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年展的政治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每兩年一度,逢雙數年份舉行,今年已經是第十三屆了。每一屆都有多國參加,展示該國的建築成品或是理念。展覽自八月底開始至十一月下旬結束,我到達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展覽的尾聲了。

展出的形式有點像世博會,大約有二三十個國家興建了自己的展館,不同的是因為每次都在威尼斯舉行,所以這些固定展館每兩年會循環再用。跟我心目中的預期有點不一樣,展覽的形式很多樣,有些國家傳統地展出本國近年的作品,但更多的是探討社會性或環保上的課題,其中亦有以純當代裝置藝術形式呈現的展品。也許,回家後接下來會寫一些文章,介紹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展館。

出發之前,我聽說香港也有參展,但拿到展覽場地地圖後卻怎也找不到它位於何處!

後來我走在兩個主要展覽場地 Giandini 和 Arsenal 之間的小巷,忽然見到大大地寫著「魅筆生城」四個繁體大字,原來香港館並不位於兩個主場館內,而且在地圖中更只列為 Collateral Event ,連香港二字也沒有,只寫出展覽的英文名稱: Inter Cities / Intra Cities: Ghostwriting the Future,難怪我找來找去也找不到!

另一個奇異展出則來自台灣,除了也是列為 Collateral Event 之外,展出的地點更是十五分鐘船程外的地方。雖然也有其他展出,如墨西哥館、盧森堡館不在主場館內,但因為是正式展覽,地圖上都以紅色搶眼地標出,很容易找!

後來回酒店看看網頁,見到這些正式場館都列在標題 National Participations 之下,終於猜想到大概是受到某方面的壓力,在某大原則之下,不是獨立國的,不能稱為正式展覽,也不能進佔主場館內吧?不過更奇怪的是,科索沃和馬其頓這兩國有地位和國名爭議的地方,也能位列正式展覽之列。大概,能晉身正式展覽與否,也得看看爭議的另一方有多少「牙力」吧!

不過不解的是,連奧運這大眾盛事,都可以讓「中國香港」和「中華台北」獨立成隊參加,甚至對賽;為甚麼離政治本應更遙遠的建築展會竟然會如此對待這兩個展出單位呢?

至於兩館展出的是甚麼東西,讓我下次再寫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