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幾位舊同學參加西九的概念比賽,是2001年的事,不經不覺原來已經五年了。很可惜看到這個項目要推倒重來,白白浪費了五年光陰。我並不是說我很期待見到那個天幕方案成真;而是,雖然天幕這個概念成為冠軍,但作為落選參賽者,我依然很有興趣知道它是否一個可以實踐、可以通過現實考驗的方案。但現在冠軍因為政治原因淪為「紙上建築」(Paper Architecture),反而就成為了永遠的冠軍,難以證實它是否一個成功的設計。
當初宣佈賽果時,老實說我真的是嚇了一跳。將一個天幕籠罩在一片由尖沙嘴直到佐敦站這麼大的土地之上,實在是想也沒有想過的。我覺得建築物的設計,必須要反映用途和內在的理念,我很驚訝勝出方案是一個單一建築。因為作為文娛藝術區,理念應該是將各種文化、藝術、消閑活動兼收並蓄,概念方案也應該反映這個情況,提供一個有彈性的總體藍圖,讓不同的建築師發揮所長,設計區內的建築物,令各種風格可以和諧並存;而不是由一位設計者主導,用一個大面積的屋頂將所有文化吞噬覆蓋,這樣,我覺得設計並沒有表達文化的多樣性,反而有點整頓統一的意味了。
我們的方案名為「從培育到生輝」,利用了一個養殖珍珠的概念貫穿全區。除了聯繫到不少人常掛在口邊的「東方之珠」美譽之外,這個概念也代表了文化藝術的推廣,並不是一蹴即就,而是需要長期努力;就好像養珠業一樣,需要將珠核細心放入蚌內,細心照顧和保育,還有外來環境如水質的配合,方能得到閃閃生輝的收成。我們利用一條行人專用的「潮汐大道」,從九龍公園延伸到西隧出口處,兩旁都是十層高左右的建築物,聯繫起:海上舞台、人工海灘、渡輪碼頭、亞洲藝術館、香港歌劇院以及位於避風塘的漁人碼頭。
其實文化界普遍有一個盲點,就是整個區域都應該留給文藝,不應該有「地產項目」,但其實這個區域這麼大,根本不可能只作文藝用途。不論是商業或住宅樓宇,都能引入人流,有助文化藝術節目吸引觀眾。如果整個區域都只是展覽館和表演場地,非假日的日間將會非常冷清,或者只有外地遊客,達不到推廣文化藝術的目的。而且,這個區域亦有「娛樂」的成份,因此我們加入了類似這樣的人工海灘,讓大家可以在維港旁暢泳;而柯士甸道那邊,會是娛樂的集中地,其實,卡拉OK、桌球室、戲院、酒吧、網吧、遊戲機中心等等都是香港普及文化的一部分。將普及文化和普遍認為的「高檔」文化放在一起,如果有誰在前往唱K打機途中,被一些街頭表演或展覽內容吸引到,就已經是推廣文藝的一個起步了。
表演場館方面,我們覺得應該有一個主場和一些有特色的較小型場地。突出海旁的主場香港歌劇院應該有三數個表演廳,至少一兩個廳的設計要考慮到中國戲曲的需要,如果連本地和本國的戲曲表演都不推廣,只邀請外國團體表演,就像沒有根的文化一樣,失卻了意義。其他的表演場地包括海上舞台、西隧出口上蓋的露天環形劇場等等,可以照顧到不同的表演模式。而潮汐大道上,由於有本區的居民和上班族的大量人流,應該可以容納到一些街頭表演。
展覽場地方面,我們認為香港現有的設施已有不錯的分工,不過作為亞洲城市,如果可以將一個大型展覽館定為亞洲藝術館,吸引到西方遊客之餘,亦有助香港成為區域性的藝術推廣點,可以舉辦一些如包容亞洲藝術家的雙年展之類的活動。不過,如果現有的藝術館願意搬到西九,也是可行的辦法。
有些朋友對於建地標的成效有懷疑,但作為建築師,我絕對認為建地標是有用的。最佳例子就是雪梨歌劇院,一座建築物就將雪梨這個城市推廣到世界各地。不過,地標建成之後,一定需要細心培養,才能達到推廣文化藝術之效。而且,也絕對不能在文藝發展不配合的情況下勉強興建,否則建成後,有舞台無表演,有場館無展品,只會淪為人跡罕至的「大白象」,成為笑柄地標。當年的冠軍作品最令人擔心的地方是,因為天幕設計,整個區域都要差不多同時完成,突然間這麼多新場館開幕,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表演團體,足夠的展品和足夠的觀眾,實在是很成問題。當年其他一些得獎作品,也是如我們的設計般,可以分期發展的,這麼大的一個區域,應該橫跨10-20年慢慢發展,因應情況調整發展速度。
很奇怪,香港政府突然說不建天幕,但似乎完全沒有人回頭看看其他得獎和入圍作品,能否作為發展參考,繼續研究這個項目。唉,畢竟政治要緊,文化藝術,算啥?
延伸閱讀:談西九龍
trackback: http://orangutanhouse.blogspot.com/2006/08/blog-post_05.html
”當年的冠軍作品最令人擔心的地方是,因為天幕設計,整個區域都要差不多同時完成,突然間這麼多新場館開幕,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表演團體,足夠的展品和足夠的觀眾,實在是很成問題.”
對啊,文化不是由人工計劃可以控制的!
我們不要以起樓賺錢為主的羊頭狗肉計劃!
哇架架~~~~剛剛搜尋了一下原來冠軍是
頂頂大名的
Norman Foster
天慕 真的是很強烈的視覺焦點
這好像我們基礎美學設計才會想的出來的事
越多元化因素 更多考慮的因素
對我來說 反而比較少只追求純粹單一形式
或許競圖就是這個樣子
越強烈的的主題月引人注目
雖然看到政府網頁解釋,天篷有多個優點,包括可遮風擋雨、降低區內舉行活動所引起的聲浪、減輕建築物的冷氣負荷、在炎夏時降溫等,亦可製造獨特的視覺效果及連貫各項不同設施。
單看天蓬 好像只為了連結空間而連結
只單純的用形體去連結
如果可以實現 一定很驚人
可是相對的說
經濟效應不合 不環保
裡面的文化活動應該也會出現聲音迴響問題
等等等 好像延伸出的問題更多
可能Foster他有更棒的想法
但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荷蘭和奧地利的建築師
比較重視社會現象的觀察
我記得有個建築事務所叫West 8
設計了一個廣場
他設計 是因為人的活動和現象而動
為了生活行為活動現象而設計
這個設計因為人 而有彈性的變換
人也因為這個設計 增加更多更多更多的活動現象
棒
c c c
(以上純粹我想法)
Orangutan :我想我算是比較幸運,十歲左右時的志願一直都未變過,也算成了真。很多人小時候的夢想,一些是自己變了,放棄了甚或忘記了,另一些則是因外來因素而無法達成。
新鮮人:改了中文名?連網站名都一併改了?羊頭狗肉計劃,總比打正招牌賣狗肉好一點呀。其實政府大可以不提文藝,照慣例賣地給發展商賺錢,根本就不會惹來這麼大的回響。
M.Y. :其實本來西九龍的概念比賽是偏向 Urban Design Masterplanning 的比賽,這類比賽多數不是設計建築物的方案,而是提供將來其他建築師設計各座建築物的框架。
你提及的 West 8 設計,是 Toronto 的競圖嗎?
0.0可能我文字表達的不太好
對於競圖我並不是真對競圖的題目
只是在想天幕這個設計
不管它是建築物方案還是都市設計,
想連結整個文化區的空間和建築物 就用了一個天幕蓋住 感覺有點像..
不太會說 >
MY ,你是不是用了甚麼不支援的符號呢?如提示說,請使用全形標點符號。
……….被發現
我在鬧場
可能我文字表達的不太好
對於競圖我並不是真對競圖的題目
只是在想天幕這個設計
不管它是建築物方案還是都市設計,
想連結整個文化區的空間和建築物 就用了一個天幕蓋住 感覺有點像..
不太會說
舉例
就像有些城市為了綠化
就這麼直接的 在晚上用燈光打在樹上
這表示綠化
我說過啦或許太過於偏見
因為我沒有仔細聽過Foster地想法
我提的west8事務所 這只是個小案子
只是個都市中的廣場
可是他的想法卻很有彈性和延伸性….強烈撞擊既有的都市對廣場的記憶
使它變成不只是我門己有映象的廣場
我好像不適合太嚴肅的話題
閃人 太丟臉了