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

位於上野的國立西洋美術館是現代建築泰斗 Le Corbusier 在東亞的唯一作品。從 1959 年開館至今已經超過五十年了。而這裡最初的藏品更有這樣的一個典故:據說二十世紀初日本企業家松下幸次郎在歐洲搜購了不少藝術作品,但直到二次大戰爆發都仍留存在英法等國。戰後日本要求歸還,但其實根據舊金山和約,這些藝術品的主權應該屬於原作國家的。不過法國最後同意將這些藏品運到日本,而日本就承諾建築一所藝術館將這些藏品作公開展覽,而場館設計則要由法國建築師 Le Corbusier 擔任。

Le Corbusier 晚年的作品有些從現代主義的思想破格出來,例如法瑞邊境的 Ronchamp ,但此館卻比較像他較早期的作品。他二十年代提出的 Five Points for Architecture ,都在此館中顯現出來。

1. 地面用柱將主建築抬起
2. 天台花園
3. 內牆不受力,可以自由間隔
4. 「絲帶」式窗戶,改善採光(考慮到這是美術館,展品不能承受直接陽光,所以此設計中沒使用他設計的住宅裡面常見的橫向長條形「絲帶」窗戶,但有一列橫向高窗作採光之用)
5. 外牆不受力,窗戶可以自由設計

主展館的展品以年份編排,從頭行到尾就像上了一課西洋美術史。但因為 1979 年在原館後面加建了新翼,使得原本 Le Corbusier 設計的主場館路線有點模糊不清了。

進入位於整個建築的中央的展品區入口,最先注意到是兩層樓高的空間,和位於正中的三角形天窗。繼續前行就會上二樓,然後經過外圍的展覽空間,這些空間的內側都有磨沙玻璃高窗,採光之餘又不會令展品受陽光直射。經過新翼的空間後,下了樓梯回到地面,經過一列看見外面花園的走廊,就完成整個參觀過程。

在場館外出見到標語,說原來此館已經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尚待審批。據說是日本政府應法國要求,捆綁式的將二十多所 Le Corbusier 的作品一起申請。我想,也許除了建築物本身的特色之外,此建築物的典故大概也會加分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