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Florence 在 U-Magazine 第22期訪問我,還把我拍的照片登得這麼大張。從來沒有上過雜誌,看到訪問刊出,實在是又緊張又興奮。
欄目的標題是「香港人在他鄉」。「他鄉」兩個字,很大程度是與「故鄉」相對吧?記得1990年離開香港時,真的很有離開故鄉的感覺。來到澳洲後,香港的消息就像半中斷了。新聞方面只有到唐人街才買到本地出版的中文報紙以及差不多三四倍價錢的香港雜誌。一直喜歡聽的中文歌不但慢了半拍,那些盒帶、黑膠碟和CD都是超過雙倍價錢。本地中文電台根本未有,只有官辦的民族電台有一星期幾次的粵語節目,水準甚低,完全沒有吸引力。香港舊朋友的消息就要靠書信來往,就算老友有空立即回信,一來一回大概會知道一個月前的舊訊息吧?當年長途電話費一元澳幣一分鐘,不是過年過節或甚麼特別事情,也捨不得打。
不過,十多年後,今天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先是各區的書報店都開始出售中文報紙,再來是中文電台、電視台啟播,長途電話費越來越便宜,互聯網的通訊渠道取代了書信來往,近年的電視台有即晚香港的晚間新聞,互聯網有各大報章的即時消息,網上香港的電台立刻收聽,電視劇同步播出,香港的資訊,要多快有多快,如果關在家中,甚至可以以為自己身在香港。
但是,今天的香港,畢竟與回憶裡的故鄉很不同了。十多年來,香港經歷了極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各種取態也改變了不少。城市外觀方面,新大樓的落成,機場搬遷等都改變了維多利亞港兩岸的風貌。從前住過、生活過的地方,熟悉的舊店都被新店取代。近幾次回香港,有一個很重的感覺,就是,我的故鄉已經是一個不存在的地方了。
香港仔公國公園仔也談了這一期的雜誌,提到附送的別冊裡面介紹 Iguazu Falls ,令他馬上想再看「春光乍洩」。因為電腦故障,有點百無聊賴,便拿出了DVD來看,不過我沒有重溫電影,反而看了隨DVD附送的製作紀錄片「攝氏零度」,裡面提到全隊人員在阿根廷幾個月,越來越思鄉,令到電影雖全部在外地拍攝,但處處洋溢著思念香港的情懷。長途跋涉去南美長時間拍攝,如果好像關淑怡那樣,整個角色都死於剪片刀下,實在是很不值得。紀錄片中加插了被剪掉的多個片段,令人看到原本電影的脈絡,與真正上映的是如此不同,王家衛將兩個喜歡梁朝偉的女角(關淑怡和酒樓老闆娘)的戲份統統剪掉,只著力描寫兩個男主角。幸好張震的角色能夠生還,但似乎也剪掉了不少他到處漂浮,拿著 Walkman 到處錄低環境聲音的戲。
記得看原片時,印象最深的不是大瀑布,而是匆匆帶過,張震登上南美最南端,說是世界盡頭的燈塔。我想到,澳洲南端,應該也有一個盡頭的燈塔,往網上找,原來是已荒廢近十年的 Maatsuyker Island Lighthouse,比起南美的,壯觀程度差得多了。不過,南美洲太遠,應該都不會有機會去,但澳洲國內的,如果到 Tasmania 旅遊,也許會去看看澳洲的盡頭。正如戲中梁朝偉說:「看大瀑布,應該是兩個人看。」是的,有些旅遊點,應該兩個人看,但例如甚麼盡頭這些,一個人看,就夠了。
嘿嘿嘿嘿!我也看了你的訪問啊!說到《春光乍洩》,我記起梁朝偉拿著錄音機痛哭、他到台灣找張震家鄉…… 當然還有那個幸福但不滿足的何寶榮。
密斯:謝謝捧場!「幸福但不滿足」不是很多人的寫照嗎?
世上有多少人,活在幸福中,卻不懂得感恩……
唔明???點解看大瀑布要兩個人看,燈塔一個人看便夠??? (~ 因為 SIZE 問題?!呵呵呵 ~)
密斯:你說得很對,感情很多時都是其中一方付出較多,但有時另一方不但不感謝,更會將對方的付出看成必然的;到某個臨界點,對方受不了,幸福就會消失,後悔莫及。(不是說自己的事,當然「口響」,哈哈)
小白熊:不是燈塔啊,我是說「甚麼盡頭這些,一個人看,就夠了」,為甚麼?你應該參得透吧?
但有時另一方不但不感謝,更會將對方的付出看成必然的;到某個臨界點,對方受不了,幸福就會消失,後悔莫及。
<-啊~我死得好慘~
我是受不了,然後消失那個~ :p
Sidekick: 完全明白……但歷史卻不斷不由自主地重演。
我跟密斯說,我對號入座,我對號入座,受教了。
公園仔,你叫人家點應你呀?!
公園仔、密斯:唔怕,你地隨便啦!哈哈!
燈塔常常給人孤單的感覺,一雙一對地去參觀不太配合那情調呢!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以前有些看守燈塔的人,與外界差不多完全隔絕。每天都看著海,很孤獨的人生啊。
demi :同意同意!
兩星期之前看到這一本雜誌,就懷疑會不會是你了。到這個週末上網細心看這個網站,發現在很多篇文章之中,都談到你以前在香港的事情,才能夠肯定真的是你。實在想不到你會有這樣的一個網站哇!
vivi :呵呵,終於給香港的老朋友揭發了……好在我沒有爆出你們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說你們的壞話呢!有空回來看吧,如果碰巧我談舊事,也要來答幾句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