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城隧道

雪梨跨城隧道自個多月前通車之後,使用率一直都偏低,本來投資者預期明年會有每天90000架次,但通車至今,每天只有二萬多,遠遠不及估計。

這條隧道連接雪梨東區與西區,使來往交通可以不使用市中心,不用與繁多的人和車爭路。繁忙時間可節省十多分鐘的車程,不過非繁忙時間就只能省回幾分鐘。很多人覺得三塊多澳元(HK$20)的費用不值得,加上隧道不收現金,沒有安裝電子收費系統的車輛,駛過後就需要打電話繳費,更要多付約50%的手續費。

這條隧道還有從東區連接到雪梨橋,收$1.6(HK$10)的一段,這段車程其實本來並不算太擠塞,只是轉一個彎,但隧道通車後,原本很直接地從路面過海的路線封閉了,從東區過海若不使用跨城隧道,就要兜來兜去,懂得這些免費路徑的還好,不懂得的,由於路牌只指示使用跨城隧道過海,就只好乖乖就範了。另外,本來連接雪梨東西的威廉街則由三線改為兩線,加上隧道新增的兩線,原來這項昂貴的工程只把連接東西的行車線增加一條!

通車初期,這些迫人使用隧道的改道措施,引致市中心交通嚴重擠塞,令到怨聲載道。近日報章更公開了政府與財團的合約細則。原來跨城隧道每季可以不需申請自動加價,升幅更是比近年通脹高的4%。今天報紙更報道原來合約條款除了說政府要實現這些改道措施外,還有說:如果任何附近的道路和公共交通在未來30年有改動,而引致跨城隧道使用率下降的話,政府需要和他們商討財務上的安排!換言之,如果這漫長的30年裡,東區至西區之間的公共交通不能有大型改善工程,否則政府就有可能要賠償!

私人財團投資甚巨,要求政府保障隧道的流量,無可厚非;但政府竟然願意簽這些罔顧市民的利益的條款,就真的不知所謂了!不知道他們究竟對於與財團的談判議價,是否有心,是否有能力?怪不得隧道通車前,做了多年的省長、規劃廳長、運輸廳長都急急自動辭職下台咯。

這使我想起早前香港的西隧加價風波,看來西隧的合約條款,還不夠雪梨的這麼對財團有利呢!

11 Comments Add yours

  1. jaffe says:

    去年去了一趟雪梨,從北區駕車到東區,被高速弄得有點混亂
    想想,如果搬回雪梨,可能不如現在那般自在
    不過,一切都是適應
    也不過是假設,和心理準備

  2. Kai says:

    看這介紹網7站。咁短都收錢?搞錯!

    政府回購再免費開放吧…

  3. Stannum says:

    這幾天隧道公司同意取消沒有安裝電子收費系統的車輛的手續費、壓後每季調整隧道費至明年,又推出三星期的免費使用期,試圖挽回公眾形像。不過,有否成效,我就不太樂觀了。

    呀啟:要政府回購再免費開放,好渺茫咯。隧道的背後財團「長江基建」有傳正在考慮將長和系在澳的電話、隧道等等分拆上市;省政府又因樓市呆滯而陷入赤字……

  4. Balley says:

    你好

    我是在布理斯本讀規劃的香港學生。以住是 CD-ROM 現在初次回應。

    布理斯本也有一個「跨城隧道」快要興建。
    http://www.brisbane.qld.gov.au/BCC:STANDARD::pp=PC_139,pc=PC_144

    布理斯本沒有海港分隔,有的只是布理斯本河。這隧道五公里長,不只跨河也是跨城。

    所費巨大,我也擔心此隧道也會和雪梨的一樣,使用率不高。

    因為是競選承諾,兩大黨工黨和自由黨也支持,只是自由黨的市長想興建多三條跨城隧道! http://www.brisbane.qld.gov.au/BCC:STANDARD::pc=PC_1783

    我覺得興建愈多汽車用道路,不會舒緩交通問題,反而鼓勵人們使用汽車。對交通、環境的影響更大。

    丹麥哥布哈根一反其道,把道路和停車場變成和行人公園、單車徑。http://www.metropolismag.com/html/content_0802/ped/

    但我想澳洲城市密度不高,行人城市未必可行。

  5. Stannum says:

    Balley:好高興知道有澳洲的規劃界的讀者,我幾年前也進修了課程,今年也拿到PIA資格了。Brisbane 的工程,是私人興建的收費隧道嗎?我也有多年沒有到過Brisbane了,現在的擠塞問題很嚴重嗎?要興建幾條隧道這麼嚴重?

    澳洲城市密度不算高,公共交通要照顧廣大人口疏落的市郊地區,乘客少,班次少,很多時半小時或一小時才一班車,更令到乘客卻步而駕車,造成惡性循環!

    其實雪梨市中心因為泊車昂貴,市區的上班一族很少駕車上班。擠塞的很多是貨車,巴士,經過市區到別處上班的車輛和維修工程車等等。本來跨城隧道想要將經市區的車輛分流,但可惜收費太貴,出入口不算方便,而且更收窄了原先的路面,造成大塞車。

  6. UP212 says:

    因工幹關係,上週到香港開會一趟, 澳洲藉的建築師也提及Stanum 文中的這條 tunnel的低使用量問題,這位建築師 aruge the use of public money to subsidize private project. 想起那年短暫留學Sydney, 也聽聞過興建 tunnel 的 news.

    其實要解決交通問題, 單不能只頭痛医頭, 脚痛医脚. 至少必定要配合 land use及 stratgic planning. 需要政客及市民”有心” 去做好長遠規劃. 歐洲一些成功的例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7. Stannum says:

    UP212:問題在於政客們根本無心。政客為求退休後加入大財團當顧問,非常樂意當政時為大財團提供「良好投資環境」。

    兩大黨都是如此。下次要選都不容易下手。

    以前雪梨奧運你錯過了,有無去看東亞運呀?

  8. UP212 says:

    哎….我今次又錯過澳門東亞運!!我現在身在紐約, 準備在11月17日考AICP (澳洲的PIA), 正在備戰中!! 12月回澳門o

  9. 大將軍 says:

    您好,我是正在修台灣都市計畫的學生,想請教您一下您要考的 AICP ,是不是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lanners 。

    如果是的話,不知道您能不能撥冗告訴我那個組織是在做什麼的?因為我很想知道裡面的組織及運作。

    謝謝!

  10. 大將軍 says:

    真的很對不起,我應該是要問 UP212 ,造成您的困擾很不好意思!

  11. Stannum says:

    大將軍:不用道歉啦,沒甚麼困擾的。見到你已經在 UP212 的 blog 問了,她應該可以答得詳細一點。我對 AICP 所知不多,但應該是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辦的專業資格評核制度,要取得資格要經過考試,而之後每年亦要持續進修,方可以繼續維持這個資格。可到他們的網站看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