of Facebook 網站,將十二億六千多萬個用戶的照片合成一張圖片,由左上角 Mark Zuckerberg 起,以加入 Facebook 的次序排,直到右下角最新加入,每秒不斷增加的新用戶。 連結到她的網站,你更可以點擊畫面,將某一部份放大,見到每張照片的模樣,甚至可以連結到每位用戶的 Facebook 頁面!如果你好運,也許可以點擊中你認識的朋友,甚至見到你自己的樣子!

寶記正傳

如果你是跟我一起成長,來自香港的朋友,不用我多說甚麼,一定已經對這些歌耳熟能詳。十多年後,環球唱片再拿出寶麗金的品牌,集合了多位當年旗下的歌手,再次挑動在下的懷舊神經! 剛才下班駕車回家,在車廂中播出這首 Medley ,我竟然可以不用看歌詞,就憑記憶唱出超過八成歌詞,實在意想不到! 唯一不解的是,張學友到今天仍是環球歌手,為甚麼沒有參加呢?

That Thing You Do!

在收費電視重看 1996 年的電影 That Thing You Do!,一個描寫幾位年輕人在六十年代組樂隊一夜成名的故事。此片是 Tom Hanks 初執導演筒的作品,當年上映有看過,成績其實只是普通而已,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這首主題曲,戲裡說它大受歡迎登上流行榜三甲,戲外亦都獲得電影主題曲金像獎和金球獎提名。 這首很有六十年代中期曲風的歌很容易上口,旋律和節奏令人十分興奮。重看電影後就立即在 iTunes 買了,這陣子 loop 個不亦樂乎。 那麼這首歌是誰唱的呢?歌曲的歌手欄只是寫上 The Wonders ,亦即是戲裡面樂隊的名字。我最初也以為真的是戲中的演員唱的,但電影播完後有段簡短的演員訪問,其中有演員說雖然戲中的歌曲是別人代唱、代奏的,但 Tom Hanks 也要求他們真的學會唱和彈奏樂器,以求神似。 我沒想過原來幕後代唱的歌可以推出而完全沒有真正歌者的名字!如果當年此曲得獎,不知到歌者會不會有上台領獎的機會呢? 我在 Wikipedia 找到了歌者的名字 Mike Viola ,原來戲中主音所唱的歌都是 Mike 代唱的,他在 Youtube 與作曲者 Adam Schlesinger 有一段現場演唱的影片,水準真是如唱片一樣!再看看 Adam Schlesinger 的履歷,原來他後來為過很多影片、電視劇、舞台劇寫歌,更是我在這裡寫過好幾次的電影 Music and Lyrics 裡面歌曲的主要作曲人,其中那首仿 Careless Whispher 的 Meaningless Kiss 尤其令人難忘!原來他對於創作特定時代曲風的歌實在有一手! 在他與 Mike Viola 演唱的 Youtube 那裡,甚至有人留言說,這首歌充滿六十年代流行曲風格的原素,如果他早幾十年出生,真的在六十年代作出這首歌,說不定真的如戲中所述那樣橫掃流行榜呢!

Blue Moon

中秋佳節,祝大家的 blue moon 都 turn to gold! Blue moon, you saw me standing alone without a dream in my heart without a love on my own. Blue moon, you knew just what I was there for you heard me saying a prayer for somebody I really could care for. And then there suddenly appeared before…

Up in the Air — 就似沒有雙腳著地

剛剛重看近四年前的電影 Up in the Air (港譯《寡佬飛行日記》) 。當年上映時在戲院看了,評分是8個棧,後來買了碟重看多次才越看越喜歡。我一直以為當年有為此片寫過文章,但翻查之下才發覺原來沒有。 本片導演兼編劇 Jason Reitman 描寫人物有一手,連續兩部作品都擊中我要害(本片以及之後的 Young Adult)。這次我看時,又配上了其實我已經聽過多次的導演旁述,但每次聽,都讓我注意到更多細節,這次令我留意的是最後片尾他說,下文會引用的一段話。 電影描寫專為企業瘦身,為各大公司解僱職員的 Ryan Bingham (George Clooney 飾)單身一人一年到晚在美國到處飛,差不多以飛機和機場酒店為家。他的人生中只有自己,但他卻似乎樂在其中,多年來將這些別人以為苦的奔波旅程調校得順暢如在空中滑翔。他早已成為航空公司和連鎖酒店的常客貴賓,他甚至以儲夠一千萬飛行里數,成為航空公司全球不足十位的頂級貴賓為目標。 一天,他上司召了全國跟他同等職位的代表回總部,原來公司打算將來透過互聯網用視像來替客戶解僱員工,意味著他不久就不用再飛了。上司甚至叫他在停飛前訓練那位一手推動轉用網絡的年輕女同事,帶她去學習解僱人的竅門。同時,他在某機場酒店遇上一位跟他一樣飛來飛去的成熟女子,一見如故,雖然最初他只視她為性對象,但見面多次,甚至帶她參加他妹妹的婚禮後,這孤身多年的男子終於希望有一個伴侶,可以在自己停飛後跟她發展。他飛到芝加哥找上門想給她一個驚喜表白,才發現她已婚和有不止一個孩子。 我們從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大失所望,諷刺的是,他黯然從芝加哥飛走的一程機竟然是他跨過第一千萬里的航程,空中小姐和機長都出來為他慶祝,並發給他編號為 7 的頂級貴賓卡!他忽然發覺一直夢寐以求的身份原來已經不再重要! 他將五十萬里數撥給妹妹和妹夫渡蜜月,但這時候公司轉用互聯網的計劃取消,上司告訴他,到處飛的生活將要繼續…… 出字幕前的最後鏡頭是他在機場的航班顯示板前,眼光在找目的地,忽然,他的手放開了從不離身的手提行李箱…… 這時候,導演的旁述這樣說:What are we supposed to read in his eyes? The truth is, I don’t know! Half the audience usually thinks that he is getting on a plane to go live…

Blue Jasmine — 跌入洪溝,誰也沒法拯救

Stannum 業餘評分:9個棧 Woody Allen 近年的作品總是一齣精彩,一齣平平。在 Midnight in Paris 《情迷午夜巴黎》摘下奧斯卡之後,來了散亂無章的 To Rome with Love《情迷羅馬》,今次 Blue Jasmine 《情迷藍茉莉》應該是回勇之作,加上女主角是一向好戲的 Cate Blanchett ,所以十分期待,上畫不久就去捧場了。 看完之後,覺得本片非常精彩,超乎預期! 一開始就是闊太打扮的 Jasmine (Cate Blanchett 飾) 在航機上滔滔不絕地談丈夫和在紐約的富貴生活,鄰座的老太太一直裝作用心聆聽,一直到下機,拿了行李才為能夠擺脫她的纏擾而鬆一口氣。不久我們就發現她說的一切其實早已成為過去,丈夫自殺身亡,財產又全沒有了。走投無路的她只好飛到三藩巿投靠中下階層,離了婚帶著兩個兒子的妹妹。而她更因為打擊過大而出現精神問題,思緒常常飛回從前的日子,嚴重時甚至喃喃自語,重演當年的對白。而這設計,亦讓 Woody 可以在整齣電影裡面,在過去與現在的場景之間自由穿梭。 我覺得 Cate 本片的演出,很有可能終於為她帶來奧斯卡,畢竟她自 1998 年起三次提名影后都落敗,這次演有精神問題的寡婦實在比今年的影后 Jennifer Lawrence 精彩得多,2014 年的影后,應該輪到她了吧!

再見諾基亞

本週忽然傳來 Nokia 將手機業務賣盤給 Microsoft,九十年代的三間最重要的手機公司終於都全部倒下,智能手機的興起,同時帶起了新一代的手機生產商。Ericsson 最早收歸 Sony 旗下,去年 Motorola 變了 Google 子公司,今天連 Nokia 都守不住,當年手機初盛時的集體回憶真的不再了! 記得1995年底,我大學最後一個學期,開始要找工作,為了方便聯絡,於是決定買一部手機。當年買的,就是 Nokia 的 2110e ,這部非常堅固的手機陪伴了我渡過人生某一段最難過的日子,直到1997年中某一天,一不小心就把它掉進廁所中,返魂乏術了。那時候我將要出發往歐洲旅行,見到 Motorola 推出了「摺龜」Startac ,因為它體積小,可以藏在褲袋中不會惹人注目,於是就決定轉投 Motorola 行列了,七年之間我用了三部 Motorola 摺式手機,直到 2004 年 Palm 在澳洲推出 Treo ,可以將長久以來用的 Palm PDA 手機二合為一,方便得多,於是就跟摺機說再見了!記得2002年左右,每天都帶三、四樣 gadget 出門:手機、PDA、MP3 和數碼相機,幾年之間,四機的功能合而為一!近三年後,澳洲的電話公司推出 3G 服務,標榜流動上網,那年頭 Palm 的發展停滯不前,久久都沒有推出 3G 手機,我等得不耐煩,就趁簽手機合約時以優惠價買了一部 HTC JasJam ,這一部機的 Windows Mobile 系統實在不濟,令到慣用 Palm 那種簡單直接系統的我叫苦連天。忍了近兩年,終於等到澳洲推出 iPhone 3G,變成蘋果用家至今。 今年初到芬蘭一遊,跟本地人談話時大多都會提到 Nokia…

用望遠鏡看流星雨

個多月前興沖沖想觀看《衝上雲霄2》,誰知看了幾集,發覺原來除了主題曲外,連劇本身也不似預期,看得我興趣索然,沒再追下去了。除了某些演員演技不濟外,劇本之粗疏和角色描寫之平面,與第一輯比較,實在令人搖頭嘆息,差一點要如當中某女演員般欲哭無淚了。 例如,第三集說到陳法拉的角色何年希為懷緬舊男友當年約她去看流星雨卻失了約,這次同一座的流星雨來臨,她抬了天文望遠鏡到郊外希望觀賞到。最後吳鎮宇的角色 Sam 哥來到,發現她的前男友當時將求婚戒指收藏在望遠鏡內。 在TVB.com 的官網內,還有編劇 / PA 將這段劇情當小說寫:「憑著她的氣象學知識,何年希比誰都清楚,今天她肯定看不到流星雨。但是,就算天氣好又如何?望遠鏡根本沒修好,她沒有錢付維修費,她捨不得賣掉皮衣。」 如果何年希的角色真的是修讀氣象學的學生,她沒理由不知道,流星雨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望遠鏡壞了與否,都沒有相干! 望遠鏡將遠方的天體放大幾百幾千倍,所以只能看到天空的小部份,適合用來觀看移動緩慢的天文現象。而瞬間出現,劃破長空而過的流星,如果用倍率大的望遠鏡反而很難預先對準,就算幸運給你在望遠鏡中看到它出現,不消十分之一秒,就已經飛出鏡頭範圍,你手的速度也不容易跟上速度調校望遠鏡的方向去追星。 看看這段流星雨的影片,用廣角鏡頭拍攝,有時也還捕捉不到流星的起始與終結,想像一下用望遠鏡看,見到百分之一的畫面是如何,就知道用肉眼肯定更容易看到了! 有關望遠鏡的情節,由第一集一直舖排到第三集,篇幅不算少,但編劇竟然連 google 一下都懶得做,就想當然地以為任何天文現象都一定要用望遠鏡觀看,寫出說不通的對白!其實只要將劇情改為觀看只能用望遠鏡才看到的天文現象就可以,不過,當然這樣就不夠流星雨聽起來這樣浪漫啦。 這個錯誤放在其他劇中,可能不太明顯,但 Sam 哥的角色是資深機師,駕長途機來往各大洲時看著星空的機會多不勝數,看見流星的次數也肯定不少,他更不可能會不知道肉眼就可以見到流星。記得我年初去芬蘭看極光之前,跟一位退休機師談起,他說當年常經北極圈來往歐亞,飛行途中看見極光根本是見慣不怪了,大概流星對於長途機師來說,也差不多是這樣吧。 圖片來源:David Kingham @ Flickr (Licenced by Creative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