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t la festival

電影節選片其實就像押大小,不像上正場的電影有口碑可以作根據。電影節常有不少新片、新導演、和偏鋒題材的作品,而在訂票冊子的介紹通常都寫得很吸引,失望而回的機會差不多每個電影節都會遇到。雪梨法國電影節開始了幾天,兩個晚上看了三套電影,已經遇到了不常發生的事情。

星期四晚拿著預訂的戲票去看 「Cold Showers」,排隊入場時,發覺排最前面的人竟然與撕票尾的職員在爭吵。我們豎起耳朵八卦一番,原來她非常不滿主辦單位突然抽起電影,改映另一齣 「How Much Do You Love Me?」 ,她說她住得很遠,特地花個半小時駕車出來市區看 「Cold Showers」,這種安排令她非常失望……職員有點吞吐地說今次是因為他們控制不到的原因,如果不想看 「How Much Do You Love Me?」 可以往票房退款或者更換 3月19日 Cold Showers 的票,但她仍然不肯罷手,絮絮不休地糾纏,職員敬她一句:C’est la vie,終於氣得她板著臉孔調頭走,大概是往票房鬧吧?我們一行數人都一致決定,既然一場來到,沒有預計看的電影也看看吧,說不定有驚喜……。開場以後,發覺原來女主角是南美片 「Melana」中引死一眾少男的 Monica Bellucci,電影是一齣荒誕喜劇,描寫一中年男人自稱中了六合彩,向一個妓女提出要用10萬歐羅包起她,劇情誇張搞笑,中段還加入「大鼻子情聖」Gerard Depardieu 飾演 Monica 的黑社會男友 / 大佬。最後更歌舞連場,荒謬地結束。戲院只有半滿,大概是有不少人退票走了吧?但電影仍能引得哄堂大笑,當我們帶笑散場時,想起入場時那怒氣沖沖的女子,說不定還板著臉,帶著怒,孤獨地駕車回家呢。若果她能夠放開一點,入場看 「How Much Do You Love Me? 」,也許已經怒氣全消啦。那位職員說得對,C’est la vie,人生中預計不到的事這麼多,執著而不肯放開,錯失的,可能更多。

星期五晚照例交通擠塞,到達戲院時剛好開場,來不及吃個快餐醫肚,便進場看「最後的時光」,看過導演 Ozon 的多部前作,這一部調子比較灰,描寫時裝攝影師 Romain 從發覺患上癌症到幾個月後死亡的過程。其中一段是他修補與鬧翻了的姐姐的關係,竟然與星期一才看的村上春樹新作《東京奇譚集》中的短篇《偶然的旅人》有著驚人的相似!不過兩者當中有沒有誰影響了誰,我就難以評論了。記得看 Ozon 前作 「5×2」 時,探討了婚姻關係,令人深思;這一次要思考的地方沒有這麼多,但卻更沉重。最後的鏡頭竟然是與 「5×2」相呼應的沙灘日落,也許導演對沙灘,對日落,都有某一種情意結吧?

一連看兩齣電影,而且中間只隔開10分鐘,其實是頗辛苦的事。「最後的時光」完結時,已經八點零五分,因為只有十分鐘吃晚飯,credits 一出現,我們便衝了出去。不料一到外面便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從戲院排到街上五六十米,他們全都是與我們一樣,要來看「Regular Lovers」的,我們只好在附近買了三文治,回來邊排隊邊吃,但已經太遲了,回到戲院內發覺全院滿座,只剩下散位。最後,大家只好分開坐,我就坐在最後排的一個角落。

開場不久,已經發覺這是一齣「悶藝片」了。片場三小時。黑白片。一時看見一時看不見的白色字幕。節奏緩慢。沒有甚麼劇情。沒有風景。沒有美麗鏡頭。突然出現又消失的配樂。一個又一個的吸毒鏡頭,但吸與不吸,主角們都一樣的魂遊精神狀態。訂票冊子中說,本片「關於」1968年法國的學運,但學運鏡頭,兒戲得像粵語殘片中的戰爭場面。黑夜裡幾個學生在燒車,遠處有幾個防暴警察站著,沒有佈景,遠處只是漆黑一片。一場不悲壯、不激烈的學運持續了近一小時。

一些觀眾開始離場了。

第二個小時,男女主角搭上(他們在一起的經過,我說不出愛字),一群年輕人在一所大宅吸毒、造愛、畫畫、寫詩、做雕塑。和我坐同一行的一群女孩,開始將「悶藝片」當笑片看,不時發 kikiki 的笑聲。更多觀眾走了,我那一行只剩下我和那群女孩。

第三個小時,男女主角被迫遷出大宅,住進女主角的小公寓,感情開始不穩。連那群女孩都受不了,起身離去。整行只剩下我一個,因為朋友們都分散坐,不知他們在那一方,難以通知他們一起離去。最後捱到結束,真不容易呀。來澳洲這麼多年,看了這麼多電影,還沒有見過一齣有這麼多觀眾離場的;而且,也沒有見過有人如此公然將它當笑片看,而沒有人喝止的。尤其與之前看「最後的時光」,完場時有不少人拍掌,對比極大。很明顯,不少觀眾都是看了這個介紹而購票的:One of the festival’s unmissable highlights, REGULAR LOVERS is an intimate and poetic epic about a generation grappling with its restless ambitions. The beauty of the film – the shimmering black-and-white tones and the purity of the compositions – is never short of spectacular.

與我上面形容的,完全是兩回事啊。

希望繼續下來的片,不會如此。

6 Comments Add yours

  1. 華利 says:

    節目手冊的 synopsis,是不能盡信的… 不過聽你說的劇情,又好像幾有 epic 的 feel,或許作者想宏觀當時整個時代,不只着眼於學運… 算了,我都是胡扯,去電影節有時真的靠運氣,祝你好運,看得開心。

  2. Stannum says:

    華利:手冊之言,本來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但稱之為 Festival’s Unmissible Highlight,就誇張得有點過份。是的,題材和內容本來是可以很「史詩式」的,但導演選的素材似乎不足以支持三小時的片長,縮減成一半也許會好一點。學運、嬉皮士式生活的影像早已見得多,全片沒有任何東西牽引到我。其實我看電影不怕悶,不少人覺得悶的電影我都接受得到,情節、感情、歷史感、神秘感、美感、配樂等等都可以牽引我,偏偏本片都欠奉。

    買 Eternity and a Day 時同時買了 Angelopoulos 的悲傷草原。這 DVD 還未看,與 Regular Lovers 同樣有史詩式素材。但單看劇照,悲傷草原所呈現的氣魄,才不愧史詩之名。

  3. 華利 says:

    Festival’s Unmissible Highlight,聽你這麼說,寫 catalog 的人可能寫得有點過火。

  4. Stannum says:

    華利:主辦當局認為不容錯過,但這麼多人中途離場,真諷刺!

  5. Edwin Ng says:

    誤打誤撞之下找到這一個網頁,湊巧地我也很喜歡電影,最近剛剛開始嘗試攝影,更甚者,我住在Sydney!

    我也留意到這個法國電影節,可惜因為忙的緣故冇緣睇任何一套,但我很期待6月的電影節,網主在Sydney有電影同道人嘛?我很想擴闊自己在電影欣賞的眼界。

    如果你有任何電影欣賞節目的話請與我聯絡
    ngedwin@hotmail.com

  6. Stannum says:

    Edwin :歡迎你來小棧,很高興有 Sydney 的讀者。好啊,待電影節資料公佈後,大家看看喜歡看的片有沒有交集再約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