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還在傻傻地購買正版CD,雖然贈送的優惠券對於身處外地的我形同廢紙,歌手的寫真集我只會翻兩翻便收起,連曾經對我非常重要的歌詞紙已經被歌詞網站完全代替了。說起來,買正版的理由已經消失得七七八八了。不過,自己總也算是創作/設計人,每天「生產」的東西也有版權,如果自己的設計給別人翻版時,自己應該會很憤怒……這個就成為我仍然堅持買正版的動力吧!
為了打擊翻版和網上下載,唱片公司都很願意花錢設計封套。因為歌曲的內容一樣,他們唯有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令其與翻版唱片有明顯的區別。不過,近日的一些CD,那些封套的設計越來越走火入魔了。先是放棄了傳統CD膠盒,使得封套變成不能保護CD的廢物。夾著唱片的方式各具「創意」,有用紙套包著的,有用多層厚紙卡夾著的,也有在封套或盒子中貼上一個軟膠軸來固定的;不過我就曾買過一盒,那個軟膠軸貼不穩,而膠水跡卻沾上了CD面,不能播放而要拿回退換。
封套的體積也越來越大。本來,十多年來,CD包裝已經越來越厚。厚度增加,雖然浪費空間,但傳統的CD架總算也放得下。但是近日,有的唱片竟然好像A4紙一樣大,而且全部大小不一,不知應該放那裡好。
有時唱片還加送一些不知何用的廢物。例如李克勤的空中飛人,就設計成一盒盒裝聖誕卡的模樣,裡面真的有李克勤大頭相的類似聖誕卡的物體,還附送幾個粉紅信封。我有興趣知道,會不會真的有人把這些當聖誕卡寄給朋友……如果你收到一張,大概會嚇一跳吧?
還有,為了刺激銷量,竟然常常在第二版更改封面,或增加歌曲。封面改變不太令我氣結,但增加歌曲,就實在是太對不起一些第一時間購買唱片的忠實支持者了,要為了一首歌而再一次購買,絕對不化算。我的對策是按兵不動,等第二版推出時才購買。
前幾天買了劉浩龍的Singing in the Ring唱片,這真的是封套設計的反面教材。唱片有DVD盒那樣大,先要把一個橫向的套褪出來,然後是一個直向的,再來一個橫向的,又是直向,再度橫向……要把五個封套一個一個褪出來,方才可以拿到CD。如果是以前沒有MP3,一定要播CD的年代,我一定把那五個封套丟進垃圾筒,怎麼能忍受抽絲剝繭才能拿到唱片,聽到歌曲這麼麻煩呢?
近來購買唱片時,總是在想,為甚麼我不購買價錢便宜一大截,有傳統CD盒保護唱片,取用方便,又放得進我的CD架,而且環保無浪費的那一些呢?希望各唱片公司,在我放棄買你們的產品前,回歸基本的標準CD盒,不要再浪費心思搞那些無謂包裝了,好麻煩,好討厭,好浪費呢!
記得幾年前商台在頒獎典禮上就諷刺過唱片封套的設計問題
李克勤個聖誕卡盒,咪就係由商台林海鋒設計咯。
雖然我屋企有CD架,但係新買的CD跟本放唔到入去,最後CD架依然冷清清,CD則仍然凌亂地放在卓上,我依然要俾屋企人鬧我唔整齊….唉….
我最討厭古靈精怪的CD盒,都唔知點安置佢地好,麻鬼煩!!!!!!
對於好的唱片,我是會買正版的,希望鼓勵人家繼續做下去。只不過現時大部份唱片,令我覺得買翻都係浪費金錢。
我買得較多的是電影VCD,絕大部份光碟,我都會放進那些活頁的CD holder內,至於那些盒,當然是掟進垃圾筒。香港寸金尺土,實在容不下這麼多東西在家中了。
到今時今日,劉浩龍都實在太似陳奕迅了…到今年陳生出關時,他的盒子不知是否可以救他一命呢?….@.@
劉浩龍那個設計,真的有點走火入魔。而第二、三、四、五、六版的問題,也一直為人話垢。更成為一些人買盜版的「理由」。可惡!
G13+貓茶啡:大小不規則的CD,唯有隨處亂放。幸而VCD/DVD大部份還是標準包裝。
Missing.cm105:個盒梗係救唔到命啦。不過,都係第二張碟,俾多D時間睇下出唔出到自己的風格啦。
柏拉圖:可能大家覺得,你不仁我不義掛。出咁多版來厄錢,咪連一毫子都唔幫襯咯。
我記得幾年前入左一間CD舖, 見到有一楝楝的”鞋盒”放左係一邊,我好疑惑點解CD舖會賣鞋, 行近D睇, 先知原來係Twins 的C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