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在此

今年在雪梨舉行的 DesignBuild 建築材料展與往年有一個很顯著的不同,就是有很多來自中國內地的參展單位。他們被編排在相連的數行,與其他參展公司人頭湧湧的情況,實在是有很大的對比。他們來自中國各地,從瀋陽到重慶都有;而展品也很多樣化,有地板,有幕牆,有鐵釘……但為甚麼會落得門庭冷落的下場呢?

我有點好奇,所以走近看看。先經過了一個賣「立立令」不銹鋼閘的,這種很有暴發味道的閘門,在香港很多多層大廈常見,但這裡的口味不同,對於圖案過於花巧,表面閃亮如鏡的金屬面不大接受,難怪大部份參觀者都過門不入了。

後來見到一個洋漢在竹地板攤位前,問職員有沒有本地經銷商。他說沒有,要直接到中國訂購,他們可以代為安排貨運,但卻至少要訂購一個頗大的數目。那洋漢似
乎是承建商,他說,他半年的工程項目,也用不了這麼多,而且每項也會用不同的顏色,難以預先大批地訂,而且來澳以後,如何存放也是頭痛的問題。如果沒有本
地的經銷商,將來保用期內,產品一旦發生問題,又如何追究,向誰追究呢?職員用中國官場打哈哈的態度敷衍過去,而洋漢也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那邊廂,售鐵釘的櫃枱職員自顧自在嘻笑,對路過的參觀者不聞不問。再往前行,遠處傳來一個貌似某國際電影「巨星」的攤位女職員與幾個西裝洋人調笑的聲音。我不知道他們在笑甚麼,到我步近時,洋人已走。我隨便拿起樣品,用英語問她幾個簡單的問題,誰知她卻極速變臉,用一副撲克臉孔有一句沒一句的答我,她說的是濃重「兒化」英語,我實在聽不明白,Pardon 了幾次,她的臉更黑了。我好歹也是顧客,犯不著要看她臉色,就轉身走了。不過,心裡最大的疑問是,究竟她剛才用甚麼語言與洋人調笑呢?

其實,長途跋涉來澳洲參展,這些建築材料商也花費不少,但為甚麼不先查證一下,產品是否符合這裡口味?為甚麼不先找一個本地經銷商?為甚麼不訓練一下職員的語言和態度?難道大家都志不在生意,門堪羅雀也不要緊,只在貪圖公費出國旅遊?

7 Comments Add yours

  1. 台灣老婆 says:

    說得好,目前內地的觀念就是這樣,凡事都是趕趕趕著去做去參加,也不先有全盤的計畫,等到問題發生了再來解決,而品味品質呢,當然也不用多說,你都看到了。

    至於那個女生說的話呀,我猜是三角貓的英文呀,現在內地流行學英文(為了奧運),而且推廣的是”英式”英語,他們說美式的不夠正統呢。而我猜他們對你愛理不理是因為你是黃種人說英語,很多內地人覺得如果黃種人不會說國語,鐵定是日本或是哪裡來的,所以就&^%$#@

    有個小小疑問,你寫的”門堪羅雀”是廣東說法嗎? 因為國語有個類似詞,我們說的是”門可羅雀”,其意是指商家生意清淡只有麻雀光顧,相反詞為”門庭若市”。

  2. 雨虹 says:

    李向陽的英語書在中國風靡一時,李向陽美國留學歸來,傳授的自然以美音為主。實在沒必要斷言:”推廣的是”英式”英語,他們說美式的不夠正統呢。“

    我想“門堪羅雀〃 是 說“門前堪稱可羅雀”。
    不是質疑誰的理解能力,我覺得用“堪稱“表達了筆者對“中國”手下留情… …
    這也許是台灣人對“中國”這詞沒有的情怀。

  3. Stannum says:

    台灣老婆:英式美式方面,英式於我,是更能聽得明白的。因為我在殖民地時代的香港學英語,而且,澳洲口音是比較接近英式的。那女子說的,實在是北方音太重。以為我是日本人?想想也有可能,不過,他們在國外推廣產品,如果有這麼重的歧視是要不得的。

    「門堪羅雀」是我自小學的成語,至於「堪」與「可」之間的輕重之分,也許待我考證一下吧。

    雨虹:其實也不是留不留情的問題,不留情地指摘也可以有正面的效果。這些企業花費大筆來展銷,如果沒有成果,就是一個大浪費。最近看薄熙來談中歐貿易時說:中國出口八億件襯衣才抵一架空中巴士,更令人覺得這些沒有周詳規劃就來的公司不知所謂。

  4. popeye says:

    we should happy that PRC mainlanders service are still like that, otherwise, we will loss all the business. Not only HK, but also whole Asian country including Australia. Don’t you think ?

    Whenever I experienced their service & quality, I am glad that HK still have the advantage

  5. Stannum says:

    在網上找了一下,據這個網站,「門可羅雀」與「門堪羅雀」都是成語,意義相通。

    原語應為「門可羅雀」,語出《史記﹒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我猜,有兩個版本的原因是,後世可能因為賦詩時的平仄問題,改可為堪,傳頌下來「門堪羅雀」也變了成語:
    丁晉公詩「屋可占烏曾貴仕,門堪羅雀稱衰翁」
    元好問詩「門堪羅雀仍未害,釜欲生魚當奈何」

  6. 台灣老婆 says:

    well, that is NOT from my mouth, that is what English Teacher(from ShangHai) told my friends in the class. For Taiwan people, we prefer to learn/speak A.English, not B.English. We actually don’t like British accent.

    至於所謂的”情懷”問題,實在不太了解為什麼他會這麼的說,這是一個成語,跟情懷有什麼關係?? 所謂的成語,當然有古文的出處,但是,翻成白話文後,我們就是這麼解讀的,字典裡,除了會告訴你古文出處外,還會告訴你現在社會是怎麼使用這個詞語的,有些古文成語到了現代,不但表面的字詞會被改變,連意思都會稍微修改,這就是所謂的順應潮流。

    Stannum~~感謝你的查詢,我本也想査一下,可是忘了(嘻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疑問呢,因為有好多成語,香港跟台灣說法不同,但是意思是相同的,例如:

    我們說”過河拆橋”,香港說”過橋拆板”。我們說”打破沙鍋問到底”,香港說”打&^%鍋蓋*&^^%$”(我忘了,太長,老是記不住),不管怎麼用,其意都是一樣的,真是有趣好玩呢。

  7. Kai says:

    也很痛恨內地企業╱政府沒有問責精神, 大家都在趕出國來爭面子。

    當然, 轉過頭來, 也許他們真的無意發展外地市場, 只是一張在外參展的照片有助他們發展本地市場。這就當用錢買廣告吧, 本質上和其他宣傳手法無異, 所以出了國也不用太認真。

    最近也在想這個問題, 內地企業拉壟關係時相當腐化, 但歐美國家的企業不也是一樣, 各樣公關應酬的洗費不也是如流水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