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緣看到《點對點》這一齣非主流的港產片,片中的愛情故事像一個童話,但看罷感受最深的,就是陳豪站在今天大丸舊址對面,畫面淡入當年大丸大門這一幕。畢竟,我是屬於逛大丸成長的一代。
要數大丸與我最早的記憶,大概就是當年那裡的磅!七十年代的大丸,在扶手電梯旁有一部連座椅的體重計,付款量重後會收到一張寫著日期和體重的書籤形硬卡。小時候家裡沒有磅,所以媽媽隔一段時間就會帶我去那裡量一次,到大約十歲左右家裡購買體重計前,已有一疊見證自己生長的體重卡,可惜移民時全都丟棄了。
另一個記憶就是大約四歲左右時,我和父母在大丸看到類似這樣的東西。那裡不是玩具部,我亦完全不懂得這是甚麼,但卻莫名其妙地給它吸引著,央着父母要買。可能父母見它不是玩具,又好像能教我數數字,竟然答允將它買回家!這個小玩意,不知陪我渡過了幾多個無聊的下午,按一下,卡扎一聲,數字就加一,玩到厭了,轉轉旁邊的旋鈕就能轉回 0000 ,從頭來過。到十多歲時,我才知道這是酒會、展覽用來數入場人數的小工具。想起來,我真是一個悶蛋傻孩子,別的小朋友在玩超合金、火柴盒車子的時候,我竟然自己一個在數數字!
少年時代,大丸在名店街商場的舊址開了分店,地下一層售賣各種真正日式小食。爐端燒帶子、天婦羅等等令人一試難忘,與今天香港周圍那些仿日式食品實在不可相提並論!
移民之後,當我聽聞大丸在1992年在澳洲開墨爾本分店的消息之後,非常雀躍,到1995年第一次到墨爾本時,還將它當成一個必到景點!不過去過以後卻是非常失望,澳洲的大丸完全西化,跟本地的其他百貨公司毫無分別!那時候心想,下次回港還有香港大丸!可惜事與願違,到1998年底回港時,老店已關門大吉變成名店坊,只有分店在倒數它的最後時光。
後來,有機會到日本遊覽,終於讓我能重溫一下大丸的氛圍和味道。2010年遊日,在大丸的食品部再次嚐到久違了的爐端燒帶子,就讓我興奮了好久呢!那一次還發現了那裡的青森蘋果批,好味到極點,實在回味無窮!不過,這兩種食品都沒有拍到照片,因為當日人太多,只能邊行邊吃,留下的就只有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